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143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的铺装,改变了原有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目前,透水性路面大多是利用构成道路整体的透水材料,如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进行透水。其存在透水能力不足、透水速度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市政场地地面,其场地功能不同,对渗排水要求也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能够保证均衡快速渗排水,同时便于渗排水回收再利用。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透水砖以及卵石层,所述卵石层上设有盲管,所述盲管连接蓄水池。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透水面层为透水硂层或透水沥青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卵石层的孔隙率大于2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盲管位于所述卵石层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盲管包括环绕场的第一盲管,以及位于所述场地内的第二盲管。

作为一种优选,场地边缘设有路缘石,所述盲管穿过所述路缘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路缘石为透水混凝土块。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透水性能好,第一盲管与第二盲管的设置,避免了场地区域透水速度达不到要求导致的积水情况,尤其是场地边缘位置透水速度较快,避免积水情况发生;路缘石可存部分水,可慢速渗透至场地外侧的绿植区,以便绿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透水面层,2.透水砖,3.卵石层,4.盲管,41.第一盲管,42.第二盲管,5.蓄水池,6.路缘石,61.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1、透水砖2以及卵石层3,卵石层3上设有盲管4。场地地面外侧设有蓄水池5,盲管4与蓄水池5连通,以将上层渗下的水导入蓄水池5内。卵石层3为砾石、卵石和砂石的组合物,其孔隙率大于20%,作为蓄水垫层用。透水面层1为透水硂层或透水沥青层。

盲管4位于卵石层3内。盲管4包括环绕场的第一盲管41,以及位于场地内的第二盲管42。第一盲管41与第二盲管42贯通,第一盲管41与蓄水池5连通。场地为条形结构时,沿场地的长边设置多个第二盲管42,第二盲管42沿短边方向穿过场地。即第二盲管42根据场地形状,将其分割成若干面积近似相同的区域,比保证场地内各区域的渗排水速度。场地边缘多设置绿化区域或路缘石6等,其高度多高于场地地面,容易造成该位置雨水聚集,第一盲管41的设置提高了该位置的渗排水速度,避免区域积水过多。

场地边缘设有路缘石6,路缘石6为透水混凝土块。穿过路缘石6设置有盲管,该盲管与第一盲管41连通。路缘石6下端设有半开孔,第一盲管41位于路缘石6靠近场地一侧,由第一盲管41上引出的连通蓄水池5的管道穿过路缘石6上的开孔。

另一种实施例中,路缘石6上的开孔内设有塑料管,如聚四氟乙烯管,以减小场地外侧覆土对管道形状的影响。该塑料管一端与第一盲管41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5连通。蓄水池5为至少部分设置在地下的混凝土或金属箱形结构,其上可设置水泵,以将其内的存水抽出供绿植使用。

路缘石6内设有与路缘石6平行的容腔,其内可存水,同时慢慢渗出至路缘石6侧部的绿化带内以供其使用。引入蓄水池5内的盲管或塑料管穿过该容腔。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1)、透水砖(2)以及卵石层(3),所述卵石层(3)上设有盲管(4),所述盲管(4)与蓄水池(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1)为透水硂层或透水沥青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层(3)的孔隙率大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4)位于所述卵石层(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4)包括环绕场的第一盲管(41),以及位于所述场地内的第二盲管(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场地边缘设有路缘石(6),所述盲管(4)穿过所述路缘石(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6)为透水混凝土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场地地面海绵体渗排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透水砖以及卵石层,所述卵石层上设有盲管,所述盲管连接蓄水池。该系统能够保证场地地面均衡快速渗排水,同时便于渗排水回收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庄利强;李习祥;宋学伟;孙兵兵;钱旭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