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180发布日期:2018-06-12 22:3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对路面进行透水铺装,其直接目的在于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洪涝灾害以及尽量收集底面雨水,防止水土流失。从城市建设理念来讲,这其实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是着眼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布局。

近年来,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传统的海绵城市用的砖墙,十分容易堵塞,存在透水性差甚至不透水的问题,给城市水文生态和和气候环境带来了显著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透水复合墙存在容易堵塞,透水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包括透水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透水底基层和透水水管;其中,所述透水层底面与所述透水找平层上表面相连接;所述透水找平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基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透水底基层相连接;所述透水水管设于所述透水基层内;

所述透水层的上表面排布有多条用于吸水的孔隙,所述孔隙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孔隙相通的圆台形孔道,所述孔道预埋于所述透水层与所述透水找平层之间;所述孔道表面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孔隙相连接,所述孔道表面较大的一端连通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包括细沙层、粗砂层和透水土工布;所述粗砂层设于所述细沙层上端;所述透水土工布包裹于所述粗砂层与细沙层外圈。

优选的,所述孔隙以十字交叉的形势排布,且每个交叉点的下端均对应设有所述孔道。

优选的,所述孔隙的孔径大于等于0.7微米,小于等于40微米。

优选的,所述孔道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5毫米,小于等于2毫米。

优选的,所述透水层的孔隙率大于等于25%,小于等于48%。

优选的,所述透水找平层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之处在于:地表上的水先通过透水层上表面的孔隙再通过通孔穿过透水找平层流入透水基层进行过滤,在入水量小时,水自然渗透到泥土内,防止水土流失,在雨量大时,大部分的水透入透水水管流入市政管网,避免因渗透率地下,导致内涝等现象。

地表水先经过孔隙的过滤再流入通孔;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小,体积较大的杂物挡在孔隙外,当有体积略小的杂物进入孔隙内,孔道为圆台形,下端口径大于上端口径,因此,杂物也可以顺利的随着水流的流动自然下渗入泥土中,避免透水层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孔隙与孔道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土流失用透水复合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层1、透水找平层2、透水基层3、透水底基层4和透水水管5,其中,透水层1底面与透水找平层2上表面相连接,透水找平层2的下表面与透水基层3的上表面相连接,透水基层3的下表面与透水底基层4相连接,透水水管5设于透水基层3内。

在本实施例中,地表上的水先通过透水层1上表面再穿过透水找平层2流入透水基层3进行过滤,在入水量小时,水自然渗透到泥土内,防止水土流失,在雨量大时,大部分的水透入透水水管5流入市政管网,避免因渗透率地下,导致内涝等现象。

如图2所示,透水层1的上表面排布有多条用于吸水的孔隙11,孔隙11的下端设有与孔隙11相通的圆台形孔道12,孔道12预埋于透水层1与透水找平层2之间,孔道12表面较小的一端与孔隙11相连接,孔道12表面较大的一端连通透水基层3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地表上的水先通过透水层1上表面的孔隙11再通过通孔穿过透水找平层2流入透水基层3进行过滤,地表水先经过孔隙11的过滤再流入通孔,孔隙11的孔径相对较小,体积较大的杂物挡在孔隙11外,当有体积略小的杂物进入孔隙11内,孔道12为圆台形,下端口径大于上端口径,因此,杂物也可以顺利的随着水流的流动自然下渗入泥土中,避免透水层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透水基层3包括细沙层31、粗砂层32和透水土工布33,粗砂层32设于细沙层31上端;透水土工布33包裹于粗砂层32与细沙层31外圈,透水土工布33主要起到包括住细沙层31与粗砂层32的目的,细沙层31与粗砂层3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以及过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孔隙11以十字交叉的形势排布,且每个交叉点的下端均对应设有孔道12,十字交叉的形势使其进水面积更大,并且避免孔隙因部分抵挡堵塞而导致整体瘫痪。

在本实施例中,孔隙11的孔径大于等于0.7微米,小于等于40微米,孔道12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5毫米,小于等于2毫米,透水层1的孔隙率大于等于25%,小于等于48%,孔隙11或者孔道12过大影响透水层的受力强度,孔隙11或者孔道12过小,影响雨水的下渗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透水找平层2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透水找平层2过厚影响下渗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