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663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涉及桥梁排水领域,包括排水浅沟、多根竖向设置的直排管和集排管,所述排水浅沟位于桥梁桥面两侧;所述直排管和集排管的入水口均位于排水浅沟内,所述直排管的入水口高于所述排水浅沟的沟底,且低于所述排水浅沟的沟面,所述集排管的入水口低于所述排水浅沟的沟底,桥梁桥面的下侧沿桥向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排管的下端与集水管相连,所述集水管连接一污水处理池。本发明能够快速排出桥面雨水。
【专利说明】
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桥梁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桥梁的排水系统一般分为直接排水和集中排水,直接排水是将桥面的雨水通过竖向排水管直接排至桥下;集中排水是先将桥面的雨水流进竖线集中排水管,然后通过三通管汇集到纵向集中排水管,最后由纵向集中排水管集中排出。直接排水系统可以将桥面的雨水快速排出,但在排出雨水的同时,桥面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水一并排出,并对桥下的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集中排水是将桥面的雨水收集到纵向集中排水管中,然后集中排至地面排水设施中,具有保护环境的优点,但当雨量较大时,因受纵向集中排水管横截面积和地面污水处理系统蓄水能力的限制,雨水无法及时排水,易在桥面产生积水,影响车辆的行驶。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能够快速排出桥面雨水。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0005]排水浅沟,所述排水浅沟位于桥梁桥面两侧;
[0006]多根竖向设置的直排管和集排管,所述直排管和集排管的入水口均位于排水浅沟内,所述直排管的入水口高于所述排水浅沟的沟底,且低于所述排水浅沟的沟面,所述集排管的入水口低于所述排水浅沟的沟底,桥梁桥面的下侧沿桥向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排管的下端与集水管相连,所述集水管连接一污水处理池。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排管包括上下相连的直排泄水管和竖向直接排水管,所述直排泄水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排水浅沟内,所述竖向直接排水管的下端位于桥底。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排泄水管和竖向直接排水管间通过连接管相连。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集排管包括上下相连的集排泄管和竖向集中排水管,所述集排泄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排水浅沟内,所述竖向集中排水管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相连。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集排泄管和竖向集中排水管间通过连接管相连。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竖向集中排水管与集水管间通过三通管相连。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排管、集排管和集水管均通过卡箍固定于桥梁结构上。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排管和集排管的入水口均设有滤网。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5](I)桥面的两侧设有排水浅沟,且排水浅沟的沟底低于桥面,使得桥面的雨水能够快速流向排水浅沟中进行排除。
[0016](2)直排管的入水口高于排水浅沟的沟底,且低于排水浅沟的沟面,集排管的入水口低于排水浅沟的沟底,即采用两级排水方式,前期雨水量下,雨水冲刷桥面产生的污水通过集排管和集水管流向污水处理池中,经处理后再排放,避免污染环境;随着雨水量变大,桥面的雨水漫过直排管的入水口,雨水变通过直排管直接排放到桥下,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有效避免雨水积存于桥面,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排水浅沟,2-直排管,3-集排管,4-沟底,5-沟面,6_集水管,7_污水处理池,8-直排泄水管,9-竖向直接排水管,10-集排泄管,11-竖向集中排水管,12-卡箍,13-三通管,1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浅沟I,排水浅沟I位于桥梁桥面的两侧,且排水浅沟I的沟底4低于桥面,便于下雨时,桥面的雨水能够流到排水浅沟I中,排水浅沟I设置在桥梁护栏的内侧。还包括多根纵向设置的直排管2和集排管3,直排管2和集排管3的入水口均位于排水浅沟I内,直排管2的入水口高于所述排水浅沟I的沟底4,且低于排水浅沟I的沟面5,集排管3的入水口低于排水浅沟I的沟底4,桥梁桥面的下侧沿桥向设置有集水管6,所述集排管3的下端与集水管6相连,集水管6连接一污水处理池7。
[0021]直排管2通过卡箍12固定于桥梁结构上,直排管2包括上下相连的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直排泄水管8的上端位于排水浅沟I内,竖向直接排水管9的下端位于桥底,直排管2用于将桥面的雨水直接排到桥下。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间通过连接管14相连,当然,受桥梁结构的影响,若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无法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间还可通过弯管相连,进行角度的转换,使得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能够通过卡箍12更好地固定在桥梁结构上。
[0022]集排管3和集水管6也是通过卡箍12固定于桥梁结构上,集排管3包括上下相连的集排泄管10和竖向集中排水管11,集排泄管10的上端位于排水浅沟I内,竖向集中排水管11的下端与集水管6相连,所有的竖向集中排水管11均是与集水管6相连,因竖向集中排水管11与集水管6间呈垂直状态,故竖向集中排水管11与集水管6间通过三通管13相连。直排泄水管8和集排泄管10为铸铁管或不锈钢管,竖向直接排水管9、竖向集中排水管11和集水管6为不锈钢管或PVC管。
[0023]降雨天时,桥面的雨水会流向排水浅沟I中,降雨初期,因雨水量不大,排水浅沟I中的雨水还未漫过直排管2的入水口,因而雨水便会流水到集排管3中,然后顺着集水管6流到污水处理池7中;随着降雨的进行,桥面的雨水量增加,排水浅沟I中的雨水变多,雨水逐渐的会漫过直排管2的入水口,然后雨水通过直排管2被快速地排到桥下,避免雨水在桥面积存,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同时也避免了雨水长时间积存在桥面,腐蚀钢桥面。降雨初期,雨水冲刷桥面,因桥面污染物的纯在,形成污水,因雨量不大,此时桥面的雨水不会漫过直排管2的入水口,故污水仅会通过集排管3和集水管6排放到污水处理池7中,经处理后,在进行排放,随着降雨的进行,排水浅沟I中的雨水漫过直排管2的入水口,雨水经直排管2快速排放到桥下,前期桥面形成的污水已被集排管3和集水管6排放到污水处理池7中,故经直排管2排放到桥下的雨水中不会混有桥面的污染物,不会对桥下的环境造成污染,整个分级排水系统,即达到了快速排出桥面雨水的目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
[0024]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浅沟(I),所述排水浅沟(I)位于桥梁桥面两侧; 多根竖向设置的直排管(2)和集排管(3),所述直排管(2)和集排管(3)的入水口均位于排水浅沟(I)内,所述直排管(2)的入水口高于所述排水浅沟(I)的沟底(4),且低于所述排水浅沟(I)的沟面(5),所述集排管(3)的入水口低于所述排水浅沟(I)的沟底(4),桥梁桥面的下侧沿桥向设置有集水管(6),所述集排管(3)的下端与集水管(6)相连,所述集水管(6)连接一污水处理池(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排管(2)包括上下相连的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所述直排泄水管(8)的上端位于所述排水浅沟(I)内,所述竖向直接排水管(9)的下端位于桥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排泄水管(8)和竖向直接排水管(9)间通过连接管(14)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管(3)包括上下相连的集排泄管(10)和竖向集中排水管(11),所述集排泄管(10)的上端位于所述排水浅沟(I)内,所述竖向集中排水管(11)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6)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泄管(10)和竖向集中排水管(11)间通过连接管(14)相连。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集中排水管(11)与集水管(6)间通过三通管(13)相连。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排管(2)、集排管(3)和集水管(6)均通过卡箍(12)固定于桥梁结构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钢桥面的桥梁分级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排管(2)和集排管(3)的入水口均设有滤网。
【文档编号】E01D19/08GK106065568SQ201610512797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日 公开号201610512797.2, CN 106065568 A, CN 106065568A, CN 201610512797, CN-A-106065568, CN106065568 A, CN106065568A, CN201610512797, CN201610512797.2
【发明人】高宗余, 何东升, 张建强, 盛黎明, 陈维雄, 闫志刚, 张敏, 徐伟, 肖海珠, 张燕飞, 彭振华, 郑清刚, 梅大鹏, 付岚岚, 罗扣, 侯健
【申请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