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442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铁路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跨越江河、峡谷的各种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被大量地修建。

目前,国内外四线铁路斜拉桥通常包括主梁、桥墩、桥塔以及斜拉索,其中,桥墩设置在主梁的两端,桥塔跨设主梁并与主梁固定连接,斜拉索的两端分别与主梁和桥塔固定连接,用于提高斜拉桥的结构强度。

但是,现有的四线铁路斜拉桥大多采用单主梁的结构,主梁横向宽度较大,四线铁路布置在同一个主梁上,致使主梁宽度大,一方面,致使主梁的横向受力不均匀,另一方面,施工时的主梁的重量大,对施工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增加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将单一主梁转化为并行设置的两个主梁,降低主梁的宽度,保证了主梁受力均匀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包括下塔柱以及沿横向并行设置在所述下塔柱上的两个上塔柱;每个所述上塔柱均包括第一塔柱、以及与所述第一塔柱连接的第二塔柱和第三塔柱,所述第二塔柱与所述第三塔柱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二塔柱与所述第三塔柱之间的距离从背离所述下塔柱一端向靠近所述下塔柱的一端逐渐增大;两个所述第三塔柱在与所述下塔柱连接处汇合,以将所述下塔柱的上端面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上均设置有一主梁,每个所述主梁沿纵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塔柱由顶板、底板、腹板、前板、后板组成的封闭式箱式结构,其中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前板盖设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前侧面上,所述后板盖设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后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腹板包括沿横向间隔的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第三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位于两个所述主梁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腹板与第三腹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三腹板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所述上塔柱的一端向背离所述上塔柱的一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三腹板均为弧形板,且弧形指向所述第二腹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30度到8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主梁下部均设置有多个沿纵向间隔分布的桥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主梁上均设置有两个锚拉板,每个锚拉板均设置有一个斜拉索,所述斜拉索背离所述下塔柱的一端与所述上塔柱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塔柱的底部设置有承载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台的底部设置有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用于与地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通过并行设置在下塔柱上的两个上塔柱,以将下塔柱的上端面分为两个承载区域,这样,每个承载区域上均可以承载一主梁,每个主梁上设置双线铁路,相对现有技术中将四线铁路设置在同一主梁上相比,将一个主梁的宽度均分为两个独立主梁的宽度,降低了主梁的施工难度,同时,由于主梁的宽度缩小,也保证主梁的受力均匀性。另外,采用单一下塔柱的设计,可以减轻基础建设的规模,降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横向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横向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塔柱;11-顶板;12-底板;13-腹板;131-第一腹板;132-第二腹板;133-第三腹板;2-上塔柱;21-第一塔柱;22-第二塔柱;23-第三塔柱;3-主梁;4-桥墩;5-斜拉索;6-承载台;7-桩基础;8-锚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目前,国内外四线铁路斜拉桥通常采用单一主梁,在主梁的上表面设置沿横向分布的四条线路,在本实施例中记为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和第四线路,致使主梁的横向宽度较大,造成主梁的横向受力不均匀,增加施工难度。

尤其是,当四线铁路斜拉桥的一端连接隧道时,鉴于,四线隧道的施工难度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将四线隧道调整为两个双线隧道,导致第二线路、第三线路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或者第三线路与第四线路之间的间距,使得主梁的横向受力更不均匀,降低四线斜拉桥的安全性能。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已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是指铁路车辆行驶的方向,横向与纵向相互垂直,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包括括下塔柱1以及沿横向并行设置在下塔柱1上的两个上塔柱2;每个上塔柱2均包括第一塔柱21、以及与第一塔柱21连接的第二塔柱22和第三塔柱23,第二塔柱22与第三塔柱2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且第二塔柱22与第三塔柱23之间的距离从背离下塔柱一端向靠近下塔柱1的一端逐渐增大;两个第三塔柱23在与下塔柱1连接处汇合,以将下塔柱1的上端面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上均设置有一主梁3,每个主梁3沿纵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塔柱23靠近下塔柱的中心位置设置。

下塔柱1、上塔柱2作为联塔分幅四线铁路斜拉桥的主体部件,主要是为桥梁的铺设提供载体,下塔柱1固定设地面上,其中,下塔柱1可以通过承载台和桩基础与地基连接,比如,下塔柱1的底部设置有承载台6,通过承载台6可以增加下塔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下塔柱1的支撑能力,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下塔柱以及主梁上的载荷传递至地基上,于承载台6的底部设置有桩基础7,其中,桩基础7可以与地基固定连接。

上塔柱2设置在下塔柱1的上方,且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上塔柱,两个上塔柱2沿横向并行设置在下塔柱1上,以将下塔柱1的上端面分为两个承载区域,每个承载区域上均可以承载一主梁3,且每个主梁3上设置双线铁路,降低了主梁3的横向宽度,增加了施工的便利性。

参考图2,上塔柱2采用倒y型结构,即,每个上塔柱2均包括第一塔柱21、以及与第一塔柱21连接的第二塔柱22和第三塔柱23,第二塔柱22和第三塔柱23背离第一塔柱21的一端与下塔柱1固定连接,第二塔柱22与第三塔柱2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且第二塔柱22与第三塔柱23之间的距离从背离下塔柱1一端向靠近下塔柱1的一端逐渐增大,并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三塔柱23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两个第三塔柱23靠近下塔柱1的端部在下塔柱的中心位置汇合,在充分的利用了传统的四线铁路斜拉桥上第二线路、第三线路之间的较大的间距条件的同时,也保证了斜拉桥的结构强度。另外,下塔柱1、上塔柱2采用自动液压爬模系统分节段施工,两幅主梁3分别采用节段悬拼的施工方法,独立施工,互不干扰,增加了施工的便利性。

参考图3,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下塔柱1由顶板11、底板12、腹板13、前板、后板组成的封闭式箱式结构,其中腹板13设置在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前板盖设于顶板11与底板12的前侧面上,后板盖设于顶板11与底板12的后侧面上,其中,腹板13包括沿横向间隔的第一腹板131、第二腹板132、第三腹板133,第二腹板132位于两个主梁3的连接处;第一腹板131与第三腹板133对称设置,且第一腹板与第三腹板之间的距离从靠近上塔柱的一端向背离上塔柱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下塔柱的截面积沿垂向方向逐渐减小,减小了塔底的结构尺寸,再减小基础规模、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也保证了下塔柱的竖向力传递顺畅。

进一步的,第一腹板131、第三腹板133为弧形板,相对于直线平面板而言,可以优化下塔柱的结构,使得下塔柱的受力均匀。优选地,弧形板的弧度为30度到80度。

参考图4,每个主梁3下部均设置有多个沿纵向间隔分布的桥墩4,即,每一幅主梁3上均设置独立的桥墩4,既可以增加斜拉桥的结构强度,也可以单独施工,增加施工便利性。

每个主梁4上均设置有两个锚拉板8,每个锚拉板8均设置有一个斜拉索5,斜拉索5背离下塔柱的一端与上塔柱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斜拉索5分别支撑一幅主梁4,提高了斜拉桥的结构强度。其中,斜拉索可以是钢丝或者钢绞线组成的索面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