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铺路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097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铺路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型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铺路砖。



背景技术:

目前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一般由路砖铺设而成,传统砖头路砖没有排水作用,雨水只能从路砖之间的间隙排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雨水的排走。并且因为人行道一般不设排水口,当道路排水不及时,人行道上容易形成积水,给人们生活、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人行道随着经年累月的踩踏,土壤愈发紧实,也会阻碍雨水下渗,甚至从人行道溢出至马路上,如何提高人行道的排水能力,仍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铺路砖,具有快速将雨水导入地下,减少人行道积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内部开设有排水腔,所述砖本体上端面贯通有若干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透水孔,所述排水腔的底壁贯通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本体内开设有具有一定容积的排水腔,通过透水孔将积水导流入排水腔中,排水腔的底壁贯通有排水口,排水腔内的积水可以从排水口排出并渗入地下。其中排水口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通过在铺设该路砖时将排水管与地面插接,从而便于将排水腔内的积水导入更深的地下,提高了积水与土地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土地渗水的效率,有利于尽快将雨水渗入地下,减少在地面的堆积。并且排水腔和排水管的设置,可以对一部分积水进行暂时的积蓄,从而使砖本体的上端面保持相对的干燥,不被积水没过,还能供行人通过,保持人行道通行的功能。从而具有具有快速将雨水导入地下,减少人行道积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腔的底壁和顶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承力柱,若干所述承力柱绕所述排水口的轴线圆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力柱的设置提高了该路砖的支撑效果,提高了路砖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该路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砖本体为类矩形,所述砖本体的四个侧面正中均开设有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导水口,各所述导水口大小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砖本体设置为类矩形,有利于人行道铺设,使相邻的砖本体之间相互贴合,其中砖本体四个侧面的导水口的设置有利于相邻的砖本体的排水腔相互连通,从而在某一处砖本体排水不及时的时候,可以通过导水口将积水导流至相邻的砖本体,提高该砖本体铺设的人行道整体的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砖本体在排水口固定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开设有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排水管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本体在排水口固定有开有螺纹孔的管接头,砖本体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泥土烧结而成,管接头可以采用预埋的方式与砖本体连接,其中排水管端部设置有与管接头螺纹连接的螺纹头,从而实现排水管与砖本体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在铺设人行道时,可以间隔几块砖本体再安装一个排水管,有利于排水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的外周面贯通开设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的外周贯通有若干通孔,且通孔沿排水管的长度方向排布,有利于提高排水管内的积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渗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螺纹头的一端尖锐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管远离螺纹头的一端设置为尖锐端,有利于在铺设该路砖时将排水管插入地下,增大压强更为省力,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腔的底壁向排水口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腔的底壁向排水口方向倾斜,有利于水流向排水口汇聚,减少了在排水腔内残留,有利于提高雨水渗透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排水腔的底壁的中心,所述排水腔的底壁向所述排水口倾斜汇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口设置于排水腔底壁的中心,并将排水腔的底壁设置为向排水口方向凹陷,使积水向排水口倾斜汇聚,从而提高积水渗水的效率,并且将排水口开设于排水腔底壁中心便于加工和管接头的预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砖本体内开设有排水腔,并在砖本体的上端面贯通有若干与排水腔连通的透水孔,排水腔的底壁还连通有与地面插接的排水管,从而在降雨时雨水经透水孔进入排水腔内并存储在排水腔和排水管内,保持砖本体的上端面的相对干燥,可供行人踩踏行走,并且通过排水管的设置提高了积水与土地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积水渗透的效率,有利于减少积水、尽快排水;

2.通过在砖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与排水腔连通的导水口,使相邻的砖本体的排水腔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在个别砖本体排水不及时时,可以通过导水口将积水导流至相邻的砖本体,进一步提高了由该路砖铺设的人行道的排水效率;

3.通过设置排水管与砖本体之间通过管接头和螺纹头可拆卸连接,从而在采用该路砖铺设人行道时,可以使排水管间隔设置或仅设置在渗水性较差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施工人行道的效率以及降低人行道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砖本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砖本体;11、排水腔;12、透水孔;13、排水口;14、承力柱;15、导水口;16、管接头;2、排水管;21、螺纹头;22、尖锐端;2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类矩形的砖本体1,砖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类矩形的排水腔11,使砖本体1形成中空结构,并且设置各侧壁厚均相等。其中砖本体1的上端面竖直贯通有若干与排水腔11连通的透水孔12,若干透水孔12之间等间距均匀排列。

砖本体1的底部贯通排水腔11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13,排水口13开设与排水腔11底壁的中心,排水口13内固定有中心开设有螺纹孔的管接头16,管接头16的螺纹孔与排水腔11连通。砖本体1可以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或泥土烧结而成,从而在砖本体1筑模时即可将管接头16预埋于砖本体1的下端面,使管接头16与砖本体1一体成型。

其中钻本体的在排水口13的位置通过管接头16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2,排水管2的顶端固定有与管接头16的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螺纹头21,排水管2远离螺纹头21的一端设置有尖锐端22,排水管2与排水腔11导通,排水管2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23,通孔23沿排水管2的长度方向排列。通过排水管2的设置将排水腔11内的积水导入排水管2中,并通过排水管2的通孔23增大了积水与泥土的接触面积,进而相比通过地表渗水,提高了渗水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迅速将流入排水腔11内的积水渗入地下,减少积水对人行道的影响。

其中砖本体1在排水腔11内还固定有若干承力柱14,承力柱14的两端分别与排水腔11的底壁和顶底固定,若干承力柱14之间绕排水口13的中轴线圆周设置,从而通过承力柱14的设置提高了砖本体1上端面的承力能力,有利于提高砖本体1的使用寿命。

其中排水腔11的底壁向排水口13方向倾斜设置,因为排水口13设置于排水腔11的底壁中心,从而使积水向排水口13汇聚,有利于尽快将排水腔11内的积水导入排水管2。

砖本体1的四个侧面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与排水腔11连通的导水口15,各导水口15的位置大小一致。从而使相邻的砖本体1并排设置时,砖本体1的排水腔11之间通过导水口15连通。从而在单个或局部一片砖本体1渗水不及时时,积水通过导水口15导流至相邻的砖本体1的排水腔11,从而提高了该铺路砖铺设而成的人行道的整体排水能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该市政铺路砖铺设而成的人行道在使用时,若干砖本体1沿纵向、横向相互贴合排列,使相邻的砖本体1的排水腔11之间通过导水口15连通,并且间隔若干个砖本体1设置一个安装有排水管2的砖本体1,或者在地势低洼的位置铺设的砖本体1均安装有排水管2,排水管2插入地表以下。从而在降雨时,雨水透过透水孔12进入排水腔11中存储,使砖本体1的上表面保持相对干燥,可供行人踩踏。进入排水腔11中的雨水通过排水管2排入地下,并通过通孔23更快地渗入地下。其中排水管2与地面插接的方式还提高了该砖本体1与地面的连接性,有利于使相邻的砖本体1更加稳定,进而使整个人行道都不易发生位移,整体更加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