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009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相比,避免了道砟飞溅,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维修工作少,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板式无砟轨道构造主要涉及轨道板、沥青砂浆或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底座或支承层等结构,其中底座或支承层采用混凝土结构,铺设于底座或支承层上的沥青砂浆或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是无砟轨道结构调整和支承传力的结构层。

目前,我国板式无砟轨道型式主要有crtsⅰ型板式、crtsⅱ型板式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由于线路平纵断面及轨下基础结构的复杂性,现有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异型板数量众多,降低了工厂生产制造效率;而且,标准板和异型板的结构尺寸不同,不便于轨道板的堆放和运输以及现场装配工作,现场一旦轨道板发生伤损病害,其维修工作量较大。

另外,现有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铺设安装后的每块轨道板之间是独立的,其不足之处是,在线路运行一段时间后,轨道板与沥青砂浆填充层会发生剥离,轨道板的纵向端部易产生翘曲,这无疑会给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性和轨道结构的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尽管目前存在相应的改进连接方式的方案,但是总体来看依然难以满足板体之间的受力变形以及制备工艺复杂问题,而且无法克服目前无砟轨道异形板过多导致整个无砟轨道的装配、维修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其采用多个各种规格的基本板进行灵活配置和组合,并利用优化改进的基本板连接方式,从而可以得到装配简单、结构稳定以及维修方便的装配式无砟轨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该无砟轨道由多个单元板连接组合而成,其中每个单元板由至少一个具有一定数量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连接锚固组成,由此可形成长度更能适应现场需要的单元板,且

两两相互连接的所述预制基本板中,其中一个的端部具有沿纵向凸出的凸出部,且该凸出部的纵向端面上开有与基本板上表面贯通的螺栓孔,另一个对应连接的端部上开设有沿纵向的并与所述凸出部匹配的凹陷部,且该凹陷部的纵向端面上开设有与基本板上表面贯通的螺栓孔,两所述预制基本板之间的连接锚固通过其中对应的该凸出部与凹陷部匹配形成榫接结构并利用螺栓贯通两螺栓孔后两端紧固而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度满足现场需要的单元板可由多组不同的基本板组合实现,其中每组基本板组合中基本板长度和/或数量与另一组基本板组合中的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基本板的承轨台数量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纵向端面上开有的螺栓孔其与基本板上表面贯通的开口所在表面高于基本板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的纵向端面上开有的螺栓孔其与基本板上表面贯通的开口所在表面高于基本板上表面。

作为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坡面上的开口的中心轴线与斜坡面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凸出部与凹陷部的所述螺栓孔均为弧形孔,且两螺栓孔的弧形对应以使得两者可匹配相通从而弧形螺栓可贯通两螺栓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或凹陷部对应的所述螺栓孔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本板端部上的凸出部为一个或多个,与之匹配连接形成榫接的所述凹陷部也对应地为一个或多个。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无砟轨道通过采用多个各种规格的基本板进行灵活配置和组合,可根据现场需要装配成不同尺寸的单元板,组合形式更加多样性;预制基本板小型化、轻型化,更便于生产制造、堆放运输和现场装配,降低了现有异型板的使用;小模块化的预制基本板在现场伤损的情况下更容易更换,有效的减少了工务维修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无砟轨道利用优化改进的基本板连接方式,即采用在预制基本板的连接端设置相匹配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以此形成榫接结构并通过其中开设的弧形螺栓孔利用弧形螺栓进行紧固从而锚固基本板,可以实现先预制生产几种装配式无砟轨道基本板,再通过连接装置在现场将基本板装配成一定尺寸的单元板,从而可以灵活搭配和组合形成长度更能适应现场需要的单元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3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4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5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6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预制基本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0-预制基本板,11-基本板上表面,12-螺栓孔,13-预埋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3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4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5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的包含6个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砟轨道中预制基本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装配式无砟轨道,其由多个单元板连接组合而成,其中每个单元板由至少一个具有一定数量承轨台的预制基本板10组成,由此可形成长度更能满足现场需要的单元板,从而可以灵活搭配铺设。

本方案可以通过组合形成长度满足现场需要的单元板,从而满足现场对轨道板的各种长度需求,而且这种满足现场需要的单元板可由多组不同的基本板组合实现,其中每组单元板组合中单元板长度和/或数量与另一组单元板组合中不同,即在形成满足现场需要的单元板时,可以通过一组具有一定数量和长度的基本板组进行拼接组合,也可以通过另一组具有一定数量和长度的基本板组进行拼接而成,由此可以灵活满足现场需求,各组基本板组合中,彼此的基本板数量可以不同,长度也可以不同,或者数量和长度都不同。以此方式,既可以克服常规方法中为满足现场需求而必须制定各种长度规格的轨道板,各种异形板等,极大提高制备效率,减小现场存放及施工操作程序。

如图1至4所示,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预制生产装配式无砟轨道基本板例如可以是包含3个承轨台基本板(3号板)、包含4个承轨台基本板(4号板)、包含5个承轨台基本板(5号板)、包含6个承轨台基本板(6号板)这四种类型,当然本发明中对基本板的类型和尺寸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具有三个承轨台的基本板其长度为1.95m;具有四个承轨台的基本板其长度为2.6m;具有五个承轨台的基本板其长度为3.25m;具有六个承轨台的基本板其长度为3.9m。当然本发明中对基本板的长度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如图1-4所示,两两相互连接的预制基本板10中,其中一个的端部具有沿纵向凸出的凸出部,且该凸出部的纵向端面上开有与基本板上表面11贯通的螺栓孔,另一个对应连接的端部上开设有沿纵向的并与凸出部匹配的凹陷部,且该凹陷部的纵向端面上开设有与基本板上表面11贯通的螺栓孔12,两预制基本板10之间的连接锚固通过其中对应的该凸出部与凹陷部匹配形成榫接结构并利用螺栓贯通两螺栓孔12后两端紧固而实现。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预制基本板10在现场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组合装配为所需长度的单元板,例如本实施例中的3个、4个、5个、6个承轨台的基本板10进行组合可得到含6至12个承轨台的组合单元板,组合单元板的长度梯度逐渐递增。

如图5所示,基本板10上的凸出部的纵向端面上开有的螺栓孔12的与基本板上表面11贯通的开口所在面高于基本板上表面,由此可使得开口处螺栓组件不会积水,避免因积水或污垢而腐蚀或维修不便,另一方面便于制备及后续施工操作。

本方案中,如图5所示,凸出部与凹陷部的螺栓孔12均为弧形孔,且两螺栓孔的弧形对应以使得两者可匹配相通从而弧形螺栓可贯通两螺栓孔。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弧形孔内还可以预埋套管,便于螺栓套装。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本板端部上的凸出部为一个,与之匹配连接形成榫接的凹陷部也对应地为一个。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本板端部上的凸出部为多个,与之匹配连接形成榫接的凹陷部也对应地为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方案采用这种全新设计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待连接的基本板对应端分别设置凸出部和凹陷部,两者匹配时形成榫接,并通过弧线螺栓进行连接,从而一方面可以方便实施两基本板的锚固,仅仅通过匹配卡接即可可靠配合,再通过螺栓锚固锁紧,锚固力通过上述连接部的传递,以凸出部和凹陷部对受力进行传递,进而使得整个轨道单元板受力传递合理,稳定性好,克服轨道板容易受力变形的问题。

对于不同长度(或不同承轨台数量)的单元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预制基本板组合方式,以形成需要长度的单元板或者对于满足现场需求的单元板形成不同模式的组合方式。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对应的各种装配形式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优选方案,“○”表示备选方案。

装配式无砟轨道组合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