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4401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既有道路车流量大,安全性要求高、工期紧、交通疏导无法改移的场合中的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大盖梁的施工通常采用钢管立柱加贝雷架的形式或牛腿托架加贝雷架的形式。但两种形式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其一是安全性问题,在支架拼装时,由于受到道路无法封闭的限制,只能依靠增派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防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二是施工进度问题,钢管立柱加贝雷架法的施工周期约为三天时间,但在安装立柱和贝雷架的过程中受到交通、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不可控因素大,极大地影响施工进度,且安全隐患极大甚至影响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以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提高安全性,且不影响交通行车、受天气影响小。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结构特点是:针对大悬臂盖梁的施工设置移动门架体系:所述移动门架体系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左侧单元、中间单元和右侧单元;所述左侧单元与右侧单元具有对称的结构形式,分别是由两组独立设置的移动门架构成,两组移动门架之间距离为保持正常通行的机动车道的宽度;所述移动门架是以可移动的万向轮为脚轮;所述中间单元是以螺旋管为支承立柱,在所述螺旋管的顶部设置砂箱,在砂箱上设置中间单元分配梁,用于铺设盖梁底模的贝雷梁支撑在所述移动门架体系上。
[0006]本实用新型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移动门架的结构设置为:所述脚轮安装在由工字钢和钢板组成的门架底盘的底部,四套套管立柱支立在门架底盘上,所述套管立柱利用插销可以调节立柱高度,在所述套管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两道横向分配梁;贝雷梁支承在所述横向分配梁上,并在两端呈悬挑。
[0007]本实用新型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中间单元中的螺旋管沿横向布置为两排,每排各有三根;螺旋管之间以槽钢加固连接,保证支承立柱的稳定性。
[0008]本实用新型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贝雷梁的顶部平行布置顶层工字钢分配梁,所述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为顺桥向布置,在所述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与贝雷梁之间采用“U”型卡固定连接,使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与贝雷梁共同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于传递上部荷载;所述盖梁底模铺设在所述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上。
[0009]本实用新型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三个单元中的贝雷梁在各单元的接头位置处分断,形成各自独立的受力单元。
[0010]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1 ]本实用新型是在既有行车道路上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基本不受天气影响、其结构稳定安全、门架铺设时间快、整体移动可极大地减少周转时间,提高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断面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断面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门架的门架底盘承载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I移动门架,11脚轮,12门架底盘,13套管立柱,14横向分配梁,15侧部顶层工字钢,2中间单元,21螺旋管,22砂箱,23中间单元分配梁,24中部顶层工字钢,3贝雷梁,4盖梁底模,5大悬臂盖梁,6机动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是针对大悬臂盖梁5的施工设置移动门架体系:移动门架体系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左侧单元、中间单元和右侧单元;左侧单元与右侧单元具有对称的结构形式,分别是由两组独立设置的移动门架I构成,两组移动门架I之间的距离为保持正常通行的机动车道6的宽度;移动门架I是以可移动的万向轮为脚轮;中间单元2是以螺旋管21为支承立柱,在螺旋管21的顶部设置砂箱22,在砂箱22上设置中间单元分配梁23,用于铺设盖梁底模4的贝雷梁3支撑在移动门架体系上。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移动门架I的结构设置为:脚轮11安装在由工字钢和钢板组成的门架底盘12的底部,四套套管立柱13支立在门架底盘12上,套管立柱13利用插销可以调节立柱高度,在套管立柱13的顶部设置有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两道横向分配梁14;贝雷梁3支承在横向分配梁14上,并在两端呈悬挑。
[0019]如图4所示,中间单元2中的螺旋管21沿横向布置为两排,每排各有三根;螺旋管21之间以槽钢加固连接,保证支承立柱的稳定性。
[002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贝雷梁的顶部平行布置顶层工字钢分配梁,包括处在移动门架上方位置处的侧部顶层工字钢15和处在中间单元上方位置处的中部顶层工字钢24,各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为顺桥向布置,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与贝雷梁3之间采用“U”型卡固定连接,使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与贝雷梁共同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于传递上部荷载;盖梁底板4铺设在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上。本实施例中三个单元中的贝雷梁在各单元的接头位置处分断,形成各自独立的受力单元,使结构更加稳固。
[0021]采用带脚轮的移动门架,可在施工道路上由两台四轮车同步牵引各移动门架行进,进入下一个盖梁施工段,两移动门架不影响道路行车,有效的解决了交通疏解的难题。同时通过计算,移动门架体系对基础压应力约为2.13Mpa,远小于既有路面及承台的承载力,因此施工中基础可以不用处理,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002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的施工方法是:
[0023]在盖梁施工过程中,移动门架I中的门架底盘12是以钢板16为垫板,在垫板16上辅垫枕木,门架底盘12落实在枕木上,利用钢板和枕木进行承载。
[0024]在本节段盖梁施工完成需要周转移动门架I至下一节段盖梁施工时,首先利用吊车将移动门架I微微吊起,使套管立柱13中的插销不受力,然后取出插销,将移动门架I下降至高度约为4m;再利用千斤顶顶起门架底盘12,取出钢板及枕木,完成枕木到脚轮11的受力转换;随后在两台四轮车的同步牵引下,利用脚轮直接转运移动门架I,若牵引速度为1m/min,则移动门架I经过三分钟便能牵引到位;中间单元2是利用砂箱22降低高度,随后即可进行拆除,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方便、快捷。
【主权项】
1.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其特征是:针对大悬臂盖梁(5)的施工设置移动门架体系:所述移动门架体系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左侧单元、中间单元和右侧单元;所述左侧单元与右侧单元具有对称的结构形式,分别是由两组独立设置的移动门架(I)构成,两组移动门架(I)之间距离为保持正常通行的机动车道(6)的宽度;所述移动门架(I)是以可移动的万向轮为脚轮(11);所述中间单元是以螺旋管(21)为支承立柱,在所述螺旋管(21)的顶部设置砂箱(22),在砂箱(22)上设置中间单元分配梁(23),用于铺设盖梁底模(4)的贝雷梁(3)支撑在所述移动门架体系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其特征是:所述移动门架的结构设置为:所述脚轮安装在由工字钢和钢板组成的门架底盘的底部,四套套管立柱支立在门架底盘上,所述套管立柱利用插销可以调节立柱高度,在所述套管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两道横向分配梁;贝雷梁支承在所述横向分配梁上,并在两端呈悬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单元中的螺旋管沿横向布置为两排,每排各有三根;螺旋管之间以槽钢加固连接,保证支承立柱的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其特征是:在所述贝雷梁的顶部平行布置顶层工字钢分配梁,所述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为顺桥向布置,在所述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与贝雷梁之间采用“U”型卡固定连接,使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与贝雷梁共同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于传递上部荷载;所述盖梁底模(4)铺设在所述顶层工字钢分配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其特征是:所述三个单元中的贝雷梁在各单元的接头位置处分断,形成各自独立的受力单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其特征是针对大悬臂盖梁的施工设置移动门架体系:移动门架体系包括三个单元,分别是左侧单元、中间单元和右侧单元;左侧单元与右侧单元具有对称的结构形式,分别是由两组独立设置的移动门架构成,两组移动门架之间距离为保持正常通行的机动车道的宽度;移动门架是以可移动的万向轮为脚轮;中间单元是以螺旋管为支承立柱,在螺旋管的顶部设置砂箱,在砂箱上设置分配梁,用于铺设盖梁底模的贝雷梁支撑在移动门架体系上。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既有道路上大盖梁的施工,能有效缩短工期,保证道路行车。
【IPC分类】E01D21/00
【公开号】CN205205687
【申请号】CN201521039471
【发明人】王国林, 汪树生, 周运志, 覃林, 赵振加, 臧东彦, 干业刚, 汪朝科, 杜洪强
【申请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