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2027发布日期:2018-08-14 20:20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北方地区冬季经常因为下雪影响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目前对路面积雪的清除主要靠撒布除雪剂(融冰盐等)加机械清除,而除雪剂中的Cl-1会对加速道路或桥梁结构中钢筋产生腐蚀,并加速道路面层沥青的老化,不但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而且排放水体后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其具有高效、环保、安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控制器和电源;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路面本体中,用以实时采集所述路面本体的温度信息,所述路面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源电连接,用以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所述电源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使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路面本体进行加热。

较优地,还包括若干承托杆;

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承托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加热装置放置在所述承托杆上。

较优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侧壁上具有正对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承托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较优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与所述承托杆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与所述承托杆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底壁;

当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路面本体进行加热时,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托杆的长度。

较优地,还包括套管;

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电缆,所述套管的轴线为S形曲线,所述发热电缆穿设在所述套管内。

较优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允许所述套管穿过的通孔,当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路面本体进行加热时,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管的外径。

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为与所述路面本体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所述套管的直径为D,所述套管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H,其中,1.5D≥H≥D。

较优地,还包括手动开关;

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手动开关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较优地,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加热装置沿所述路面本体的延伸方向运动依次排布。

较优地,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为W,相邻两个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路面本体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积为S,所述路面本体的导热系数为K,其中W=2KL。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采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源电连接,用以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所述电源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使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路面本体进行加热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对路面的积雪进行融化,同时还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环保和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可选方式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路面本体;11、容纳腔;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一安装槽;15、第二安装槽;16、第一底壁;17、第二底壁;18、通孔;2、温度传感器;3、加热装置;31、发热电缆;4、控制器;5、电源;6、承托杆;7、套管;8、手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融雪功能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1、温度传感器2、加热装置3、控制器4和电源5,温度传感器2设置在路面本体1中,用以实时采集路面本体1的温度信息,路面本体1具有容纳腔11,加热装置3设置在容纳腔11中,并与电源5电连接。控制器4分别与温度传感器2和电源5电连接,用以接收温度传感器2传来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电源5为加热装置3供电,使加热装置3对路面本体1进行加热。其中控制器4接收温度传感器2传来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电源5为加热装置3供电,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而是一种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只是利用了这一现有技术,并不意图对其进行改进,因此对其原理此处不再详述。

当温度传感器2采集到路面本体1的温度为零度以下时,温度传感器2将该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该信息控制电源5为加热装置3供电,使加热装置3对路面本体1进行加热。当路面本体1的温度上升到零度以上时,温度传感器2将该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该信息控制电源5停止为加热装置3供电,此时加热装置3不再对路面本体1进行加热。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快速对路面的积雪进行融化,同时还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并且能够节约能源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若干承托杆6,容纳腔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承托杆6的两端连接在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上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加热装置3放置在承托杆6上。在实际制作中容纳腔11可以制作为矩形体,当然并不仅限于此。通过承托杆6承托加热装置3,能够使加热装置3与路面本体1的上表面距离更近,进而提高加热效果,提高融雪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侧壁12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4,第二侧壁13上具有正对第一安装槽14的第二安装槽15,承托杆6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槽14和第二安装槽15中。其中,第一安装槽14具有与承托杆6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底壁16,第二安装槽15具有与承托杆6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底壁17。当加热装置3对路面本体1进行加热时,第一底壁16和第二底壁17之间的距离大于承托杆6的长度。这样能够使承托杆6在受热膨胀时,两端不会与第一底壁16和第二底壁17出现干涉,避免承托杆6受热膨胀而对路面本体1造成损坏。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加热装置3为发热电缆31,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电阻丝或硅碳棒等电加热部件。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管7;套管7的轴线为S形曲线,发热电缆31穿设在套管7内。这样能够避免对发热电缆31造成损坏,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套管7的轴线为S形曲线,能够使穿设在其中的发热电缆31的长度变得更长,进而保证了加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容纳腔11的侧壁上设置有允许套管7穿过的通孔18,当加热装置3对路面本体1进行加热时,通孔18的直径大于套管7的外径。采用套管7穿过的通孔18,即能够使发热电缆31穿过通孔18,进而使发热电缆31能够与位于容纳腔11外部的电源5电连接。通孔18的直径大于套管7的外径,能够避免因套管7受热膨胀而损伤路面本体1。如图1中所示,容纳腔11的顶壁为与路面本体1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套管的直径为D,套管7与容纳腔11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H,其中,1.5D≥H≥D。实验证明,这样能够使套管7的传热效率达到最佳,进而使套管7更有效地将发热电缆31发出的热量传递到路面本体1上,使融雪效率大大提高。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手动开关8,加热装置3通过手动开关8与电源5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如果路面本体1上没有积雪,可通过手动开关8将加热装置3与电源5之间断开,此时即使温度传感器2采集到路面本体1的温度为零度以下,电源5也无法对加热装置3,以避免电能的浪费。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加热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加热装置3沿路面本体1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以提高融雪面积。在实际设计中可遵循以下原则,加热装置3的功率为W,相邻两个加热装置3之间的距离为L,路面本体1的导热系数为K,其中W=2KL。其中导热系数为K的数值可根据构成路面本体1的材料(例如混凝土或沥青等)来确定。实验证明,采用这样的设计原则,不仅能够保证融雪效率,而且能够防止路面本体1因升温过快而出现损伤。

以上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快速对路面的积雪进行融化,同时还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并且能够节约能源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