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34829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集水结构,尤其是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城市道路大量采用柏油以及不透水的混凝土进行路面铺装,形成封闭地表,这种地表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干扰生态平衡,俗称“死亡性地面”,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国的一些一线城市逐渐改用透水混凝土进行路面铺装。
[000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是世界上13个最为贫水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严重,现在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0004]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频遭暴雨袭击,城市内涝问题愈加严重,一方面造成了经济损失、生活不便,另一方面由于雨水大多经由排污管道排泄,也是对与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夏季频遭暴雨袭击,城市内涝问题愈加严重,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能够改善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包括减轻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内涝,还能够较好地收集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缓解城市水荒。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包括:底部荷载层、过滤层、上部荷载层、透水混凝土面层、半渗透集水管道、路缘石;该集水结构在路面上,由下至上顺序铺设有:底部荷载层、过滤层、上部荷载层、透水混凝土面层,所述底部荷载层为天然夯实地基,过滤层为土工布,该过滤层能够对透水进行过滤,该过滤层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凹槽,用于安放半渗透集水管道,半渗透集水管道的最高点低于底部荷载层的最高水平面,更有利于集水。
[0007]所述的上部荷载层采用粒径为10-40mm的碎石,铺设厚度为200mm ;在上部荷载层上部铺设透水混凝土面层,铺设厚度为150mm。
[0008]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实施例中的水泥选用42.5R硅酸盐水泥;粗骨料为5-10mm单粒径级配碎石,堆积密度每立方米1513kg,孔隙率45.1% ;细骨料为标准砂;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水泥改性剂,其中减水剂为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5%,改性剂为SJ-601水泥改性剂;
[0009]所述实施例中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配料方法如下:水泥316.18kg/m3,水91.44kg/m3,标准砂88kg/m3,5-10mm单粒径级配碎石1513kg/m3,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1 %,SJ-601水泥改性剂掺量为0.13% ;
[0010]按照上述配料方法,按顺序投料,搅拌均匀,标准养护28天后测得其抗压强度为13.6IMpa,有效孔隙率为21 %,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能。
[0011]所述底部荷载层与过滤层土工布的结合能够在上部承受荷载的同时,防止渗入路床的水或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从而较好维持结构稳定性;过滤层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使水流平稳通过;上部荷载层能够首先存储一部分上层渗水,当上部荷载层的雨水下渗速度高出垂直流下渗极限时,水平流会将更多的雨水集中到半渗透集水管道。由于采用了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下渗的雨水补充了城市地下水,多余的水量被有效收集,提升了城市的可用蓄水量,减轻了城市泄洪负担,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城市与自然的生态平衡。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解决了城市发展的诸多难题,可广泛应用于小区、学校、商业街区、广场、园林等诸多场地的道路铺设。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改善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包括减轻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内涝,还能够较好地收集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缓解城市水荒。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5]图中1.底部荷载层,2.过滤层,3.上部荷载层,4.透水混凝土面层,5.半渗透集水管道,6.路缘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图中,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包括:底部荷载层1、过滤层2、上部荷载层3、透水混凝土面层4、半渗透集水管道5 ;该集水结构在路面上,由下至上顺序铺设有:底部荷载层1、过滤层2、上部荷载层3、透水混凝土面层4 ;所述底部荷载层I为天然夯实地基,过滤层2为土工布,该过滤层2能够对透水进行过滤,该过滤层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凹槽,用于安放半渗透集水管道5,半渗透集水管道5的最高点低于底部荷载层I的最高水平面,更有利于集水。
[0017]所述的上部荷载层3采用粒径为10-40mm的碎石,铺设厚度为200mm ;在上部荷载层3上部铺设透水混凝土面层4,铺设厚度为150mm ;
[0018]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4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实施例中的水泥选用42.5R硅酸盐水泥;粗骨料为5-10mm单粒径级配碎石,堆积密度每立方米1513kg,孔隙率45.1 细骨料为标准砂;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水泥改性剂,其中减水剂为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5%,改性剂为SJ-601水泥改性剂;
[0019]所述实施例中透水混凝土面层4的配料方法如下:水泥316.18kg/m3,水91.44kg/m3,标准砂88kg/m3,5-10mm单粒径级配碎石1513kg/m3,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1 %,SJ-601水泥改性剂掺量为0.13% ;
[0020]按照上述配料方法,按顺序投料,搅拌均匀,标准养护28天后测得其抗压强度为13.6IMpa,有效孔隙率为21 %,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能。
[0021]实施例中,底部荷载层I与过滤层2 土工布的结合能够在上部承受荷载的同时,防止渗入路床的水或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从而较好维持结构稳定性;过滤层2 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使水流平稳通过;上部荷载层3能够首先存储一部分上层渗水,当上部荷载层3的雨水下渗速度高出垂直流下渗极限时,水平流会将更多的雨水集中到半渗透集水管道5。由于采用了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下渗的雨水补充了城市地下水,多余的水量被有效收集,提升了城市的可用蓄水量,减轻了城市泄洪负担,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城市与自然的生态平衡。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解决了城市发展的诸多难题,可广泛应用于小区、学校、商业街区、广场、园林等诸多场地的道路铺设。
【主权项】
1.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包括:底部荷载层(1)、过滤层(2)、上部荷载层(3)、透水混凝土面层(4)、半渗透集水管道(5);其特征是:该集水结构在路面上,由下至上顺序铺设有:底部荷载层(I)、过滤层(2)、上部荷载层(3)、透水混凝土面层(4),所述底部荷载层(I)为天然夯实地基,过滤层(2)为土工布;该过滤层(2)的中间部位上设置有凹槽,用于安放半渗透集水管道(5),半渗透集水管道(5)的最高点低于底部荷载层(I)的最高水平面。
【专利摘要】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该集水结构在路面上,由下至上顺序铺设有:底部荷载层、过滤层、上部荷载层、透水混凝土面层,所述底部荷载层为天然夯实地基,过滤层为土工布,能够对透水进行过滤,该过滤层的中间部位上设置有凹槽,用于安放半渗透集水管道,半渗透集水管道的最高点低于底部荷载层的最高水平面。该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改善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包括减轻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内涝,还能够较好地收集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缓解城市水荒。
【IPC分类】C04B28/04, E01C7/14, E01C11/00
【公开号】CN204803703
【申请号】CN201520251306
【发明人】唐硕, 丁权福, 赵云科, 孙加亮, 魏梦可, 丁永昌, 徐晓燕
【申请人】唐硕, 丁权福, 徐晓燕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