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的断接构造

文档序号:970395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的断接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雨水排水技术及设施体系,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道路排水构造。
【背景技术】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0003]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0004]但是,传统城市道路建设模式,多采用是硬质路面。雨水主要依靠路面雨水口、管渠、栗站等设施来疏排,以“快速集中排除”为主要设计理念。地表径流经管线直接排放到市政雨水管渠,破坏城市的雨水自然积存与渗透,不利于雨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的断接构造,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道路雨水通过可渗透性地面渗水、蓄水和排水,实现雨水缓排和滞留的目的。
[0006]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从道路的侧石向外,设置下沉台阶式放坡,在每个台阶面上设置可渗透地面,溢流口设置在最低的所述可渗透地面内,所述溢流口的顶面标高低于所述侧石的顶面标高,所述溢流口的顶面标高高于所述最低的可渗透地面的最高点标高,所述侧石的顶面标高不高于接壤点的所述道路路面标高。
[000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相邻的所述台阶面标高变化处设置缓坡连接,即可在每个上下可渗透地面之间设置缓坡。
[0008]上述方案中,台阶的级数不限,可根据场地的用途及规模确定。溢流口的数量可根据场地规模确定,可以是设置专用溢流口,也可以是雨水井的溢流口,其做法属于现有技术,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可渗透地面为广义的概念,可以为绿地、砂地、砺石等雨水可渗透性材质构成的地面。单个台阶内的可渗透地面可以为平铺,也可以有少量的起伏变化。
[0009]本发明的设计理念为利用了标高设计、竖向设计实现了道路雨水的渗水、蓄水和缓排。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低影响开发。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
[00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1中,道路1为人行道,侧石2的侧石顶面标高6不高于接壤点的道路路面标高,即侧石顶面标高6小于或等于侧石与道路接壤处的路面标高,侧石是不高于路面边缘处的。现有技术中,一般侧石是高于路面的,如果侧石高于路面边缘处,则在本专利实施方案中,可在侧石处设置过水口,通常的做法包括局部断开侧石,即侧石局部顶标高放低至路面边缘处标高,或在侧石上开孔,使路面上的水能排放入可渗透地面。
[0013]如图1所示,侧石2向外且向下设置了下沉的两级台阶,每个台阶面为可渗透地面3,可渗透地面均为水平铺设,溢流口 4布置在最低的可渗透地面3内,溢流口顶面标高8低于侧石顶面标高6,且高于最低可渗透地面的标高7,。图1中所示的相邻高差处均为缓坡过渡。可渗透地面逐层降低。台阶的宽度及长度,即可渗透地面3的大小仅为一种示意,可根据实际工程做调整。图1中雨水管5直接与溢流口 4连接,雨水管与溢流口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连接相邻台阶面的缓坡仅为一种示意。
[0014]图2为实施例二的剖面图,图2中所示的道路1为车行道,侧石2的侧石顶面标高6不高于接壤点的道路路面标高,侧石2向道路外设置下沉的可渗透地面3,如图2所示,可渗透地面可有起伏变化,在可渗透地面3内设有雨水井9,雨水井9上设有溢流口 4,图2中标高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侧石顶面标高6、溢流口顶面标高8和可渗透地面的最高点标高7。侧石2与可渗透地面3为缓坡连接,可渗透地面3与溢流口 4之间为缓坡连接。图2中台阶的级数仅为一种示意。
[0015]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方案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道路的断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从道路(1)的侧石(2)向外,设置下沉台阶式放坡,在每个台阶面上设置可渗透地面(3),溢流口(4)设置在最低的所述可渗透地面(3)内,所述溢流口(4)的顶面标高低于所述侧石(2)的顶面标高,所述溢流口(4)的顶面标高高于所述最低的可渗透地面的最高点标高,所述侧石(2)的顶面标高不高于接壤点的所述道路路面标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的断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台阶面标高变化处设置缓坡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雨水排水技术及设施体系的一种道路的断接构造。技术方案为:从道路的侧石向外,设置下沉台阶式放坡,在每个台阶面上设置可渗透地面,溢流口设置在最低的所述可渗透地面内,所述溢流口的顶面标高低于所述侧石的顶面标高,所述溢流口的顶面标高高于所述最低的可渗透地面的最高点标高,所述侧石的顶面标高不高于接壤点的所述道路路面标高。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道路雨水通过可渗透性地面渗水、蓄水和排水,实现雨水缓排和滞留的目的。
【IPC分类】E03F5/00, E03F5/04, E01C11/22
【公开号】CN105463964
【申请号】CN201510994811
【发明人】刘恩芳, 潘嘉凝, 包子翰, 徐凤, 赵俊, 范文莉, 朱家真, 叶少帆
【申请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