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9211发布日期:2021-04-02 09:4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背景技术:

传统市政道路设计强调路面硬化、结构稳定,绿化带凸出地面、追求景观效果,路面降水应及时排出,降低隐患。低影响开发设施则是通过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生物滞留带等形式对道路原有设施改造实现雨水的渗滞蓄排。

但是现有的隔离绿化带,难以实现道路积水快速排出,路基容易受水渗透,路基含水量的增加,破坏路基结构固结及胶结状态,导致路基丧失原有的结构强度,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沉陷、开裂等病害,且容易造成堵塞进一步加重积水内涝,同时堵塞使得种植土层缺水,影响植株生长,生态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道路积水难以快速排出,增加道路内涝风险,且生态效益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进水侧砖及设置在两侧进水侧砖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碎石层、底部基石层,所述底部基石层中穿设有横置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集水管下侧连接有排水支管,所述进水侧砖为中空结构,所述进水侧砖的外侧设有坡道石,所述进水侧砖的内侧设有侧石靠背,所述进水侧砖的外侧壁上嵌装有挡网,所述进水侧砖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进水侧砖与种植土层接触的内侧壁上嵌装有第二滤网。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水侧砖两侧内壁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滤网、集污篮,所述第一滤网、集污篮均通过固定插销插设固定在限位块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上侧设有锥形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进水侧砖内底部为朝向第二滤网的倾斜面,且进水侧砖内底部设有过滤填料。

优选地,所述排水支管间隔排列设置在集水管上。

优选地,所述滞留带底部及侧面下方均铺设有防渗土工隔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集水管、排水支管,且集水管顶部设有通孔,进而使得进入种植土层内并下渗的多余水,可通过通孔进入集水管并进一步通过排水支管排出,即可保证多余水的排出,且可保证底部基石层内可涵养适量水,并供植物上吸生长需要,生态效益较高。

通过设置防渗土工隔膜,可有效降低雨水向下渗入,保证道路路基稳固。

通过设置过滤机构,道路上积水通过进水侧砖上的挡网进入进水侧砖内,并通过第一滤网、集污篮的过滤,同时集污篮可将杂物截留集中,水可通过碎石层快速下渗,在雨水较大路面积水较多时,即可保证多余水快速下渗并排出,降低道路内涝风险。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推广使用于市政道路,可实现道路积水快速排出,降低道路内涝风险,且可涵养适量水,生态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进水侧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侧砖、2侧石靠背、3坡道石、4挡网、5种植土层、6碎石层、7底部基石层、8排水支管、9集水管、10防渗土工隔膜、11第一滤网、12限位块、13集污篮、14过滤填料、15第二滤网、16固定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2,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进水侧砖1及设置在两侧进水侧砖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5、碎石层6、底部基石层7,进水侧砖1可采用塑料或混凝土砖均可,该滞留带底部及侧面下方均铺设有防渗土工隔膜10,底部基石层7中穿设有横置的集水管9,集水管9顶部设有通孔,集水管9顶部设有通孔,起到溢流效果,进而使得进入种植土层5内并下渗的多余水,可通过通孔进入集水管9并进一步通过排水支管8排出,集水管9下侧连接有排水支管8,进水侧砖1为中空结构,且顶部可设有盖板,进水侧砖1的外侧设有坡道石3,进水侧砖1的内侧设有侧石靠背2,进水侧砖1的外侧壁上嵌装有挡网4,进水侧砖1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进水侧砖1与种植土层5接触的内侧壁上嵌装有第二滤网15。

过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水侧砖1两侧内壁上的限位块12,限位块1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均通过固定插销16插设固定在限位块12上,道路上积水通过进水侧砖1上的挡网4进入进水侧砖1内,并通过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的过滤,同时集污篮13可将杂物截留集中,对雨水进行过滤,且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通过固定插销16固定,拆卸方便,进而便于取出,进行定期的清理。

具体的,第一滤网11上侧设有锥形的凸起,相较于平面结构,可增大过滤的面积,降低堵塞,且高度增高更降低堵塞,保证过滤性能。

具体的,进水侧砖1内底部为朝向第二滤网15的倾斜面,且进水侧砖1内底部设有过滤填料14,过滤填料14可采用多孔性吸附材料活性炭、陶粒等,粒径1-3cm左右。

具体的,排水支管8间隔排列设置在集水管9上,排水支管8可连接至就近的道路雨水窨井。

下雨时,道路上积水通过进水侧砖1上的挡网4进入进水侧砖1内,并通过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的过滤,同时集污篮13可将杂物截留集中,水可通过碎石层6快速下渗,在雨水较大路面积水较多时,即可保证多余水快速下渗并排出,集水管9顶部设有通孔,进而使得进入种植土层5内并下渗的多余水,可通过通孔进入集水管9并进一步通过排水支管8排出,即可保证多余水的排出,且可保证底部基石层7内可涵养适量谁,并供植物上吸生长需要,生态效益较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进水侧砖(1)及设置在两侧进水侧砖(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5)、碎石层(6)、底部基石层(7),所述底部基石层(7)中穿设有横置的集水管(9),所述集水管(9)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集水管(9)下侧连接有排水支管(8),所述进水侧砖(1)为中空结构,所述进水侧砖(1)的外侧设有坡道石(3),所述进水侧砖(1)的内侧设有侧石靠背(2),所述进水侧砖(1)的外侧壁上嵌装有挡网(4),所述进水侧砖(1)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进水侧砖(1)与种植土层(5)接触的内侧壁上嵌装有第二滤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水侧砖(1)两侧内壁上的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所述第一滤网(11)、集污篮(13)均通过固定插销(16)插设固定在限位块(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11)上侧设有锥形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侧砖(1)内底部为朝向第二滤网(15)的倾斜面,且进水侧砖(1)内底部设有过滤填料(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支管(8)间隔排列设置在集水管(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带底部及侧面下方均铺设有防渗土工隔膜(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进水侧砖及设置在两侧进水侧砖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碎石层、底部基石层,所述底部基石层中穿设有横置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集水管下侧连接有排水支管,所述进水侧砖为中空结构,所述进水侧砖的外侧设有坡道石,所述进水侧砖的内侧设有侧石靠背,所述进水侧砖的外侧壁上嵌装有挡网,所述进水侧砖的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进水侧砖与种植土层接触的内侧壁上嵌装有第二滤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推广使用于市政道路,可实现道路积水快速排出,降低道路内涝风险,且可涵养适量水,生态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刘娜;石玉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娜
技术研发日:2020.05.25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