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0042发布日期:2022-06-17 21:5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


背景技术:

2.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出于工作需要,需要跨越运转期间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胶带输送机、绞车钢丝绳等设备,偶尔会出现人员跌落在上述运转设备上,造成伤亡的事故。
3.为了方便巷道两侧作业人员进出,在通过运转设备时为确保人员安全必须安设行人过桥。但由于煤矿巷道较窄,安设的行人过桥距离运输轨道较近,在煤矿巷道内进行井下辅助运输时,行人过桥会影响车辆行走,必须进行拆除。由于行人过桥体积较大,整体拆除及安装需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包括固定设于运转设备正上方的过桥本体,以及分别位于运转设备左右两侧的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所述第一梯子的顶端与过桥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梯子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第二梯子的顶端与过桥本体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梯子的底端高于运转设备,所述过桥本体的底端固定设有驱动第二梯子沿过桥本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收缩油缸,所述过桥本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承杆,所述横向支承杆上远离过桥本体的端部与煤矿巷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6.可选的,所述第一梯子固定设有纵向支承杆,所述纵向支承杆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7.可选的,所述第二梯子的底端铰接有第三梯子,当收缩油缸的行程达到最大时,所述第二梯子和第三梯子处于同一直线时,且所述第三梯子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第三梯子上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的端面为平面。
8.可选的,所述运转设备的右侧机架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设有滚轮,当第二梯子向第一梯子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梯子与滚轮滚动配合。
9.可选的,所述第二梯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为镀锌c型滑块,所述过桥本体的底端固定设有与滑块滑动连接的滑轨。
10.可选的,所述收缩油缸为双作用液压缸,所述收缩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第二梯子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收缩油缸将第二梯子收纳在过桥本体的下方,无需拆卸第二梯子,即可保证运转设备的右侧通行无阻碍,便于在煤矿巷道内进行运料,实现运转设备运料
和矿巷道运料同时进行;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梯子的底端铰接第三梯子,使得人员可以从第三梯子走下,而无需从第二梯子跳下落地,安全可靠,并通过滚轮引导,使得第三梯子可以与第二梯子发生折叠,避免第三梯子与运转设备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过桥本体;2、第一梯子;3、第二梯子;4、收缩油缸;5、横向支承杆;6、纵向支承杆;7、第三梯子;8、运转设备;9、支架;10、滚轮;11、滑块;12、滑轨;13、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包括固定设于运转设备8正上方的过桥本体1,以及分别位于运转设备8左右两侧的第一梯子2和第二梯子3。第一梯子2的顶端与过桥本体1固定连接,且第一梯子2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第二梯子3的顶端与过桥本体1滑动配合,且第二梯子3的底端高于运转设备8,过桥本体1的底端固定设有驱动第二梯子3沿过桥本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收缩油缸4。过桥本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承杆5,横向支承杆5上远离过桥本体1的端部与煤矿巷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横向支承杆5为过桥本体1的右侧提供支撑,提高了过桥本体1安装的稳定性。
19.过桥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梯子2和横向支承杆5进行支撑,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梯子2到达至过桥本体1上,并可以从第二梯子3上跳至煤矿巷道的内底壁,从而实现安全过桥。由于第二梯子3的底端高于运转设备,可以通过收缩油缸4直接将第二梯子3收纳在过桥本体1的下方,无需拆卸第二梯子3,即可保证运转设备8的右侧通行无阻碍,便于在煤矿巷道内进行运料,实现运转设备8运料和矿巷道运料同时进行。
2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梯子2焊接有纵向支承杆6,纵向支承杆6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纵向支承杆6为第一梯子2提供纵向支撑,提高了了过桥本体1安装的稳定性。
2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梯子3的底端铰接有第三梯子7,当收缩油缸4的行程达到最大时,请参阅图1,第二梯子3和第三梯子7处于同一直线时,且第三梯子7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第三梯子7上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的端面为平面,由于第二梯子3的顶端存在收缩油缸4的作用而被限位,第三梯子7可以稳定倾斜立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上,人员可以从第三梯子7走下,而无需从第二梯子3跳下落地。运转设备8的右侧机架固定连接有支架9,支架9的顶端固定设有滚轮10,当第二梯子3向第一梯子2方向移动时,请参阅图2,第三梯子7与滚轮10滚动配合,在滚轮10引导下,第三梯子7可以与第
二梯子3发生折叠,避免第三梯子7与运转设备8发生碰撞。
2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梯子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为镀锌c型滑块,为公知技术。过桥本体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与滑块11滑动连接的滑轨12。
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收缩油缸4为双作用液压缸,收缩油缸4油缸由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控制系统是以电机提供动力基础,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液压油,并通过控制液压管路中阀门改变中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油缸中活塞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活塞杆伸缩。收缩油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板13,推板13与第二梯子3固定连接。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于运转设备(8)正上方的过桥本体(1),以及分别位于运转设备(8)左右两侧的第一梯子(2)和第二梯子(3);所述第一梯子(2)的顶端与过桥本体(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梯子(2)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第二梯子(3)的顶端与过桥本体(1)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梯子(3)的底端高于运转设备(8),所述过桥本体(1)的底端固定设有驱动第二梯子(3)沿过桥本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收缩油缸(4),所述过桥本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承杆(5),所述横向支承杆(5)上远离过桥本体(1)的端部与煤矿巷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子(2)固定设有纵向支承杆(6),所述纵向支承杆(6)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子(3)的底端铰接有第三梯子(7),当收缩油缸(4)的行程达到最大时,所述第二梯子(3)和第三梯子(7)处于同一直线时,且所述第三梯子(7)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第三梯子(7)上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的端面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设备(8)的右侧机架固定连接有支架(9),所述支架(9)的顶端固定设有滚轮(10),当第二梯子(3)向第一梯子(2)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梯子(7)与滚轮(10)滚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子(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为镀锌c型滑块,所述过桥本体(1)的底端固定设有与滑块(11)滑动连接的滑轨(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油缸(4)为双作用液压缸,所述收缩油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板(13),所述推板(13)与第二梯子(3)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运转设备安全行人过桥,包括固定设于运转设备正上方的过桥本体,以及分别位于运转设备左右两侧的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第一梯子的顶端与过桥本体固定连接,且第一梯子的底端与煤矿巷道的内底壁抵接,第二梯子的顶端与过桥本体滑动配合,且第二梯子的底端高于运转设备,过桥本体的底端固定设有驱动第二梯子沿过桥本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收缩油缸。本实用新型通过收缩油缸将第二梯子收纳在过桥本体的下方,无需拆卸第二梯子,即可保证运转设备的右侧通行无阻碍,便于在煤矿巷道内进行运料,实现运转设备运料和矿巷道运料同时进行。实现运转设备运料和矿巷道运料同时进行。实现运转设备运料和矿巷道运料同时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赵琼 李刚 脱颖龙 罗东辉 陆祖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琼
技术研发日:2022.02.28
技术公布日:2022/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