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4220发布日期:2020-05-08 14:1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施工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已有的交通设施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出现了许多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的工程。为了减少施工对既有铁路行车及运输的影响,这些框架桥一般都采用顶进法进行施工。采取顶进法施工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对既有铁路运营影响时间短等特点,但相对而言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既有铁路运行安全,框架桥顶进前需在既有铁路上下行线路之间设置由抗移桩和冠梁构成的抗移结构,将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工字钢横梁一端倚靠在冠梁上,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顶进过程中既有铁路发生横移。

对于那些具有较大高差、桥体高度比较高的两座框架桥对顶施工来说,按常规施工方法,两座框架桥需分别在既有铁路上下行线路之间设置抗移桩及相应的冠梁,两排抗移桩分别设置在两座框架桥的就位范围内,且低框架桥用抗移桩只能设置在高框架桥的前悬下方,这样设置使两座框架桥不能同时进行顶进施工,须先进行高框架桥顶进施工,高框架桥顶进就位后,凿除高框架桥用抗移桩及冠梁,然后再进行低框架桥的顶进,最后再凿除低框架桥用抗移桩及冠梁。这样分次进行框架桥顶进、凿除抗移桩及冠梁施工,无疑会使整体顶进施工工期较长,对既有铁路运行影响时间长,同时安全压力非常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包括单排抗移桩和异型冠梁;其中,单排抗移桩下端沿既有线路延伸方向设置在既有线路上下行线路之间的地基中;异型冠梁由冠梁底座和冠梁侧板构成,其中冠梁底座为长方体形结构,下端固定在单排抗移桩的顶部;冠梁侧板上靠近高框架桥的侧面下部固定在冠梁底座上靠近低框架桥的侧面上部,由此使异型冠梁呈横向设置的“z”字形结构。

所述的冠梁底座上靠近低框架桥的侧面下部设有多块预埋钢板,用于连接低框架桥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同时冠梁侧板上靠近高框架桥的侧面上部也设有多块预埋钢板,用于连接高框架桥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单排形式的抗移桩代替双排形式,能够节省财力、人力、材料及施工场地空间。

(2)设置抗移桩用异型冠梁,可保证对顶施工的两座框架桥同时进行顶进施工,减少两座框架桥的顶进时间,同时可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行时间的影响。

(3)采用单排抗移桩以及异型冠梁结构可在对顶施工就位后再进行凿除,顶进施工工期缩短,对既有铁路运行影响时间短,安全压力小。

(4)将两座框架桥的线路加固体系中的工字钢横梁均作用在异型冠梁上,对向受力,极大地提高了线路加固系统中工字钢横梁的稳定性,保证了既有铁路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包括单排抗移桩1和异型冠梁2;其中,单排抗移桩1下端沿既有线路延伸方向设置在既有线路上下行线路之间的地基中;异型冠梁2由冠梁底座3和冠梁侧板4构成,其中冠梁底座3为长方体形结构,下端固定在单排抗移桩1的顶部;冠梁侧板4上靠近高框架桥6的侧面下部固定在冠梁底座3上靠近低框架桥5的侧面上部,由此使异型冠梁2呈横向设置的“z”字形结构。

所述的冠梁底座3上靠近低框架桥5的侧面下部设有多块预埋钢板,用于连接低框架桥5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7,同时冠梁侧板4上靠近高框架桥6的侧面上部也设有多块预埋钢板,用于连接高框架桥6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7。

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的施工及使用方法阐述如下:

(1)在既有线路上下行线路之间的地基中,沿既有线路延伸方向设置一排抗移桩1;

(2)待抗移桩1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在抗移桩1的顶部捆扎异型冠梁2的钢筋及支设模板,并提前在设定位置埋设预埋钢板;然后在模板中浇筑混凝土而制成异型冠梁2;

(3)待异型冠梁2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将冠梁底座3上靠近低框架桥5的侧面下部的多块预埋钢板分别与低框架桥5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7焊接连接,同时将冠梁侧板4上靠近高框架桥5的侧面上部的多块预埋钢板分别与高框架桥6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7焊接连接;这时两座框架桥上的工字钢横梁均作用在异型冠梁2上;

(4)两座框架桥同时进行顶进施工,顶进就位后凿除抗移桩1及异型冠梁2。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包括单排抗移桩(1)和异型冠梁(2);其中,单排抗移桩(1)下端沿既有线路延伸方向设置在既有线路上下行线路之间的地基中;异型冠梁(2)由冠梁底座(3)和冠梁侧板(4)构成,其中冠梁底座(3)为长方体形结构,下端固定在单排抗移桩(1)的顶部;冠梁侧板(4)上靠近高框架桥(6)的侧面下部固定在冠梁底座(3)上靠近低框架桥(5)的侧面上部,由此使异型冠梁(2)呈横向设置的“z”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冠梁底座(3)上靠近低框架桥(5)的侧面下部设有多块预埋钢板,用于连接低框架桥(5)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7),同时冠梁侧板(4)上靠近高框架桥(6)的侧面上部也设有多块预埋钢板,用于连接高框架桥(6)用线路加固系统中的多根工字钢横梁(7)。


技术总结
一种能够双向使用的既有铁路抗移结构,其包括单排抗移桩和异型冠梁;单排抗移桩下端设在既有线路上下行线路间地基中;异型冠梁由冠梁底座和冠梁侧板构成,冠梁底座为长方体形结构,下端固定在单排抗移桩的顶部;冠梁侧板上靠近高框架桥的侧面下部固定在冠梁底座上靠近低框架桥的侧面上部,由此使异型冠梁呈横向设置的“Z”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优点:能节省财力、人力、材料及施工场地空间。可保证对顶施工的两座框架桥同时进行顶进施工,减少两座框架桥的顶进时间,同时可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行时间的影响。安全压力小,保证了既有铁路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彪;刘旭杰;张建松;孟宏伟;娄光耀;张强;孙军;韩晨阳;尹鑫宸;李晓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