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3694发布日期:2022-02-08 09:2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沥青路面因其行车舒适性好、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近年来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化及渠化现象日益突出,对沥青路面材料的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目前,由于沥青路面长时间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当其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路面会发生热胀冷缩导致其路面层发生开裂,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研究提出一种减缓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新型路面结构,己成为现阶段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沥青路面抗裂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自粘式纤维层和面层,所述面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自粘式纤维层的上下分别粘接下面层及基层。
7.优选的,所述自粘式纤维层自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聚酯玻纤布层和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所述下面层粘接于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上,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粘接于基层上。
8.优选的,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及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均采用加入增强纤维的乳化沥青,所述增强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无碱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或表面处理玻璃纤维;所述增强纤维的添加量为0.3~10%。
9.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的用量不大于0.32kg/m2。
10.优选的,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的用量为不大于0.32kg/m2。
11.优选的,所述自粘式纤维层的厚度为1.5~2.0mm。
12.优选的,所述下面层采用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所述中面层和上面层均为沥青混凝土。
13.优选的,所述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采用加入纤维的沥青混凝土,所述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和/或碳纤维;所述纤维的添加量为0.3~10%。
14.优选的,所述底基层为级配碎石;所述基层为水稳层。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面层与底基层之间增加自粘式纤维层来形成应力分散结构,以分散基层或面层产生的裂缝的应力,缓解裂缝延伸速度;同时下面层采用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
抗裂性能,聚酯玻纤布层能够有效消除路面裂缝的应力集中,在延缓裂缝产生的同时,还具有耐高温、防水性能好的优点,能够防止水分渗透、避免因水分渗透而导致基层损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自粘式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0-底基层,1-基层,2-自粘式纤维层,21-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2-聚酯玻纤布层,23-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3-面层,4-中面层,5-上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0、基层1、自粘式纤维层2和面层,所述面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面层3、中面层4和上面层5,所述自粘式纤维层2的上下分别粘接下面层3及基层1。其中,底基层0为级配碎石;所述基层1为水稳层。利用位于基层与下面层之间的自粘式纤维层,形成应力分散结构,以分散基层或面层产生的裂缝的应力,缓解裂缝延伸速度。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自粘式纤维层2自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1、聚酯玻纤布层22和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3,所述下面层3粘接于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1上,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3粘接于基层1上。其中,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1及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3均采用加入增强纤维的乳化沥青,所述增强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无碱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或表面处理玻璃纤维。施工时,增强纤维的添加量不低于0.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添加量,最高不超过10%。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下面层3采用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所述中面层4和上面层5均为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采用加入纤维的沥青混凝土,所述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和/或碳纤维。同样在施工时,纤维的添加量不低于0.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添加量,最高不超过10%。由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铺设的下面层可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拉强度,从而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同时,下面层内的沥青与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相互渗透,提高粘结力;且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能够一定程度分散裂缝的应力,延缓裂缝的产生与扩展,起到抗裂效果。
24.具体施工时,自粘式纤维层2的厚度为1.5~2.0mm;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1的用量不大于0.32kg/m2,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23的用量为不大于
0.32kg/m2。
25.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在自粘式纤维层2中部的聚酯玻纤布层22由聚酯玻纤布铺设而成,聚酯玻纤布具有较低的延伸率及瞬时抗拉强度,有效消除路面裂缝的应力集中,延缓裂缝的产生;另外,聚酯玻纤布具有耐高温、防水性能好的特性,高温施工环境下不变形、不皱缩且不会伸展变形,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避免因水分渗透而导致基层损坏。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抗裂效果好的优点,利用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铺设的下面层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拉强度;自粘式纤维层能够分散基层或面层产生的裂缝的应力,同时能够防止水分渗透;采用下面层与自粘式纤维层之间的粘结力,来提高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延缓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抗裂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特别适用于交通量繁重的高等级公路。
27.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自粘式纤维层和面层,所述面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自粘式纤维层的上下分别粘接下面层及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式纤维层自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聚酯玻纤布层和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所述下面层粘接于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上,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粘接于基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及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均采用加入增强纤维的乳化沥青,所述增强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无碱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或表面处理玻璃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的用量不大于0.32kg/m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层的用量为不大于0.32kg/m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式纤维层的厚度为1.5~2.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采用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所述中面层和上面层均为沥青混凝土。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为级配碎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水稳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粘式抗开裂复合路面结构,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自粘式纤维层和面层,所述面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自粘式纤维层的上下分别粘接下面层及基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面层与底基层之间增加自粘式纤维层来形成应力分散结构,以分散基层或面层产生的裂缝的应力,缓解裂缝延伸速度;同时下面层采用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聚酯玻纤布层能够有效消除路面裂缝的应力集中,在延缓裂缝产生的同时,还具有耐高温、防水性能好的优点,能够防止水分渗透、避免因水分渗透而导致基层损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田执祥 朱虹生 杨广庆 王继荣 左政 马如胜 王志强 刘继峰 冀树平 魏利军 王雨涵 苏磊 周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贵州)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6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