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岸基渡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0833发布日期:2021-01-24 08: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岸基渡桥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起重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岸基渡桥。


背景技术:

[0002]
升船机是利用机械装置升降船舶,克服垂直方向上的落差,使船舶能实现通航、维修、保养、下水等目的的一套水利起重机械设备。
[0003]
船厂使用的升船机主要为干式升船机。如附图1所示,升船机设备通过提升系统将位于提升平台上的船舶提升出水面后,通过液压行走转移小车和与地面平行的轨道将船舶转移到地面的检修位中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相比于传统的坑式船坞,升船机能通过岸上的垂直交叉轨道,将船舶送入不同检修位,使船舶的制造与检修不局限于坑式船坞内,可提高船厂的工作效率。同时岸上船坞的施工检修环境相对于坑式船坞也有大幅度改善。
[0004]
由于提升平台为钢结构件,提升平台上所提升转移的船舶重量特别大,行走转移小车将船舶从提升平台转移到岸基上或反向转移运送时,行走转移小车车轮进出提升平台,导致提升平台提升转移船舶负载时产生一定的瞬时变形,当行走转移小车托运船舶转移到岸基上时,由于岸基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相对于提升平台更高,岸基与提升平台的刚度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岸基承压船舶负载时基本不会产生变形。根据船舶的重量及提升平台的尺寸,提升平台的瞬时变形有10-20cm,足以影响行走转移小车的平稳运行,轻则使小车及船舶出现大震动,重则会使转移小车卡住或船舶出现倾斜侧翻。
[0005]
为此,通过增加提升平台的刚度来保证转移小车进出行驶的平稳,但这种方式会增加提升平台的重量,同时还会增加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针对行走转移小车从岸基进出提升平台时,由于岸基与提升平台的刚度存在巨大差异造成的提升平台瞬时变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式岸基渡桥,它可以将提升平台瞬时形变转化为渐变过程,降低对提升平台的刚度要求,实现船只在提升平台与岸基之间的平稳过渡。
[0008]
2、技术方案
[000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0]
一种可调式岸基渡桥,包括渡桥,所述渡桥设置在岸基和提升平台之间,所述渡桥顶部的一端对接所述岸基,所述渡桥顶部的另一端对接被提升到与所述渡桥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提升平台。
[0011]
可选地,所述岸基上设置有坑槽,所述渡桥底部设置于所述岸基的坑槽内。
[0012]
可选地,所述渡桥包括主体支撑座、主纵梁和一对以上的主横梁,所述主体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坑槽内,所述主纵梁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座内,所述主横梁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座上,与所述主纵梁垂直。
[0013]
可选地,所述渡桥还包括一个以上的旋转支撑副,所述旋转支撑副设置在所述主纵梁上以及主纵梁的两端。
[0014]
可选地,所述主体支撑座中部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设置有摆动平衡滑块,所述摆动平衡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主纵梁方向。
[0015]
可选地,所述主横梁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轨道,用以对接设于岸基表面的第一轨道和设于提升平台表面的第二轨道。
[0016]
可选地,所述主横梁两端分别嵌入设于岸基表面的第一凹槽和设于提升平台表面的第二凹槽内。
[0017]
可选地,位于所述主体支撑座两端的主横梁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橡胶,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和第二凹槽表面与所述主横梁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橡胶。
[0018]
可选地,所述摆动平衡滑块上设置有液压油缸,用以驱动所述摆动平衡滑块在滑动轨道上滑动。
[0019]
可选地,所述渡桥上表面与所述岸基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0020]
3、有益效果
[0021]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设置于岸基与提升平台之间。船舶通常由行走转移小车托运。由于提升平台为钢结构件,提升平台上所提升转移的船舶重量特别大,行走转移小车将船舶从提升平台转移到岸基上或反向转移运送时,行走转移小车车轮进出提升平台,导致提升平台提升转移船舶负载时产生一定的瞬时变形,当行走转移小车托运船舶转移到岸基上时,由于岸基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相对于提升平台更高,岸基与提升平台的刚度存在巨大差异,岸基承压船舶负载时基本不会产生变形。因此,为了将岸基与提升平台的刚度差异造成的提升平台的瞬时形变,转化为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岸基和提升平台之间设置渡桥,使船舶由岸基进出提升平台时,经过渡桥的过渡,托运的船舶的重量先传递至行走转移小车,再传递至渡桥,最后再传递至提升平台或岸基。同时,渡桥的设置能够使行走转移小车平稳的进出提升平台。通过行走转移小车再将船舶转移到岸基的地面检修位中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等。
[0023]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内部设计有摆动平衡滑块及其滑动轨道。摆动平衡滑块滑动方向垂直于主纵梁方向,由液压油缸驱动。通过控制摆动平衡滑块的滑动位置,可使渡桥空载时在岸基与提升平台间自由摆动。通过渡桥的摆动,船舶的分布在行走转移小车上的力通过渡桥再转移到提升平台上是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提升平台的变形量也是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从而确保了行走转移小车运行的平稳。
[0024]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上设计有主横梁,主横梁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轨道,可无阶跃地对接岸基表面的第一轨道和提升平台的第二轨道,实现行走转移小车平稳地在岸基表面户外提升平台表面进行滑行移动。
[0025]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上的两端的主横梁下表面上设计有第一限位橡胶,岸基上的第一凹槽表面和提升平台上的第二凹槽表面与主横梁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橡胶配合的第二限位橡胶。当行走转移小车从岸基行驶到提升平台时,摆动平衡滑块推行至岸基侧,渡桥摆动至岸基侧。主横梁端部下表面的第一限位橡胶与岸基的第一凹槽上对应位置的第二限位橡胶搭接,渡桥的主横梁上的第三轨道与岸基上的第一轨道平
稳对接。从而保障了行走转移小车平稳的从岸基上行驶至渡桥上。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传统升船机设备横向剖视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岸基、渡桥和提升平台连接结构轴测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平台和渡桥连接结构俯视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与岸基和提升平台连接结构横向剖视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轴测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岸基和渡桥轴测图;
[003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渡桥俯视图;
[0033]
图8为图7中l处放大示意图。
[0034]
图中符号说明:
[0035]
1.岸基;11.坑槽;12.第一轨道;13.第一凹槽;2.提升平台;21.第二轨道;22.第二凹槽;3.渡桥;31.主体支撑座;311.滑动轨道;312.摆动平衡滑块;313.液压油缸;32.主纵梁;33.主横梁;331.第三轨道;332.第一限位橡胶;333.第二限位橡胶;34.旋转支撑副;4.行走转移小车;5.船舶;6.提升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8]
实施例1
[0039]
如图1所示,传统升船机设备通过提升设备6将位于提升平台2上的船舶5提升出水面后,通过行走转移小车4将船舶5转移到地面的检修位中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
[0040]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岸基渡桥,包括渡桥3,所述渡桥3设置
在岸基1和提升平台2之间,所述渡桥3顶部的一端对接所述岸基1,所述渡桥3顶部的另一端对接被提升到与所述渡桥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提升平台2。
[0041]
本实施例中,当船舶5驶入近水域岸的预定位置后,通过提升设备6将位于提升平台2上方的船舶5从位于航道下方的水域中捞起,并缓慢提升至与岸基1平行,船舶5通常由行走转移小车4托运。行走转移小车4在移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换轨操作,行走转移小车4托运提升平台2连通船舶5进行换轨移动的过程如下:行走转移小车4底部设置有电力或液压顶升装置,当顶升装置顶升船舶5和提升平台2一起上升,行走转移小车4脱离轨道处于悬空状态,行走转移小车4以顶升装置为轴进行旋转,旋转动力以步进电机或液压马达为动力,当行走转移小车4旋转至另一条运行的轨道方向,顶升装置收回,行走转移小车4与另一条轨道重新接触,由此完成行走转移小车4的换轨。
[0042]
船舶5通常由行走转移小车4托运。由于提升平台2为钢结构件,提升平台2上所提升转移的船舶5重量特别大,行走转移小车4将船舶5从提升平台2转移到岸基1上或反向转移运送时,行走转移小车4车轮进出提升平台2,导致提升平台2转移船舶5负载时产生一定的瞬时变形,当行走转移小车4托运船舶5转移到岸基1上时,由于岸基1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其刚度相对于提升平台2更高,岸基1与提升平台2的刚度存在巨大差异,岸基1承压船舶负载时基本不会产生变形。因此,为了将岸基1与提升平台2的刚度差异造成的提升平台2的瞬时形变,转化为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岸基1和提升平台2之间设置渡桥3,使船舶5由岸基1进出提升平台2时,经过渡桥3的过渡,托运的船舶5的重量先传递至行走转移小车4,再传递至渡桥3,最后再传递至提升平台2或岸基1。同时,渡桥3的设置能够使行走转移小车4平稳的进出提升平台2。通过行走转移小车4再将船舶5转移到岸基1的地面检修位中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等。
[0043]
如图4、图6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岸基1上设置有坑槽11,所述渡桥3设置于所述岸基1的坑槽11内。岸基1处设计有尺寸大于渡桥3的坑槽11,用于放置渡桥3。
[0044]
如图5-7所示,所述渡桥3包括主体支撑座31、主纵梁32和一对以上的主横梁33,所述主体支撑座31设置在所述坑槽11内,所述主纵梁32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座31内,所述主横梁33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座31上,与所述主纵梁32垂直。渡桥3主体支撑座31由钢结构焊接而成,纵向对称中心设计有主纵梁32,与主纵梁32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主横梁33,主横梁33与主纵梁32垂直交叉设置,增加了渡桥3的主体支撑座31的强度。
[0045]
如图5、图7所示,所述渡桥3还包括一个以上的旋转支撑副34,所述旋转支撑副34设置在所述主纵梁32上以及主纵梁32的两端。主纵梁32通过旋转支撑副34相连接,将渡桥3置于坑槽11内,旋转支撑副34支撑主体支撑座31,使渡桥3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岸基1的坑槽11内,能够使渡桥3相对于岸基1有横向转动的自由度。
[0046]
如图8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主体支撑座31中部设置有滑动轨道311,所述滑动轨道311上设置有摆动平衡滑块312,所述摆动平衡滑块31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主纵梁32方向。
[0047]
如图1、图2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主横梁33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轨道331,用以对接设于岸基1表面的第一轨道12和设于提升平台2表面的第二轨道21。
[0048]
如图2所示,所述主横梁33两端分别嵌入设于岸基1表面的第一凹槽13和设于提升平台2表面的第二凹槽22内。渡桥3置于坑槽11内,渡桥3上的主横梁33两端对着岸基1和提
升平台2,主横梁33的两端分别嵌入到岸基1的第一凹槽13和提升平台2的第二凹槽22内,使渡桥3可平稳地嵌入在岸基1内的坑槽11内,同时,可使主横梁33上的第三轨道331平稳无阶跃地对接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1。
[0049]
如图4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是,位于所述主体支撑座31两端的主横梁33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橡胶332,所述第一凹槽13表面和第二凹槽22表面与所述主横梁33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橡胶333。
[0050]
如图7、图8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摆动平衡滑块312上设置有液压油缸313,用以驱动所述摆动平衡滑块312在滑动轨道311上滑动,本实施中以液压油缸313驱动摆动平衡滑块312为例,可采用气缸驱动、电机驱动等驱动方式,驱动方式不限于此。
[0051]
如图2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渡桥3上表面与所述岸基1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渡桥3设置于提升平台2与岸基1对接处。
[0052]
本实施例中,岸基1处设计有尺寸大于渡桥3的坑槽11用于放置渡桥3,使渡桥3上表面与岸基1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可使行走移动小车4平稳地从提升平台2过渡到岸基1上。行走转移小车4托运船舶5通过渡桥3进出提升平台2的过程如下:渡桥3上设计有主横梁33,主横梁33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轨道331,可无阶跃地对接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1,实现行走转移小车4平稳地在岸基1和提升平台2上滑行移动。当行走转移小车4从岸基1行驶移动到提升平台2时,通过液压油缸313驱动摆动平衡滑块312沿着滑动轨道311在渡桥3内横向行走。摆动平衡滑块312沿着滑动轨道311被推行至岸基1侧,进而使渡桥3摆动至岸基1侧。主横梁33端部下表面的第一限位橡胶332与岸基1的第一凹槽13上对应位置的第二限位橡胶333搭接,渡桥3的主横梁33上的第三轨道331与岸基1上的第一轨道12平稳对接。第一限位橡胶332和第二限位橡胶333的搭接配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行走转移小车4就可以平稳的沿着岸基1的第一轨道12行驶至渡桥3上,并沿着渡桥3上的第三轨道331移动。行走转移小车4移动到渡桥3上,由岸基1端向提升平台2端行驶。由于船舶5分布在行走转移小车4上的重量远大于摆动平衡滑块312的重量,当行驶经过渡桥3纵向中线(即主纵梁32转轴)时,渡桥3摆动至提升平台2一侧。船舶5的重量从行走转移小车4上传递至渡桥3旋转轴线的提升平台2一侧。由于行走转移小车4从渡桥3纵向轴线行走至提升平台2的过程中,行走转移小车4传递至渡桥3的力大小是基本不变的,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距离是逐渐增加的。即传递力的力臂是逐渐增大的。所以行走转移小车4从渡桥3纵向轴线行走至提升平台2的过程中,船舶5的分布在小车上的力通过渡桥3再转移到提升平台2上是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提升平台2的变形量也是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同时,在渡桥3摆动时,行走转移小车4位于摆动平衡滑块312的摆动支点附近,摆动平衡滑块312的摆动弧度也接近于零。上述过程,确保一组行走转移小车4平稳的从岸基1行驶至提升平台2。当前一组行走转移小车4平稳的行驶出渡桥3至提升平台2上时,由于摆动平衡滑块312在靠近岸基1侧,渡桥3又自动摆回至岸基1侧。后一组行走转移小车可平稳的驶上渡桥3,直至所有的小车行驶至提升平台2上。当托运船舶5的行走转移小车4从提升平台2要运行至岸基1时,摆动平衡滑块312沿着滑动轨道311滑动到靠近提升平台2侧,渡桥3先于提升平台2完成搭接。行走转移小车4可经过上述相反的过程,平稳的从提升平台2行驶至岸基1上。
[0053]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