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式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15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下行式挂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行式挂篮。本下行式挂篮,包括:底部平台,设于桥梁底部,其包括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和数道次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纵梁,数道次纵梁连接前横梁和后横梁;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支架设置于底部平台的左、右两端;牵索系统,位于纵梁的前端;锚固系统,包括吊杆和后升降杆,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止挡系统,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并设置于主纵梁中端上方;以及行走系统,安装于纵梁的前端和中部,其包括行走支座吊杆、行走支座和用于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的液压缸,行走支座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行走支座安装于行走支座吊杆底部。本发明不占用桥面空间,节省材料,通用性较好。
【专利说明】下行式挂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程新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式挂篮。

【背景技术】
[0002] 斜拉桥牵索挂篮悬臂施工在国内外斜拉桥的施工中运用广泛,其中采用单索面布 置的斜拉索多采用复合式牵索挂篮,即在已浇筑桥面上安装行走桁架或钢梁,下部为承载 平台,利用斜拉索为前支点。箱梁节段施工完毕,斜拉索锚固后,安装行走桁架或钢梁前吊 点,尾部行走滑轮,拆除挂篮前支点锚杆,中吊点,挂篮下落,由千斤顶牵引行走桁架或钢梁 带动挂篮前移。此种挂篮的不足之处就是需在桥面设置桁架,占用桥面空间且需要大量钢 材,经济效益较差。
[0003] 另外,双索面布置的斜拉桥多采用C型挂钩型式作为挂篮的行走装置,此种布置 型式在主梁横向悬臂较多的情况下使用,需要截面很大的C型挂钩,非常不经济且挂篮加 工、拼装都较复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牵索挂篮结构复杂,加工量大,耗材多,占用桥面空间,使 桥面上的工作受到限制,且适用范围窄,没有通用性等问题;提供一种下行式挂篮,本下行 式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所有部件都设置在桥梁底部,不占用桥面空间,节省材料,有较 好的经济效益,且使用范围广,单索面与双索面斜拉桥都可使用,也可用于普通悬臂挂篮施 工,通用性较好。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下行式挂篮,包括: 底部平台,所述底部平台设于桥梁底部,其包括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和数道次纵梁,所 述前横梁、后横梁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纵梁,所述数道次纵梁连接前横梁和后横梁; 模板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的左、右两 端; 牵索系统,所述牵索系统位于纵梁的前端; 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包括吊杆和后升降杆,所述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 止挡系统,所述止挡系统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并设置于主纵梁中端上方;以及 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安装于纵梁的前端和中部,其包括行走支座吊杆、行走支座和 用于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的液压缸,所述行走支座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 行走支座安装于行走支座吊杆底部。
[0006] 作为优化,所述纵梁包括主纵梁和两道边纵梁I,所述主纵梁前端牵索区为上弯 的弧形,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主纵梁和两道边纵梁,所述数道次纵梁 连接前横梁和后横梁、且位于主纵梁和两道边纵梁之间,所述主纵梁纵向位于中间,所述两 道边纵梁与主纵梁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主纵梁两边。
[0007] 作为优化,所述纵梁包括两道边纵梁II,所述边纵梁II前端牵索区为上弯的弧形, 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两道边纵梁II,所述数道次纵梁连接前横梁和 后横梁、且位于两道边纵梁II之间。
[0008] 作为优化,所述牵索系统包括前锚杆、垫梁、反力架和千斤顶,所述前锚杆穿过主 纵梁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上端连接所述千斤顶、下端连接所述垫梁,所述垫梁位于所述 主纵梁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底部,所述反力架位于所述千斤顶上方。
[0009] 作为优化,所述牵索系统包括前锚杆、垫梁、反力架和千斤顶,所述前锚杆穿过边 纵梁II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上端连接所述反力架、下端连接所述垫梁,所述垫梁位于所 述边纵梁II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底部,所述千斤顶位于所述垫梁底部。
[0010] 作为优化,所述吊杆包括主纵梁中吊杆、主纵梁后吊杆,后横梁吊杆,所述主纵梁 中吊杆、主纵梁后吊杆和后横梁吊杆均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主纵梁中吊杆、主纵梁 后吊杆分别位于主纵梁的中端和后端。
[0011] 作为优化,所述吊杆包括边纵梁II中吊杆、边纵梁II后吊杆、后横梁吊杆,所述边 纵梁II中吊杆、边纵梁II后吊杆、后横梁吊杆均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边纵梁II中吊 杆、边纵梁II后吊杆分别位于边纵梁II的中端和后端。
[0012] 作为优化,所述止挡系统为设置于主纵梁中端上方、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的用 于承担牵索系统产生的水平力的止推块。
[0013] 作为优化,所述止挡系统为设置于边纵梁II的中端和后端之间、深入到混凝土预 留孔内的用于承担牵索系统产生的水平力的止推块以及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的止推块 吊杆。
[0014] 作为优化,所述行走支座包括上下两部分,与所述行走支座吊杆底部铰接。
[0015] 本发明下行式挂篮的有益效果是: 1、挂篮各系统分工清楚,受力明确。
[0016] 2、结构简单,加工量少。
[0017] 3、自重较轻,节省钢材。
[0018] 4、不占用桥面空间,不影响桥面上的工作。
[0019] 5、使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可用于多种现浇箱梁的悬臂施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下行式挂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单索面斜拉桥的浇筑混凝土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单索面斜拉桥的浇筑混凝土状态主纵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单索面斜拉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单索面斜拉桥的行走状态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单索面斜拉桥的行走初始状态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单索面斜拉桥的行走完毕状态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的浇筑混凝土状态横截面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的浇筑混凝土状态纵梁II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的行走状态横向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的行走初始状态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下行式挂篮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的行走完毕状态纵向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为底部平台、1. 1为主纵梁、1. 2为边纵梁I、1. 3为边纵梁II、1. 4为前横 梁、1. 5为后横梁、1. 6为次纵梁、2为支架、3为牵索系统、3. 1为前锚杆、3. 2为垫梁、3. 3为 反力架、3. 4为千斤顶、4为锚固系统、4. 1为主纵梁中吊杆、4. 2为主纵梁后吊杆、4. 3为后 横梁吊杆、4. 4为后升降杆、4. 5为边纵梁II中吊杆、4. 6为边纵梁II后吊杆、5为止挡系统、 5. 1为止推块、5. 2为止推块吊杆、6为行走系统、6. 1为行走支座吊杆、6. 2为行走支座、6. 3 为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实施例1 :此实施例1为本下行式挂篮应用于单索面斜拉桥。
[0024] 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下行式挂篮,包括:底部平台1、模板系统、牵索系统3、锚固 系统4、止挡系统5和行走系统6,各系统分工清楚,受力明确。
[0025] 底部平台1设于桥梁底部,其包括主纵梁1. 1、两道边纵梁I 1. 2、前横梁1. 4、后 横梁1. 5和数道次纵梁1. 6,主纵梁1. 1纵向位于中间,两道边纵梁I 1. 2与主纵梁1. 1平 行设置、且分别位于主纵梁1. 1两边,前横梁1. 4、后横梁1. 5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主纵 梁1. 1和两道边纵梁I 1. 2,数道次纵梁1. 6位于主纵梁1. 1和两道边纵梁I 1. 2之间、且 连接前横梁1. 4和后横梁1. 5,主纵梁1. 1前端牵索区为上弯的弧形,以适应斜拉索角度变 化,上述底部平台1结构简单,整体刚度好,抗倾覆、抗风性能好,传力明确。
[0026] 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2,支架2设置于底部平台1的左、右两端。
[0027] 牵索系统3位于主纵梁1. 1的前端,包括前锚杆3. 1、垫梁3. 2、反力架3. 3和千斤 顶3. 4,前锚杆3. 1穿过主纵梁1. 1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上端连接千斤顶3. 4、下端连接 垫梁3. 2,垫梁3. 2位于主纵梁1. 1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底部,反力架3. 3位于千斤顶3. 4 上方,垫梁3. 2可在弧形牵索区滑动以适应斜拉索角度的变化。
[0028] 锚固系统4包括主纵梁中吊杆4. 1、主纵梁后吊杆4. 2,后横梁吊杆4. 3和后升降 杆4. 4,主纵梁中吊杆4. 1、主纵梁后吊杆4. 2和后横梁吊杆4. 3均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 主纵梁中吊杆4. 1位于主纵梁1. 1的中端,主纵梁后吊杆4. 2位于主纵梁1. 1的后端,后升 降杆4. 4位于主纵梁后吊杆4. 2的后端;锚固系统4将底部平台1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已浇 筑混凝土上,主纵梁后吊杆4. 2用于平衡挂篮初张拉时产生的倾覆力,后升降杆4. 4在挂篮 起落时起到平衡作用。
[0029] 止挡系统5为设置于主纵梁1. 1中端上方、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的用于承担牵 索系统3产生的水平力的止推块5. 1 ;以及 行走系统6安装于两道边纵梁1. 2的前端和中部,其包括行走支座吊杆6. 1、行走支座 6. 2和用于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的液压缸6. 3,行走支座吊杆6. 1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 上,行走支座6. 2安装于行走支座吊杆6. 1底部。行走系统6设计在主梁底部可以不占用 桥面空间,且此设计加工简单,耗材少,经济性好,通用性强。
[0030] 两道边纵梁I 1. 2上设有用于安装行走支座吊杆6. 1和行走支座6. 2的通孔;行 走支座6. 2包括上下两部分,与行走支座吊杆6. 1底部铰接。可使挂篮行走中能适应主梁 纵坡变化,使挂篮行走顺畅。
[0031] 挂篮浇筑状态:挂篮由主纵梁1. 1通过主纵梁中吊杆4. 1、主纵梁后吊杆4. 2锚固 到已浇筑混凝土上,后横梁1. 5也设置数道后横梁吊杆4. 3锚固到已浇筑混凝土上,主纵梁 1. 1前端弧形部位安装前锚杆3. 1、垫梁3. 2、反力架3. 3、千斤顶3. 4等牵引斜拉索,主纵梁 1. 1后端安装后升降杆4. 4,用来调节挂篮前端标高。浇筑混凝土时斜拉索产生的水平力由 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的止挡系统5止推块承担。
[0032] 挂篮行走状态:分别在两道边纵梁I 1. 2前端、中部通过预留孔安装行走支座吊 杆6. 1、行走支座6. 2,行走支座6. 2分上下两部分,连接形式为铰接,可适应主梁纵坡变化。 将挂篮上的索力转换到已浇主梁上,拆除千斤顶3. 4等与挂篮的联系,解除后横梁1. 5的 锚固点,拆除主纵梁后吊杆4. 2,利用主纵梁中吊杆4. 1下放挂篮使挂篮平稳落到行走支座 6. 2上,此过程中后升降杆4. 4始终顶到主梁底部混凝土上以保持挂篮平衡,拆除主纵梁中 吊杆4. 1,然后安装液压缸6. 3,利用液压缸6. 3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
[0033] 实施例2 :此实施例2为本下行式挂篮应用于双索面斜拉桥。
[0034] 本下行式挂篮,包括:底部平台1、模板系统、牵索系统3、锚固系统4、止挡系统5 和行走系统6,各系统分工清楚,受力明确。
[0035] 所述底部平台1设于桥梁底部,其包括两道边纵梁II 1. 3、前横梁1. 4、后横梁1. 5 和数道次纵梁1. 6,所述前横梁1. 4、后横梁1. 5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两道边纵梁II 1. 3, 所述数道次纵梁1. 6连接前横梁1. 4和后横梁1. 5、且位于两道边纵梁II 1. 3之间,所述边 纵梁II 1. 3前端牵索区为上弯的弧形,以适应斜拉索角度变化。上述底部平台1结构简单, 整体刚度好,抗倾覆、抗风性能好,传力明确。
[0036]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2,所述支架2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1的左、右两端。 [0037] 所述牵索系统3位于边纵梁II 1. 3的前端,其包括前锚杆3. 1、垫梁3. 2、反力架 3. 3和千斤顶3. 4,所述前锚杆3. 1穿过边纵梁II 1. 3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上端连接所 述反力架3. 3、下端连接所述垫梁3. 2,所述垫梁3. 2位于所述边纵梁II 1. 3前端上弯的弧 形牵索区底部,所述千斤顶3. 4位于所述垫梁3. 2底部。垫梁3. 2可在弧形牵索区滑动以 适应斜拉索角度的变化。
[0038] 所述锚固系统4包括边纵梁II中吊杆4. 5、边纵梁II后吊杆4. 6、后横梁吊杆4. 3 和后升降杆4. 4,所述边纵梁II中吊杆4. 5、边纵梁II后吊杆4. 6、后横梁吊杆4. 3均锚固在 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边纵梁II中吊杆4. 5、边纵梁II后吊杆4. 6分别位于边纵梁II 1. 3的 中端和后端。锚固系统4将底部平台1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已浇筑混凝土上,边纵梁II后吊 杆4. 6平衡挂篮初张拉时产生的倾覆力,后升降杆4. 4在挂篮起落时起到平衡作用。
[0039] 所述止挡系统5为设置于边纵梁II 1. 3的中端和后端之间、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 内的用于承担牵索系统3产生的水平力的止推块5. 1以及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的止推块 吊杆5. 2。止推块5. 1可将斜拉索张拉时产生的水平力传递到已浇筑主梁上。
[0040] 行走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6安装于纵梁的前端和中部,其包括行走支座吊杆6. 1、 行走支座6. 2和用于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的液压缸6. 3,所述行走支座吊杆6. 1锚固在 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行走支座6. 2安装于行走支座吊杆6. 1底部。行走系统6设计在主 梁底部可以不占用桥面空间,且此设计加工简单,耗材少,经济性好,通用性强。
[0041] 边纵梁II 1. 3上设有用于安装行走支座吊杆6. 1和行走支座6. 2的通孔;行走支 座6. 2包括上下两部分,与行走支座吊杆6. 1底部铰接。可使挂篮行走中能适应主梁纵坡 变化,使挂篮行走顺畅。
[0042] 挂篮浇筑状态:挂篮由边纵梁II 1. 3通过边纵梁II中吊杆4. 5、边纵梁II后吊杆 4. 6锚固到已浇筑混凝土上,后横梁1. 5也设置数道后横梁吊杆4. 3锚固到已浇筑混凝土 上,边纵梁II 1. 3前端弧形部位安装前锚杆3. 1、垫梁3. 2、反力架3. 3、千斤顶3. 4等牵引斜 拉索,边纵梁II 1.3后端安装后升降杆4. 4,用来调节挂篮前端标高。浇筑混凝土时斜拉索 产生的水平力由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的止推块5. 1承担。
[0043] 挂篮行走状态:分别在两道边纵梁II 1. 3前端、中部通过预留孔安装行走支座吊 杆6. 1、行走支座6. 2,行走支座6. 2分上下两部分,连接形式为铰接,可适应主梁纵坡变化。 将挂篮上的索力转换到已浇主梁上,拆除千斤顶3. 4等与挂篮的联系,解除边纵梁II 1. 3 上的边纵梁II后吊杆4. 6、后横梁1. 5上的后横梁吊杆4. 3的锚固点,利用边纵梁II 1. 3上 的边纵梁II中吊杆4. 5下放挂篮,使挂篮平稳落到行走支座6. 2上,此过程中后升降杆4. 4 始终顶到主梁底部混凝土上以保持挂篮平衡,拆除边纵梁II中吊杆4. 5,然后安装液压缸 6. 3,利用液压缸6. 3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
[0044]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 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 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平台(1),所述底部平台(1)设于桥梁底部,其包括纵梁、前横梁(1.4)、后横梁 (1. 5)和数道次纵梁(1. 6),所述前横梁(1. 4)、后横梁(1. 5)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纵梁, 所述数道次纵梁(1. 6)连接前横梁(1. 4)和后横梁(1. 5); 模板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2),所述支架(2)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1) 的左、右两端; 牵索系统(3),所述牵索系统(3)位于纵梁的前端; 锚固系统(4),所述锚固系统(4)包括吊杆和后升降杆(4. 4),所述吊杆锚固在已浇筑 混凝土上; 止挡系统(5),所述止挡系统(5)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并设置于主纵梁(1. 1)中端 上方;以及 行走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6)安装于纵梁的前端和中部,其包括行走支座吊杆 (6. 1)、行走支座(6. 2)和用于推动挂篮前行使挂篮就位的液压缸(6. 3),所述行走支座吊 杆(6. 1)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行走支座(6. 2)安装于行走支座吊杆(6. 1)底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主纵梁(1. 1)和两道 边纵梁I (1.2),所述主纵梁(1. 1)前端牵索区为上弯的弧形,所述前横梁(1.4)、后横梁 (1. 5)分别一前一后横向连接主纵梁(1. 1)和两道边纵梁(1. 2),所述数道次纵梁(1. 5)连 接前横梁(1. 3)和后横梁(1. 4)、且位于主纵梁(1. 1)和两道边纵梁(1. 2)之间,所述主纵梁 (1. 1)纵向位于中间,所述两道边纵梁(1. 2)与主纵梁(1. 1)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主纵梁 (1. 1)两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两道边纵梁II (1. 3), 所述边纵梁II (1. 3)前端牵索区为上弯的弧形,所述前横梁(1. 3)、后横梁(1. 4)分别一 前一后横向连接两道边纵梁II (1. 3),所述数道次纵梁(1. 5)连接前横梁(1. 3)和后横梁 (1. 4 )、且位于两道边纵梁II (1. 3 )之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索系统(3)包括前锚杆 (3. 1)、垫梁(3.2)、反力架(3.3)和千斤顶(3. 4),所述前锚杆(3. 1)穿过主纵梁(1. 1)前端 上弯的弧形牵索区,上端连接所述千斤顶(3. 4)、下端连接所述垫梁(3. 2),所述垫梁(3. 2) 位于所述主纵梁(1. 1)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底部,所述反力架(3. 3)位于所述千斤顶 (3. 4)上方。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索系统(3)包括前锚杆 (3. 1)、垫梁(3. 2)、反力架(3. 3)和千斤顶(3. 4),所述前锚杆(3. 1)穿过边纵梁II (1. 3) 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上端连接所述反力架(3. 3)、下端连接所述垫梁(3. 2),所述垫梁 (3. 2)位于所述边纵梁II (1. 3)前端上弯的弧形牵索区底部,所述千斤顶(3. 4)位于所述垫 梁(3.2)底部。
6. 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包括主纵梁中吊 杆(4. 1)、主纵梁后吊杆(4. 2)、后横梁吊杆(4. 3),所述主纵梁中吊杆(4. 1)、主纵梁后吊杆 (4. 2)和后横梁吊杆(4. 3)均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主纵梁吊杆(4. 1)、主纵梁后吊 杆(4. 2)分别位于主纵梁(1. 1)的中端和后端。
7. 如权利要求1或3或5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包括边纵梁II中 吊杆(4. 5)、边纵梁II后吊杆(4. 6)、后横梁吊杆(4. 3),所述边纵梁II中吊杆(4. 5)、边纵梁 II后吊杆(4. 6)、后横梁吊杆(4. 3)均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所述边纵梁II中吊杆(4. 5)、 边纵梁II后吊杆(4. 6)分别位于边纵梁II (1. 3)的中端和后端。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系统(5)为设置于主纵梁 (1. 1)中端上方、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的用于承担牵索系统(3)产生的水平力的止推块 (5. 1)。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系统(5)为设置于边纵梁II (1.3)的中端和后端之间、深入到混凝土预留孔内的用于承担牵索系统(3)产生的水平力的 止推块(5. 1)以及锚固在已浇筑混凝土上的止推块吊杆(5. 2)。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下行式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座(6. 2)包括上下 两部分,与所述行走支座吊杆(6. 1)底部铰接。
【文档编号】E01D21/10GK104120659SQ20141040074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贾志坚, 张光桥, 杨荣泉, 王增强, 杨继庚, 刘性锋, 陈国权 申请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