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8766发布日期:2021-08-27 11:0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



背景技术:

在很多路段为了保证行驶安全都做了限速设置,限速一般通过路边指示牌等做提示。很多时候由于司机可能专注驾驶,会忽略掉限速指示牌,导致没有在限制的速度范围内行驶而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超速行驶发生交通事故。

目前,很多路面通过减速带来限速,减速带对车内人员以及车辆影响非常大,具体如下:

1.易产生颠簸,车内乘客很不舒服,易晕车、还会扬起车内沉积的灰尘;

2.对轮胎的影响:轮胎是车辆唯一和路面接触的部件,路面上的变化首先受到影响的都是轮胎,而轮胎属于易损件,路面减速带不断与轮胎摩擦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3.对悬挂系统的冲击:行驶中的车辆在过减速带时,其悬挂系统受到的冲击比正常行驶高出几倍(特别是独立悬挂),容易损坏;

4.产生大量振动:经过减速带的车辆形成的振动会影响各部件的正常工作,特别是电子设备如中控系统,长期的振动易使电气设备插头松,敏感零部件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没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包括供车辆行驶的路体;在所述路体的上设有凹凸不平且可以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预设值或者变换车道时发出具有提示功能的胎噪的限速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限速结构设置在需要限速的路段的路体表面,其方向与路体的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限速结构为若干凹槽,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间距为g,并且g=s/f-w,其中g的单位为mm,s为车辆行驶速度且单位为km/h,f为胎噪音频且单位为hz,w为所述凹槽的宽度且单位为mm,且200<f<4000。

进一步,所述限速结构设置在车道分隔线的表面,其方向与车道分隔线的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限速结构为若干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的间距为g,并且g=s/f-w,其中g的单位为mm,s为车辆行驶速度且单位为km/h,f为胎噪音频且单位为hz,w为所述凸起的宽度且单位为mm,且200<f<4000。。

进一步,所述凸起为热熔反光标线涂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超速行驶或变道时会产生预设的胎噪,并且胎噪的音频既能对驾驶员具有提示作用,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避免传统减速带限速造成的车内人员不适、车辆部件容易损坏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路体,2、凹槽,3、分隔线,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包括供车辆行驶的路体1。在所述路体1的上设有凹凸不平且可以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预设值时发出具有提示功能的胎噪的限速结构。所述限速结构设置在需要限速的路段的路体1表面,其方向与路体1的方向垂直。所述限速结构为若干凹槽2,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的间距为g,并且g=s/f-w,其中g的单位为mm,s为车辆行驶速度且单位为km/h,f为胎噪音频且单位为hz,w为所述凹槽2的宽度且单位为mm,且200<f<4000。

车辆行驶经过设有限速结构的路段时,其轮胎与凹槽2之间摩擦形成胎噪,音频是指1秒钟内发生振动的次数,因此形成胎噪的音频即1秒钟行驶的距离/发声周期f=车速s/(相邻两个凹槽间距g+凹槽的宽度w),进而可推导出g=s/f-w,g的单位为mm,s的单位为km/h,f的单位为hz,w的单位为mm。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3000——4000hz。以国际标准音a-la-440hz为准,各音的频率如下:

c-do-261.6hz(中央c,或c1)

d-re-293.6hz

e-mi-329.6hz

f-fa-349.2hz

g-sol-392hz

a-la-440hz

b-si-493.8hz

……

c4-2093

d4-2349

e4-2637

f4-2794

g4-3136

a4-3520

b4-3951

c4-b4是88键钢琴的最高音,可见在4000hz以下都是人耳舒适的范围。

综上可知,为了使胎噪形成的音频f既能对驾驶员具有提示作用,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f的取值范围如下:200<f<4000。另外,根据水泥路面防滑纹(凹槽2)间距适用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版本为jtgd40-2011,其混凝土路面刻纹的相关规范要求:拉槽深度应为2-4毫米,槽宽3-5毫米,槽间距15-25毫米。为减少胎噪刻凹槽2等间距布置,其尺寸宜为:槽深3-5毫米,槽宽3毫米,槽间距在12-24毫米间随机调整。刻槽宜采用上宽6毫米,底宽3毫米的梯形槽。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第4,5,6条。因此,在设计限速结构时,根据公式g=s/f-w即可得出相邻两个凹槽2的间距g(12<g<24)。如某路段需要限速在45km/h,设计该路段的限速结构的凹槽2时,其槽深3-5毫米,槽宽3毫米,f根据需要在200到4000任意取值,最终计算可得到两个凹槽2的间距g,并且f的取值要保证最终计算得到的g处于12-24范围内。车辆按规定时速通过限速结构时为正常胎噪声,当驾驶员超速通过时在凹槽2的作用下就会发出200赫兹~40000赫兹的报警胎噪声,以提示驾驶员减速。

实施例二

如图3-5所示,该实施例将限速结构垂直设置在车道分隔线3的表面,且限速结构为若干由热熔反光标线涂料制成的凸起4,相邻两个所述凸起4的间距为g(等同于实施例一中相邻两凹槽2的间距),并且g=s/f-w,g的单位为mm,s为车辆行驶速度且单位为km/h,f为胎噪音频且单位为hz,w为所述凸起4的宽度且单位为mm(等同于实施例一中凹槽2的宽度),且200<f<4000。该实施例的设计方法以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一致,但是由于凸起4设置在车道分隔线3的表面,车辆行驶过程在变换车道越过车道分隔线3时,车轮会与凸起4摩擦并形成预设的胎噪,以提示驾驶员越过车道分隔线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包括供车辆行驶的路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体(1)的上设有凹凸不平且可以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预设值或者变换车道时发出具有提示功能的胎噪的限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结构设置在需要限速的路段的路体(1)表面,其方向与路体(1)的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结构为若干凹槽(2),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的间距为g,并且g=s/f-w,其中g的单位为mm,s为车辆行驶速度且单位为km/h,f为胎噪音频且单位为hz,w为所述凹槽(2)的宽度且单位为mm,且200<f<4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结构设置在车道分隔线(3)的表面,其方向与车道分隔线(3)的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结构为若干凸起(4),相邻两个所述凸起(4)的间距为g,并且g=s/f-w,其中g的单位为mm,s为车辆行驶速度且单位为km/h,f为胎噪音频且单位为hz,w为所述凸起(4)的宽度且单位为mm,且200<f<40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为热熔反光标线涂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公路,包括供车辆行驶的路体;在所述路体的上设有凹凸不平且可以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预设值时发出具有提示功能的胎噪的限速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超速行驶或变道时会产生预设的胎噪,并且胎噪的音频既能对驾驶员具有提示作用,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避免传统减速带限速造成的车内人员不适、车辆部件容易损坏等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杜文杰;叶剑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文杰;叶剑文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