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5321发布日期:2021-12-12 22: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众多城市选择通过在既有道路上修建高架桥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拥堵。但大部分城市高架桥的桥面排水系统因设计标准偏低,或收水口及排水管道的管养维护困难等,无法正常发挥收水及排水的功能,造成桥面低洼处积水严重,城市交通拥堵甚至瘫痪,严重的会因桥面滞水而导致桥面的沥青面层出现早期水破坏,影响结构耐久性。且排水设施作为城市高架桥的附属工程,其布置形式将直接影响高架桥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能够更加有效的排水,提高排水率,防止桥面堵塞。
4.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设置在高架桥的排水管上包括顶盖、反涡流组件及集水盘;所述顶盖的上端面与高架桥的路面平齐,顶盖上设有若干排水口;所述反涡流组件一端与顶盖的下端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集水盘上,所述集水盘上设有收水口,所述收水口与排水管密封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与反涡流组件为一体式,所述反涡流组件由若干反涡流挡板组成,若干所述反涡流挡板均匀分布的设置在顶盖的下端面上;所述集水盘上设有用于固定反涡流挡板的插口;所述反涡流挡板插接在集水盘的插口上。反涡流挡板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集水盘连接,便于虹吸雨水斗的组装。
6.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等于集水盘的外轮廓尺寸,用于将路面机动车的荷载传递至桥梁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盘从外围往中心收水口呈倾斜向下设置。
8.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的反涡流挡板之间形成一扇形结构,位于集水盘外侧的弧线长度大于集水盘内侧的弧线长度。
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位于两个反涡流挡板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收水口为漏斗形。收水口上端的口径大于下端的口径。
11.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材质为球墨铸铁或不锈钢。顶盖采用球墨铸铁或不锈钢制作,能够承受大型机动车的重量。
12.进一步的,所述收水口的内侧壁涂有陶瓷层或树脂层或所述收水口处的材质为陶瓷或树脂。收水口的内侧壁采用陶瓷层或树脂层能够有效解决收水口内泥沙的板结问题。
13.进一步的,所述收水口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虹吸雨水斗的顶盖设置
成与路面平齐,不止满足收水要求,还满足车载要求及行车安全的要求,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体验。相对于常规排水沟盖板,虹吸雨水斗通过设置反涡流组件能够有效实现水气分离,形成虹吸,将虹吸雨水斗内的气体沿排水口处排出,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排水量。
15.相对于常规排水井盖,虹吸雨水斗通过设置反涡流装置能够有效实现水气分离,形成虹吸,将虹吸雨水斗内的气体沿排水口处排出,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排水量。虹吸雨水斗的吸力相对与常规的排水井盖较强,能够吸走大量垃圾,有效防止雨水斗内的泥沙沉积、板结以及垃圾堵塞问题,且虹吸雨水斗结构简单,方便后期的拆卸维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桥面上的示意图。
20.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6为反涡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集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23.1、顶盖;11、排水口;21、反涡流组件;211、反涡流挡板;22、集水盘;23、收水口;3、排水管;4、密封圈;5、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设置在高架桥的排水管3上,包括顶盖1、反涡流组件21;顶盖1上端面与高架桥的路面5平齐,顶盖1上设有若干排水口11,排水口11用于高架桥面的排水及虹吸雨水斗往外排气的通道。顶盖1为圆柱形,排水口11沿顶盖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顶盖1采用球墨铸铁材质或不锈钢材质能够满足车载要求及行车安全的要求,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体验。
26.反涡流组件21设置在顶盖1的下端面上,反涡流组件21包括集水盘22及若干设置在集水盘22上的反涡流挡板211;集水盘22的中部设有收水口23,反涡流挡板211沿收水口23环绕的设置在集水盘22上,顶盖1放置在反涡流挡板211的上方。如图5所示,相邻两个反涡流挡板211之间形成一扇形结构,位于集水盘22外侧的弧线长度a大于集水盘22内侧的弧线长度b,外侧弧线长度a大于内侧弧形长度b能够的排水以及将杂物冲走。
27.为了方便虹吸雨水斗的安装,由于安装时顶盖1位于集水盘22的外侧,故顶盖1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等于集水盘22的外轮廓尺寸,才能够使高架桥路面实现配合搭接。
28.排水口11位于相邻的两个反涡流挡板211之间,方便排水,增大排水量。收水口23为漏斗形,上大下小,容易进行排水及将杂物排出,收水口23与排水管3连通,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的排水,集水盘22从外围往中心收水口23呈倾斜向下设置,倾斜角度为a,使高架桥从顶盖1的排水口11处流下的水更加效率的流向排水管3中。为了防止集水盘22与排水管3的连接处漏水,故在排水管3与收水口23的连接处加设密封圈4,以加强集水盘22与排水管3
之间的密封性。
29.为了解决金属收水口23内泥沙的板结问题,收水口23的内侧壁涂有陶瓷层或树脂层,或集水盘22的收水口23采用陶瓷或树脂制成。采用陶瓷层或树脂层的收水口23代替原有的金属材质,虹吸雨水斗一旦形成虹吸,可以将储存在雨水斗内的泥沙一并带出,避免泥沙在收水口23处发生堵塞,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防止桥梁结构的混凝土腐蚀。
30.工作原理:
31.高架桥上的雨水通过顶盖1的排水口11流入雨水斗内,当高架桥路面5的积水达到一定高度时,雨水斗内的反涡流组件21将阻挡空气从外界进入到雨水斗内,同时消除涡流状态,将虹吸雨水斗内的空气排出,将桥面上的积水通过排水管3排出。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虹吸雨水斗相对于常规的排水盖,虹吸雨水斗通过设置反涡流组件将雨水斗内的空气排出,由于虹吸雨水斗中没有空气,从而大幅度的加强排水管的排水量,收水口为漏斗形,上大下小,更加容易进行排水,收水口的内侧壁涂有陶瓷层或树脂层,或集水盘的收水口采用陶瓷或树脂制成,能够有效的解决金属收水口内泥沙的沉积、板结问题,能够有效的将泥沙带出雨水斗。在收水口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可避免收水口与排水管连接处漏水并进入空气,影响虹吸雨水斗的排水效率。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设置在高架桥的排水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反涡流组件及集水盘;所述顶盖的上端面与高架桥的路面平齐,顶盖上设有若干排水口;所述反涡流组件一端与顶盖的下端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集水盘上,所述集水盘上设有收水口,所述收水口与排水管密封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反涡流组件为一体式,所述反涡流组件由若干反涡流挡板组成,若干所述反涡流挡板均匀分布的设置在顶盖的下端面上;所述集水盘上设有用于固定反涡流挡板的插口;所述反涡流挡板插接在集水盘的插口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等于集水盘的外轮廓尺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盘从外围往中心收水口呈倾斜向下设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反涡流挡板之间形成一扇形结构,扇形结构位于集水盘外侧的弧线长度大于集水盘内侧的弧线长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位于两个反涡流挡板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口为漏斗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材质为球墨铸铁或不锈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口的内侧壁涂有陶瓷层或树脂层或所述收水口处的材质为陶瓷或树脂。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口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虹吸雨水斗,设置在高架桥的排水管上,包括顶盖、反涡流组件及集水盘;所述顶盖的上端面与高架桥的路面平齐,顶盖上设有若干排水口;所述反涡流组件一端与顶盖的下端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集水盘上,所述集水盘上设有收水口,所述收水口与排水管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虹吸雨水斗的顶盖设置成与路面平齐,不止满足收水要求,还满足车载要求及行车安全的要求,不影响驾驶员的行车体验。相对于常规排水井盖,虹吸雨水斗通过设置反涡流组件能够有效实现水气分离,形成虹吸,将虹吸雨水斗内的气体沿排水口处排出,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排水量。排水量。排水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淑勤 张志谦 陈泽新 陈诗怡 洪朝晖 练伟民 何炫清 许聪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