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3597发布日期:2019-03-13 23:4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支架法拼装钢桥梁的结构示意图,支架法拼装钢梁一般采用在钢桥梁受力节点处设置若干支撑立柱12,集中承受钢桥梁11的荷载,待钢桥梁11全部拼装后再拆除下部的支撑立柱12。采取此方法施工,拼装钢桥梁11时需要现场先设置支撑立柱12,再将钢桥梁11的相关构件从下至上利用支撑立柱12支撑进行拼装。

在跨河支架平台13上进行拼装时,如果按照支架法拼装钢桥梁,钢桥梁11将直接落至支撑立柱12上面,每一支撑立柱12受力不一,难以控制各支撑立柱12均匀沉降,最终导致钢桥梁11整体受力不均而变形,出现较多的不确定性,安全无法保障,如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则资源投入过大。同时,拱形桥的下桥面为弧形底面,采取此方法难以保证钢桥梁下桥面的弧形拼装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可快速的完成胎架装置的分段拆装,桥梁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整个胎架装置上,使得各立柱均匀承受重量,控制立柱均匀沉降,避免桥梁因局部受力而出现变形。

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包括由若干胎架单元拼合而成的胎架,所述胎架单元包括顶面和至少一根用于支撑顶面的支撑柱,所有的所述胎架单元的顶面的首尾端可拼合连接,相邻所述胎架单元的顶面拼合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和待支撑桥梁的底面相匹配。

进一步优化,所述顶面为弧形状,所有的所述胎架单元的顶面拼合成弧形支撑面,所述弧形支撑面和待支撑的拱形状的桥梁底面相匹配。

进一步优化,所述胎架单元包括至少两根用于支撑顶面的竖直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加强杆首尾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柱和顶面均采用工字钢构建。

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分段进行胎架装置的安装,实现快速装配好胎架装置,每个胎架单元的支撑柱部设置顶面,所有的胎架单元的顶面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支撑面,整个桥梁的重量由整个支撑面承担,使得每一支撑柱的受力均匀,每一支撑柱均匀的沉降,即使前面的施工段发生了一定的沉降,后面也可以根据前面的沉降适度调整,不会因为支撑柱沉降不均匀导致上方的桥梁出现局部受力而变形的情况,拼装时钢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分段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支架法拼装钢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是胎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包括由若干胎架单元拼合而成的胎架,胎架单元2包括顶面21和至少一根用于支撑顶面21的支撑柱22,所有的胎架单元2的顶面21的首尾端可拼合连接,相邻胎架单元2的顶面21拼合形成支撑面,支撑面和待支撑桥梁3的底面相匹配。支撑柱22和顶面21均采用工字钢桥梁构建。

胎架由若干各胎架单元2拼合而成,可快速的完成胎架的装配,所有的顶面21首尾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支撑面,桥梁3的重量由整个支撑面承受,使得支撑顶面2的支撑柱22均匀受力,从而支撑柱22均匀沉降,不会因为支撑柱22沉降不均而导致桥梁3出现局部受力而变形的情况。

顶面21为弧形状,所有的胎架单元2的顶面21拼合成弧弧形底面形状支撑面,弧形支撑面和待支撑的拱形状的桥梁3底面相匹配。

当构建的桥为拱形桥是,拱形桥的下桥面为弧形底面,常规的支架法拼装钢桥梁难以保证弧形底面的拼装要求,为了满足拱形桥的下桥面为为弧形底面的要求,将顶面21制造成一定弧形状,所有的顶面21拼合成一个和弧形底面的配合的拱形状的支撑面,支撑面和拱形底面保持一致,可以很好的完成弧形底面的拼装要求。

胎架单元2包括至少两根用于支撑顶面21的竖直支撑柱22,相邻支撑柱22之间通过加强杆4首尾连接。

当支撑顶面21的跨度比较大,需要由多根竖直的支撑柱22支撑,为提高支撑柱22的稳定性和强度,相邻支撑柱22之间通过加强杆4首尾连接,构建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状。

当然,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发明公开了种分段拆装的胎架装置,包括由若干胎架单元拼合而成的胎架,所述胎架单元包括顶面和至少一根用于支撑顶面的支撑柱,相邻所述胎架单元的顶面的首尾端可拼合连接,相邻所述胎架单元的顶面拼合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和待支撑桥梁的底面相匹配。可以分段进行胎架装置的安装,实现快速装配好胎架装置,每个胎架单元的支撑柱部设置顶面,所有的胎架单元的顶面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支撑面,整个桥梁的重量由整个支撑面承担,使得每一支撑柱的受力均匀,每一支撑柱均匀的沉降,不会因为支撑柱沉降不均匀导致上方的桥梁出现局部受力而变形的情况。发明应用桥梁建筑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王革新;张恩桥;张连冰;王小青;李勇良;周烽;欧剑;李江波;黄合;廖志泓;杨磊;罗江;黄敏;吴海清;周武;张双全;谭剑;卢祥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31
技术公布日:2019.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