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9785阅读:1865来源:国知局
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行驶的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具体是一种位于地下的纵横及转弯无交叉的十字路口。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提高,现代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车辆的出现导致城市交通更加拥挤,尤其是在出现各道路交叉路口的位置,很容易造成车辆停滞不前,导致堵车现象的出现,造成时间成本的浪费和通行的困扰。而且往往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人群形成混杂的通行群体,发生碰撞的风险大大增加,威胁人们的生命。
[0003]通常为了解决十字路口道路交叉所带来的各种病害,在十字路口和交通枢纽处会建设大型的立交桥来实现车辆的分层通行。修建转盘引导各方向的车辆通行,修建左转、右转的分流匝道。这种采用立交桥通行十字路口能够保证车辆的无障碍通行,但是,其缺点为:建设需求场地过大,影响城市整体美观,建成后占用的地上空间大,不利于在城市中心区进行建设,不能考虑非机动车辆和步行人群的安全。
[0004]综上可知,设计一种无交叉、无障碍的分层分流的地下十字路口,能够保证道路畅通无阻,实现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人群的安全通行。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十字路口通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交叉、无障碍分层分流地下隧道通行十字路口。其构造简单,基本不占用地面空间,通行简洁明了,能够很好的引导个方向通行的车辆,保证道路交叉口车辆畅通无阻,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立交桥存在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交叉道路地下分层同行、左转弯地下通道、右转弯地下通道、地面非机动车辆通行通道及人行通道,第一左转通道(I)、第二左转通道(2)、第三左转通道(3)、第四左转通道(4)和右转弯通道(6)的高度均为5m ;纵向车道(1Φ与横向车道(11)在出现交叉的位置建设为地下双层隧道,实现纵横分层同行的效果;右转弯通道(7)、直行通道⑶、左转弯通道(9),三条通道通行无交叉;第一左转通道(I)、第二左转通道(2)、第三左转通道(3)、第四左转通道
(4),处于双层地下隧道的下层空间,各自无交叉;右转弯道路(7)通过右转弯通道(6)右转隧道进入纵向上行车道C,左转弯车辆在左转弯道路(9)通过第二左转通道(2)进入纵向下行车道D ;直行车道在双层隧道中无交叉、无障碍直行;所有道路的路口车辆掉头口(5),该掉头口设置在所有左转弯车道与逆向车道的左转弯车道内侧,双向通行的车辆均可在车辆掉头口 (5)实现车辆掉头,地面以上为人行道路、非机动车辆通行道路。
[0008]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将原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交通系统设计为免除红绿灯的地下通道,实行纵横向道路的分层同行,形成纵横向道路无交叉、无障碍通行的地下隧道模式,同时也去除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形成非机动车、人行直接在原来十字路口道路通行。
[0009]与已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0010]1.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的地下交通方式,真正实现交叉道路的无交叉无障碍的分层分流通行,没有红绿灯等待时间,没有转向障碍,免除红绿灯系统和人行横道,实现了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人群的分层通行,大大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挤现象。避免了原有技术的十字路口发生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和人群并行的现象。
[0011]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所有的通行道路在交叉口处移至地下,不占用地面空间,所占地下空间面积与原有的地面面积相比略大。通行方式简单,结构简洁。与原有的立交桥交通通行相比,其能够在任何十字路口建设,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建筑物,而且地下建筑十分稳定。
[0012]3.本实用新型与立交桥和原有的十字路口相比建造于地下,结构稳固,不需要立交桥建设所用的桥粧,在地下的隧道建设可以实现左转弯隧道的直线形式,不需要立交桥式的转弯弯道。本发明在建设前期投入的资金视地层环境而定,总体的投资比建设立交桥略高,但是后期维护成本相当低,而且对地面环境影响小,就长远意义而言,其具有节省后期维护费用,利于周边环境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3]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和纵向分层示意图;图1是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14]图1中:⑴、⑵、(3)、⑷为A、B、C、D左转隧道,(5).掉头口(6).右转通道,(7).右转车道,⑶.直行车道,(9).左转车道,⑩.纵向主干道,(11).横向主干道。图2中横向地下主干道,(11).纵向地下主干道,(12).地面非机动车、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本发明能够清楚的被理解,并能简洁明了的展示其创新特征及其所能达成的目的,下面结合具体的结构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6]如附图1所示,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所述十字路口包括平面投影为交叉成十字的横向主干道(11)和纵向主干道(1Φ。附图2所示,主干道(1Φ为纵向,位于横向主干道(11)上层,(12)为地面非机动车辆和人行道路,(13)为主干道(1Φ和(11)所处的岩土体层。所述横向主干道
(11)包括A上行车道,B下行车道,所述纵向主干道包括C上行车道,D下行车道,所述非机动车辆和人行道路包括十字交叉地面上道路。每个上下行车道均包括(7)右转车道,⑶直行车道,⑶左转车道。A、B、C、D每条道路上在交叉口之前均设置(5)掉头口,提供双向通行的机动车辆在(9)左转车道上于交叉口出现之前进行选择掉头。每条右转车道在出现交叉口之前位置设有(6)右转通道,所述右转通道在(1Φ主干道向(11)主干道右转时,主干道(1Φ位于主干道(11)上层,所述右转隧道为弧形向下的坡度,反之为向上的坡度,所有通道高度为5?8m,右转坡度为8°?15°。所述(9)左转车道,在交叉口位置处设置左转隧道,对于A、B、C、D每一条左转车道均有⑴、⑵、⑶、⑷左转隧道,所述左转隧道,在位于主干道(1Φ向主干道(11)左转时,主干道(1Φ位于主干道(11)上层,所述左转隧道为向下的坡度,反之为向上的坡度,所有通道高为5?8m,左转坡度为8°?15°。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转通道(6),左转隧道⑴、(2)、(3)、⑷均与主干道设置同样通行高度,左转和右转隧道为双车道;在主干道(1Φ和(11)进入地下空间结构的位置两侧为非机动车辆和人行通道,与机动车辆车道分开。在主干道(1Φ和(11)进入地下空间位置处地面位置设置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为隧道两侧和上方均设置。
[0018]本实施例中,所有位于地下的道路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筑,地下空间隧道的排水高于规范要求。在每一条左转隧道和右转隧道与主干道交界处道路入口作变截面处理,局部扩大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实行进入车道后然后并入主干道。
[0019]车辆在修建有本发明的十字路口处进行各种通行的具体方法如下:
[0020]以行驶在纵向主干道(1Φ上C车道的机动车辆X为例,分别阐述其进行右转、掉头、直行、左转的通行方法。C车道的机动车X在行驶到交叉路口处,选择右转,并入右转车道,行驶到右转隧道口,直接进行右转,进入主干道(11)的B车道的右转车道,然后并入直行通道;X行驶到交叉路口之前选择掉头,先并入左转车道,行驶到掉头口(5)处,进行掉头,进入D车道的左转车道,然后并入直行车道若X在进入交叉口之后选择掉头,则驶出交叉口,在对面的交叉口进行掉头;X在到达交叉口之前选择直行,到达交叉口保持直行即可;X在进入交叉口之前选择左转,在进入交叉口之前,掉头口之前并入左转车道,行驶到左转隧道口,左转进入左转通道⑶,驶入横向主干道(11)的A车道左转车道,然后并入直行车道。位于地面上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在地面上无障碍通行。
[0021]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一切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结构上的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其特征在于,交叉道路地下分层同行、左转弯地下通道、右转弯地下通道、地面非机动车辆通行通道及人行通道,第一左转通道(I)、第二左转通道(2)、第三左转通道(3)、第四左转通道(4)和右转弯通道(6)的高度均为5m;纵向车道(10)与横向车道(11)在出现交叉的位置建设为地下双层隧道,实现纵横分层同行的效果;右转弯车道(7)、直行车道⑶、左转弯车道(9),三条车道通行无交叉;第一左转通道(I)、第二左转通道(2)、第三左转通道(3)、第四左转通道(4),处于双层地下隧道的下层空间,各自无交叉,右转弯车道(7)通过右转弯通道(6)右转隧道进入纵向车道(IQ)上行车道C,左转弯车辆在左转弯道路(9)通过第二左转通道(2)进入纵向车道(1Φ下行车道D,纵向车道(1Φ与横向车道(11)的右转弯与左转弯均按照该转弯模式进行转弯;直行车道在双层隧道中无交叉、无障碍直行;所有道路的路口车辆掉头口(5),该掉头口设置在所有左转弯车道与逆向车道的左转弯车道内侧,双向通行的车辆均可在车辆掉头口 (5)实现车辆掉头,地面以上为人行道路、非机动车辆通行道路。
【专利摘要】一种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其技术方案为:交叉道路地下分层同行、左转弯地下通道、右转弯地下通道、地面非机动车辆通行通道及人行通道,第一左转通道、第二左转通道、第三左转通道、第四左转通道和右转弯通道的高度均为5m;纵向车道与横向车道在出现交叉的位置建设为地下双层隧道;右转弯通道、直行通道、左转弯通道,三条通道通行无交叉;第一左转通道、第二左转通道、第三左转通道、第四左转通道,处于双层地下隧道的下层空间,各自无交叉;右转弯道路通过右转弯通道右转隧道进入纵向上行车道C,左转弯车辆在左转弯道路通过第二左转通道进入纵向下行车道D;所有道路的路口车辆掉头口,地面以上为人行道路、非机动车辆通行道路。
【IPC分类】E01C1/04
【公开号】CN204919247
【申请号】CN201520027194
【发明人】宋立坤, 周鑫明, 周元成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