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6230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连接钢梁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钢过渡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主梁中跨采用钢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的混合梁结构,结合部是设计或施工的关键构造。结合部一般包括三部分:钢加劲过渡段,钢混结合段和混凝土加强过渡段,其中钢加劲过渡段常常采用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相结合进行加强。钢加劲过渡段的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一直是钢混结构结合的难题,由于应力集中问题导致的结构稳定性下降、结构承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结构的使用能力。因此,能够减小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钢加劲过渡段具有很强的研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包括加劲母板、位于所述加劲母板上的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还包括沿着所述加劲母板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加劲母板上的横隔梁;所述U型加劲肋贯穿所述加劲母板的长度,包括由所述横隔梁划分的两段,且每一段靠近所述横隔梁的一端都连接到所述横隔梁上;所述双加劲肋从所述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起始位置延伸至所述横隔梁处,且靠近所述横隔梁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隔梁上;所述双加劲肋位于所述钢加劲过渡段装置起始位置与所述横隔梁之间的所述U型加劲肋上。
[0006]所述横隔梁的横截面为“ I ”型。
[0007]或者,所述横隔梁的横截面为“ T ”型。
[0008]所述双加劲肋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贯穿所述U型加劲肋。
[0009]或者,所述双加劲肋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底边与所述U型加劲肋的顶面连接。
[0010]沿着从所述钢加劲过渡段装置起始位置指向所述横隔梁的方向,所述双加劲肋的横截面高度逐渐降低。
[0011]或者,所述双加劲肋的横截面高度一致。
[0012]所述双加劲肋的横截面为“T”型或者“ Π ”型。
[0013]所述U型加劲肋共有三道,所述三道U型加劲肋平行且等间距地布置。
[0014]所述U型加劲肋以U型开口朝下的方式倒置地连接在所述加劲母板上。
[0015]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双加劲肋与U型加劲肋在交接处由于刚度突变,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本实用新型增加横隔梁,减小了 U型加劲肋与双加劲肋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改善了钢过渡段装置的稳定性,由此限制其平面外变形,进而也提高了该钢过渡段装置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侧视图。
[0018]【附图说明】:1、双加劲肋;2、横隔梁;3、U型加劲肋;4、加劲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针对现有技术钢加劲过渡段中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减小这种应力集中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图1所示为该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侧视图。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该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包括加劲母板4、U型加劲肋3、双加劲肋I及横隔梁2。
[0022]加劲母板4上设置三道平行且等间距布置的U型加劲肋3,这三道U型加劲肋3为以U型开口朝下的方式倒置地连接于加劲母板4上的钢板,贯穿整个钢梁过渡段,即贯穿加劲母板4的长度,能够增强加劲母板4的局部稳定性。每道U型加劲肋3均被横隔梁2划分为两段,两段U型加劲肋3靠近横隔梁2的末端均连接到横隔梁2上。这里所指的划分为两段的意思是,U型加劲肋3包括从该装置的起始位置到横隔梁2的位置的部分以及从横隔梁2的位置到该装置的终止位置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是被横隔梁2隔开的,也可以是一体的。
[0023]双加劲肋I为加劲板件,从过渡段的起始部位延伸至横隔梁2的位置,该双加劲肋I具有变横截面高度,且沿着从该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起始位置指向横隔梁2的方向,其横截面高度逐渐降低。该双加劲肋I的横截面不仅仅可以是严格的“T”型,还可以是其变体形式,例如“Π”型等;本实用新型中采用T型形式,如图2所示,因此双加劲肋I中包含竖直板。该竖直板贯穿U型加劲肋3。
[0024]横隔板2的横截面可以为“I”型或者“T”型(本实施例中为“T”型),垂直于U型加劲肋3和双加劲肋1,沿着加劲母板4的宽度方向固定于加劲母板4上。两段U型加劲肋3和双加劲肋I靠近横隔梁2的末端都连接到横隔梁2上,且双加劲肋I位于该钢加劲过渡段装置起始位置与横隔梁2之间的U型加劲肋3上。在本实用新型中,U型加劲肋的数目、双加劲肋的高度变化、双加劲肋和横隔梁的横截面形状由设计人员依照实际工程需要确定。该横隔梁2减小U型加劲肋3与双加劲肋I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加劲母板4的稳定性和整个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极限承载力。
[0025]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本实用新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替代方案。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双加劲肋I具有高度变化的横截面,而本实用新型中双加劲肋的横截面高度也可以是恒定的。又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双加劲肋I的竖直板贯穿U型加劲肋3,因此能够增加板的刚度,减小平面外变形;而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双加劲肋的竖直板也可以不贯穿U型加劲肋,即U型加劲肋为一体式结构,从而能够减小施工难度。
[0026]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双加劲肋与U型加劲肋在交接处由于刚度突变,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本实用新型增加横隔梁,减小U型加劲肋与双加劲肋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改善了钢过渡段装置的稳定性,由此限制了其平面外的变形,进而也提高了该钢过渡段装置的承载力。
[0027]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包括加劲母板(4)、位于所述加劲母板(4)上的U型加劲肋(3)和双加劲肋(I),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沿着所述加劲母板(4)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加劲母板⑷上的横隔梁⑵; 所述U型加劲肋(3)贯穿所述加劲母板⑷的长度,包括由所述横隔梁(2)划分的两段,且每一段靠近所述横隔梁(2)的一端都连接到所述横隔梁(2)上; 所述双加劲肋(I)从所述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起始位置延伸至所述横隔梁(2)处,且靠近所述横隔梁(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隔梁(2)上; 所述双加劲肋(I)位于所述钢加劲过渡段装置起始位置和所述横隔梁(2)之间的所述U型加劲肋(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梁(2)的横截面为“T”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梁(2)的横截面为“I”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加劲肋(I)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贯穿所述U型加劲肋(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加劲肋(I)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底边与所述U型加劲肋(3)的顶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起始位置指向所述横隔梁⑵的方向,所述双加劲肋⑴的横截面高度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加劲肋(I)的横截面高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加劲肋(I)的横截面为“T”型或者“Π”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加劲肋(3)共有三道,所述三道U型加劲肋(3)平行且等间距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加劲肋(3)以U型开口朝下的方式倒置地连接在所述加劲母板(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加劲过渡段装置,属于桥梁工程领域。该装置包括加劲母板、位于其上的U型加劲肋和双加劲肋,沿着加劲母板的宽度方向位于加劲母板上的横隔梁。U型加劲肋贯穿加劲母板的长度,包括由横隔梁划分的两段,且每一段靠近横隔梁的一端都连接到横隔梁上。双加劲肋从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起始位置延伸至横隔梁处,且靠近横隔梁的一端连接在横隔梁上。双加劲肋位于该钢加劲过渡段装置起始位置与横隔梁之间的U型加劲肋上。本实用新型增加横隔梁,减小了U型加劲肋与双加劲肋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改善了钢加劲过渡段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其承载力。
【IPC分类】E01D19-00
【公开号】CN204370292
【申请号】CN201420567953
【发明人】刘玉擎, 李永轩
【申请人】同济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