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3534发布日期:2022-06-29 13: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隔离防护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指城市道路,市政道路具有路网中的位置、交通功能和沿线服务功能,市政道路护栏又叫做城市交通镀锌喷塑钢护栏,适用城市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中间绿化隔离带、桥梁、二级公路、乡镇公路及各公路收费口等的隔离。
3.现有的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将隔离防护防护栏置于道路中部,用于分隔道路左右两侧行驶方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驾驶员受到疲劳驾驶以及分心开车等影响,在实际驾驶车辆时容易出现过于靠近防护栏而不知的情况,进而造成驾驶员碰撞防护栏的情况,从而造成防护栏剐蹭甚至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安全驾驶仅仅通过防护栏警示颜色进行警示,实际安全防护效果不佳。
4.此外,现有的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将安装柱和防护框组合安装而成,通过组合安装,使得实际布置隔离防护栏时,可以根据道路情况进行排布,然而实际拆装后主要部件为体积较大的安装柱和防护框,在运输和组装过程中,大体积的安装柱和防护框搬运难度大,且安装较为费力,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柱,所述一号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二号柱,所述二号柱和一号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板,所述一号柱和二号柱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一号柱和二号柱之间设有一号板和二号板,所述一号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号护栏,所述二号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二号护栏,所述二号护栏的顶面开设有套接槽,所述套接槽的内表面与一号护栏活动套接,所述一号护栏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警示板,所述警示板的正面开设有印刷槽,所述警示板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警示板的正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包面活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活动套接有挡板,所述二号柱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警报灯。
7.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当驾驶员驾驶车辆靠近隔离防护栏时,位于警示板中的距离传感器感应车辆与防护栏之间的间距,当检测距离达到设定距离时,光感距离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警报灯,使得响铃位置上多组警报灯闪烁并发出警报声,使得逐渐靠近防护栏的车辆驾驶员快速收到警报提示,且方便车辆驾驶员得到警示后远离前方靠近护栏的车辆,且使得偏移车辆的驾驶员及时调整距离,保持车辆与防护栏之间的间距,当车辆远离后警报灯停止警报。
8.首先,通过在一号护栏的正面固定安装警示板,并在警示板的侧面开设安装槽,使
得距离传感器置于安装槽中,通过多组距离传感器连续对靠近车辆进行距离检测,当实际距离逐渐减小时,并在距离缩小到设定值时,使得警报灯发出一定音量的警报声,同时警报灯发出旋转警示灯光,使得异常靠近的车辆驾驶员及时发现,并进行车辆行驶调整,同时使得附近车辆受到警示并控制车距远离异常车辆,大大降低了实际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且通过警示附近车辆远离异常车辆,减小连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降低了道路安全事故的严重性。
9.优选的,所述警示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挡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表面与螺杆活动套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安装帽,利用安装帽配合螺杆实现盖板的安装固定。
10.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长和宽均大于挡板的长和宽,所述安装帽位于盖板的外侧。
11.优选的,所述一号板的底面和二号板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二号杆和一号杆,所述一号杆和二号杆的外表面均与套板活动套接。
12.优选的,所述一号杆和二号杆的外表面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帽和二号螺帽,所述一号螺帽和二号螺帽分别位于套板的两侧。
13.优选的,所述二号柱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表面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栓,利用螺纹套接的固定螺栓实现调节高度后的夹紧固定。
14.优选的,所述二号柱的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与套杆活动套接。
15.优选的,所述套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外表面与卡槽活动套接利用卡槽和卡板的活动套接,使得二号柱具有稳定的滑动效果。
16.第二实施例:如图1、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当需要进行转移运输时,将固定螺栓从螺纹孔中旋松,且旋出一号螺帽,将一号板连同一号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二号杆从套板中取出,实现一号板和一号护栏的拆卸,并向上拉动二号柱,使得二号柱从一号柱顶面上的套杆上取下,完成二号柱的拆卸,放倒一号柱并拉动二号板,使得二号板连同二号护栏从一号柱上拆卸,分类叠放一号柱、二号柱、一号板连同一号护栏以及二号板连同二号护栏。
17.首先,通过在一号柱的顶面增设套杆,并使得二号柱与套杆活动套接,使得实际使用时可以上滑二号柱实现上下拆除,使得实际拆卸时减小安装柱的体积,将安装柱分隔成一号柱和二号柱,并使得防护框分隔成一号板和二号板,且使得一号板好二号板分别安装在二号柱和一号柱的侧面,实际拆卸时先通过拆卸一号柱和二号柱,直接完成一号板和一号护栏的拆卸,且在上下拆卸分离后,通过旋出一号螺帽,实现一号板与二号柱的分离拆卸,可将防护栏细细拆分,避免难以细拆的防护栏在运输时占据较大体积,提高实际转移搬运的便捷性,降低运输难度,提高分类运输效率。
18.第三实施例:如图1、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需要进行护栏高度调整时,旋松固定螺栓,并向上提拉二号柱,使得二号柱沿着一号柱顶面上的套杆向上移动,同时二号柱带动一号板向上移动,使得一号板底面上的一号护栏沿着二号护栏向上移动,拉动到合适高度后,旋紧固定螺栓即可。
19.首先,通过在一号柱的顶面增设套杆,并使得二号柱与套杆活动套接,使得实际使用时可以上滑二号柱实现上下高度调节,并使得防护框分隔成一号板和二号板,且使得一号板好二号板分别安装在二号柱和一号柱的侧面,实际移动调节二号柱时连同一号板一同
调节,调节便捷,实际可进行高度的无极调节,使用效果好。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发明通过在一号护栏的正面固定安装警示板,并在警示板的侧面开设安装槽,使得距离传感器置于安装槽中,通过多组距离传感器连续对靠近车辆进行距离检测,当实际距离逐渐减小时,并在距离缩小到设定值时,使得警报灯发出一定音量的警报声,同时警报灯发出旋转警示灯光,使得异常靠近的车辆驾驶员及时发现,并进行车辆行驶调整,同时使得附近车辆受到警示并控制车距远离异常车辆,大大降低了实际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且通过警示附近车辆远离异常车辆,减小连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降低了道路安全事故的严重性。
22.2、本发明通过在一号柱的顶面增设套杆,并使得二号柱与套杆活动套接,使得实际使用时可以上滑二号柱实现上下拆除,使得实际拆卸时减小安装柱的体积,将安装柱分隔成一号柱和二号柱,并使得防护框分隔成一号板和二号板,且使得一号板好二号板分别安装在二号柱和一号柱的侧面,实际拆卸时先通过拆卸一号柱和二号柱,直接完成一号板和一号护栏的拆卸,且在上下拆卸分离后,通过旋出一号螺帽,实现一号板与二号柱的分离拆卸,可将防护栏细细拆分,避免难以细拆的防护栏在运输时占据较大体积,提高实际转移搬运的便捷性,降低运输难度,提高分类运输效率。
23.3、本发明通过在一号柱的顶面增设套杆,并使得二号柱与套杆活动套接,使得实际使用时可以上滑二号柱实现上下高度调节,并使得防护框分隔成一号板和二号板,且使得一号板好二号板分别安装在二号柱和一号柱的侧面,实际移动调节二号柱时连同一号板一同调节,调节便捷,实际可进行高度的无极调节,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警示板的爆炸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警示板的剖视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一号杆和二号杆之间的爆炸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一号柱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二号柱的示意图。
32.图中:1、底座;2、一号柱;3、套杆;4、二号柱;5、套板;6、一号杆;7、二号杆;8、一号板;9、二号板;10、一号护栏;11、二号护栏; 12、套接槽;13、螺纹孔;14、固定螺栓;15、滑槽;16、卡槽;17、卡板; 18、一号螺帽;19、二号螺帽;20、警示板;21、印刷槽;22、警报灯;23、安装槽;24、活动槽;25、距离传感器;26、挡板;27、盖板;28、螺杆; 29、安装帽。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道路的中部隔离防护栏,包括底座1,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柱2,一号柱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套杆3,套杆3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二号柱4,二号柱4和一号柱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板5,一号柱2和二号柱4的数量均为两个,一号柱2和二号柱4之间设有一号板8和二号板9,一号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号护栏10,二号板9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二号护栏11,二号护栏11的顶面开设有套接槽12,套接槽12的内表面与一号护栏10活动套接,一号护栏1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警示板20,警示板20的正面开设有印刷槽21,警示板20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23,警示板20的正面开设有活动槽24,安装槽23的内包面活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25,安装槽23的内表面活动套接有挡板26,二号柱4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警报灯22。
35.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当驾驶员驾驶车辆靠近隔离防护栏时,位于警示板20中的距离传感器25感应车辆与防护栏之间的间距,当检测距离达到设定距离时,光感距离传感器25将信号传递给警报灯22,使得响铃位置上多组警报灯22闪烁并发出警报声,使得逐渐靠近防护栏的车辆驾驶员快速收到警报提示,且方便车辆驾驶员得到警示后远离前方靠近护栏的车辆,且使得偏移车辆的驾驶员及时调整距离,保持车辆与防护栏之间的间距,当车辆远离后警报灯22停止警报。
36.首先,通过在一号护栏10的正面固定安装警示板20,并在警示板20的侧面开设安装槽23,使得距离传感器25置于安装槽23中,通过多组距离传感器25连续对靠近车辆进行距离检测,当实际距离逐渐减小时,并在距离缩小到设定值时,使得警报灯22发出一定音量的警报声,同时警报灯22发出旋转警示灯光,使得异常靠近的车辆驾驶员及时发现,并进行车辆行驶调整,同时使得附近车辆受到警示并控制车距远离异常车辆,大大降低了实际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且通过警示附近车辆远离异常车辆,减小连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降低了道路安全事故的严重性。
37.其中,警示板2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杆28,挡板26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盖板27,盖板27的内表面与螺杆28活动套接,螺杆28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安装帽29,利用安装帽29配合螺杆28实现盖板27的安装固定。
38.其中,盖板27的长和宽均大于挡板26的长和宽,安装帽29位于盖板27 的外侧。
39.其中,一号板8的底面和二号板9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二号杆7和一号杆6,一号杆6和二号杆7的外表面均与套板5活动套接。
40.其中,一号杆6和二号杆7的外表面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帽18和二号螺帽19,一号螺帽18和二号螺帽19分别位于套板5的两侧。
41.其中,二号柱4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13,螺纹孔13的内表面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栓14,利用螺纹套接的固定螺栓14实现调节高度后的夹紧固定。
42.其中,二号柱4的底面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侧面开设有卡槽16,滑槽15的内表面与套杆3活动套接。
43.其中,套杆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板17,卡板17的外表面与卡槽16 活动套接,利用卡槽16和卡板17的活动套接,使得二号柱4具有稳定的滑动效果。
44.第二实施例:如图1、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当需要进行转移运输时,将固定螺栓14从螺纹孔13中旋松,且旋出一号螺帽18,将一号板8 连同一号杆6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二
号杆7从套板5中取出,实现一号板8 和一号护栏10的拆卸,并向上拉动二号柱4,使得二号柱4从一号柱2顶面上的套杆3上取下,完成二号柱4的拆卸,放倒一号柱2并拉动二号板9,使得二号板9连同二号护栏11从一号柱2上拆卸,分类叠放一号柱2、二号柱 4、一号板8连同一号护栏10以及二号板9连同二号护栏11。
45.首先,通过在一号柱2的顶面增设套杆3,并使得二号柱4与套杆3活动套接,使得实际使用时可以上滑二号柱4实现上下拆除,使得实际拆卸时减小安装柱的体积,将安装柱分隔成一号柱2和二号柱4,并使得防护框分隔成一号板8和二号板9,且使得一号板8好二号板9分别安装在二号柱4和一号柱2的侧面,实际拆卸时先通过拆卸一号柱2和二号柱4,直接完成一号板8 和一号护栏10的拆卸,且在上下拆卸分离后,通过旋出一号螺帽18,实现一号板8与二号柱4的分离拆卸,可将防护栏细细拆分,避免难以细拆的防护栏在运输时占据较大体积,提高实际转移搬运的便捷性,降低运输难度,提高分类运输效率。
46.第三实施例:如图1、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需要进行护栏高度调整时,旋松固定螺栓14,并向上提拉二号柱4,使得二号柱4沿着一号柱2 顶面上的套杆3向上移动,同时二号柱4带动一号板8向上移动,使得一号板8底面上的一号护栏10沿着二号护栏11向上移动,拉动到合适高度后,旋紧固定螺栓14即可。
47.首先,通过在一号柱2的顶面增设套杆3,并使得二号柱4与套杆3活动套接,使得实际使用时可以上滑二号柱4实现上下高度调节,并使得防护框分隔成一号板8和二号板9,且使得一号板8好二号板9分别安装在二号柱4 和一号柱2的侧面,实际移动调节二号柱4时连同一号板8一同调节,调节便捷,实际可进行高度的无极调节,使用效果好。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