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671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道路路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大量采用水泥混凝土、浙青混凝土等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土壤表面,对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公共场所,也喜欢用整齐漂亮的石板材或水泥彩砖铺设。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0003]其中,封闭地表由于逐步被阻水材料所硬化覆盖,水分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从而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0004]封闭地表造成的不透水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雨水蒸发快,地表易干燥,扬尘污染重;且雨后水分快速蒸发,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而后又异常干燥,从而产生气象学上的城市“热岛效应”。
[0005]封闭地表造成的不透水路面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加之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引发地面沉降,沿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倒灌,从而造成地质学上的“漏斗型”地下水位。
[0006]封闭地表造成的不透水路面还使城市中用来调节小气候的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倒伏,从而丧失生态作用。
[0007]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具有良好透水性的路面结构以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达到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的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透水透气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路基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面层、粘接层、格栅层、基层及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由透水浙青混凝土形成的透水面层,所述粘接层为由浙青形成的透水浙青粘层,所述格栅层为玻璃纤维格栅,所述基层为由透水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透水基层,所述垫层为由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的透水粒料垫层。
[0010]进一步,所述透水浙青粘层呈点状非连续均匀洒布在透水基层上,所述透水浙青粘层的洒布面积占路面面积的30%~50%。
[0011]进一步,所述玻璃纤维格栅的网孔形状为矩形,网孔尺寸为0.5-1.5cm,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60kN/m,抗拉伸长率不大于3%。
[0012]进一步,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为2~6cm。
[0013]进一步,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为4cm。
[0014]进一步,所述透水基层的厚度为15~30cm。
[0015]进一步,所述透水基层的厚度为20cm。
[0016]进一步,所述透水粒料垫层的厚度为10~30cm。
[0017]进一步,所述透水粒料垫层的厚度为15~20cm。
[0018]进一步,所述透水粒料垫层较低的一侧形成有排水盲沟,所述盲沟内铺设有排水软管。
[0019]有益效果:此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采用透水面层、透水基层及透水粒料垫层三层全透水复合路面结构,并在透水面层与透水基层之间设置粘接层和格栅层以加强透水面层与透水基层的连接,并防止产生裂缝,该路面结构一方面具有浙青路面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的优点,也具有水泥路面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另一方面,还具有透水、透气的特点,可使雨水快速下渗排入地层,有效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降雨量较大时还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对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路面结构不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边侧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路基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面层、粘接层、格栅层、基层及垫层,面层为由透水浙青混凝土形成的透水面层I,粘接层为由浙青形成的透水浙青粘层2,格栅层为玻璃纤维格栅3,基层为由透水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透水基层4,垫层为由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的透水粒料垫层5。
[0022]本实施例中,面层由透水浙青混凝土形成透水面层1,透水面层I除了具有传统浙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即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等优点,还可以透气、透水。透水浙青粘层2是在传统浙青粘层的基础上改进,具体地,该透水浙青粘层2呈点状非连续均匀洒布在透水基层4上,透水浙青粘层2具有加强透水面层I与透水基层4粘结性的作用,由于透水浙青粘层2是呈点状洒布的,其还具有透水的作用。格栅层选用玻璃纤维格栅3形成,玻璃纤维格栅3具有减少和延缓透水基层4对透水面层I的反射裂缝作用。基层由透水水泥混凝土形成透水基层4,透水基层4除了具有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即施工方便、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还可透气、透水。垫层为透水粒料垫层5,由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等透水材料形成,避免在路面下存在积水。
[0023]该复合路面结构一方面具有浙青路面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的优点,也具有水泥路面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另一方面,还具有透水、透气的特点,可使雨水下渗排入地层,有效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
[0024]其中,透水面层I的厚度应为2~6cm,优选为4cm。透水浙青粘层2的洒布面积占路面面积的30%~50%,优选为40%。玻璃纤维格栅3的网孔形状为矩形,网孔尺寸为0.5-1.5cm,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60kN/m,抗拉伸长率不大于3%。透水基层4的厚度应为15~30cm,优选为20cm。透水粒料垫层5的厚度应为10~30cm,优选为15~20cm。
[0025]在透水粒料垫层5较低的一侧形成有排水盲沟6,排水盲沟6的材料可以与透水粒料垫层5—致,即可以采用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等透水材料,排水盲沟6适宜尺寸为30*30cm,具体尺寸可以根据路面宽度的汇水量确定,排水盲沟6内还应铺设有排水软管7,排水软管7的尺寸不宜小于10cm,适宜尺寸为15cm,可以根据路面宽度的汇水量计算确定。通过排水软管7可尽快排除路面结构内部水至道路的雨水井,进入市政排水系统或路基边部排水沟。
[002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路基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面层、粘接层、格栅层、基层及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由透水浙青混凝土形成的透水面层,所述粘接层为由浙青形成的透水浙青粘层,所述格栅层为玻璃纤维格栅,所述基层为由透水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透水基层,所述垫层为由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的透水粒料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浙青粘层呈点状非连续均匀洒布在透水基层上,所述透水浙青粘层的洒布面积占路面面积的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格栅的网孔形状为矩形,网孔尺寸为0.5-1.5cm,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60kN/m,抗拉伸长率不大于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为2~6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为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的厚度为15~3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的厚度为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粒料垫层的厚度为10~30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粒料垫层的厚度为15~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粒料垫层较低的一侧形成有排水盲沟,所述盲沟内铺设有排水软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路基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面层、粘接层、格栅层、基层及垫层,面层为由透水沥青混凝土形成的透水面层,粘接层为由沥青形成的透水沥青粘层,格栅层为玻璃纤维格栅,基层为由透水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透水基层,垫层为由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的透水粒料垫层,此完全透水性复合式路面结构一方面具有沥青路面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简便的优点,也具有水泥路面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另一方面,还具有透水、透气的特点,可使雨水快速下渗排入地层,有效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系统,降雨量较大时还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IPC分类】E01C7-32, E01C3-06
【公开号】CN104695298
【申请号】CN201510076996
【发明人】宁平华, 何长明, 黎军, 李琳, 曹建新
【申请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