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592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以在确保涡振抑振效果明显的前提下,减少导流板钢材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桥梁建造成本。它包括固定安装于箱梁底板(10)上的检修导轨(11),所述检修导轨(11)一侧单侧顺桥向通长布置导流板(20),导流板(20)通过安装构件(21)固定安装在箱梁底板(10)上。
【专利说明】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特别涉及一种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大跨桥梁容易发生风致振动现象,包括颤振、涡激振动、抖振、静力失稳等。其中桥梁主梁在自然风作用下发生的涡激振动,虽然不像颤振那样具有发散的性质和很大的破坏作用,但也会影响桥梁运营期间的舒适性和桥梁架设期间的作业条件,严重时还会导致结构疲劳。而在不改变桥梁结构与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桥梁的外形布置或者附加一些导流装置,往往可以减轻桥梁的风致振动。
[0003]目前,许多国家研究了箱梁的涡激振动制振方案,主要措施有:加装风嘴、导流板、稳定板,其作用是使主梁断面接近流线型,避免或推迟漩涡脱离的发生。其中,在箱梁底部检修车轨道两侧布置导流板是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导流板通常采用的是钢板,通过安装构件与箱梁焊接或者栓接。但如此布置,钢材用量及安装成本较高,不够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以在确保涡振抑振效果明显的前提下,减少导流板钢材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桥梁建造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包括固定安装于箱梁底板上的检修导轨,其特征是:所述检修导轨一侧单侧顺桥向通长布置导流板,导流板通过安装构件固定安装在箱梁底板上。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大跨桥梁,只在导轨单侧布置导流板,既可以起到抑制涡振的效果,大幅度减少导流板钢材用量,有利于降低桥梁建造成本,而且安装更为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箱梁底板10、检修导轨11、导流板20、安装构件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包括固定安装于箱梁底板10上的检修导轨11,在检修导轨11 一侧(内侧或者外侧)单侧顺桥向通长布置导流板20,导流板20通过安装构件21固定安装在箱梁底板10上。导流板通常采用钢板,与安装构件21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
[0013]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为例,该桥是石忠高速公路控制性关键工程,对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的全线贯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施工图设计阶段主桥全长为2476m,为166m+409m (边跨)+1418m (主跨)+364m (边跨)+119m组成。主梁为闭口单箱单室钢箱梁,梁高(中心线处)3.5m。宽38.8m,中间设中央护栏,两边各设边护栏、检修道护栏。由实验可知,引起主梁涡激振动的主要原因是位于箱梁底板10的检修导轨11,因此涡振抑振方案研究主要围绕检修导轨11进行。按照以往通常方案是在检修导轨11两侧布置导流板,其涡振振幅虽可明显减小,但钢材用量较大,不够经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只在在检修导轨11单侧(内侧或者外侧)设置导流板20,导流板钢材用量大幅度减少,而且涡振抑振效果明显,其具体参数为:检修导轨11距箱梁底板10边缘2.4m,检修导轨11与箱梁底板10间距为18cm ;检修导轨11内侧布置导流板20,导流板20的宽度为1.0m,边缘距导轨34cm,与底板的夹角为23°,相对于箱梁底板10的倾角为23°。
[0014]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包括固定安装于箱梁底板(10)上的检修导轨(11),其特征是:所述检修导轨(11) 一侧单侧顺桥向通长布置导流板(20),导流板(20)通过安装构件(21)固定安装在箱梁底板(1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抑制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板(20)相对于箱梁底板(10)的倾角为23°。
【文档编号】E01D19/00GK203546582SQ20132066049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丁静, 廖海黎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