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740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挂篮模板是大跨度的铁路和公路悬臂式连续浇筑桥梁用的一种必备设备,采用挂篮建造大跨度桥梁时,不受桥墩高低及河水深度等因素的影响,直接从已建好的桥墩顶部逐段向跨进方向延伸施工。这种浇筑的工艺不仅简化了大跨度桥梁的施工难度,而且大大节省了搭设满堂支架等的工期和费用,倍受施工单位的欢迎。
[0003]而现有技术中,挂篮模板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安装比较麻烦,挂篮模板主受力横梁至关重要,一般上横梁、下横梁与已浇筑块之间通过吊杆连接,吊杆设置位置及数量直接影响拉篮模板系统的拆装工序及稳定情况。吊杆数量过多虽然达到了稳定的目的,但是直接影响拆装工序,加大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效率;吊杆数量太少,虽然提高了拆装效率但是影响挂篮模板系统的稳定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施工节约、适用范围广且成本较低的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包括桥墩底平台及位于桥墩底平台上的底模、位于底模两侧的外侧模、位于外侧模内的内侧模、位于侧模两端的端头模;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所述前下横梁通过吊杆与前上横梁连接,所述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采用纵梁连接;所述后下横梁上设有多组吊点,其中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的底部连接,另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的翼板连接,还有一组吊点采用吊杆将外侧模与底模连接。
[0006]其中,所述吊点为六个,两个吊点组成一组共三组,所述三组吊点分别为第一组吊点、第二组吊点、第三组吊点;其中,后下横梁最内侧的第一组吊点通过两根第一吊杆锚于已浇筑块的底部,后下横梁外侧第二组吊点利用第二吊杆将侧模与底模系统连接,后下横梁最外侧第三组吊点用两根精乳螺纹钢筋通过第三吊杆锚于已浇筑块的翼板上。
[0007]具体地,所述前后上横梁上均对称设置有多根立柱,相邻立柱之间沿对角线方向交错设置有斜拉带,同时,相邻立柱的上端水平设有横联系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模的上端通过转角模板连接有翼缘模架,所述外侧模与翼缘模架之间通过斜拉杆架连接;所述内侧模的顶部由两个内顶模通过连接板连接构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模的纵向间距为0.5-2.0m。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模采用链条葫芦牵引行走。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适用范围广且成本低。吊杆的安装数量及位置不仅提高了拉篮模板系统的拆装效率也提高了模板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另外,外侧模与底模通过吊杆连接,在行走时,侧模与底模可整体行走,也可分开独立行走,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模板系统的多样化,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端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参见图1至图4,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包括桥墩底平台及位于桥墩底平台上的底模2、位于底模2两侧的外侧模3、位于外侧模3内的内侧模4、位于侧模两端的端头模15;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上横梁81、前下横梁71、后上横梁8、后下横梁7,所述前下横梁71通过吊杆与前上横梁81连接,所述前下横梁71与后下横梁7采用纵梁连接;所述后下横梁7上设有多组吊点,其中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I的底部连接,另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I的翼板连接,还有一组吊点采用吊杆将外侧模3与底模2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吊点为六个,两个吊点组成一组共三组,所述三组吊点分别为第一组吊点、第二组吊点、第三组吊点;其中,后下横梁7最内侧的第一组吊点通过两根第一吊杆9锚于已浇筑块I的底部,后下横梁7外侧第二组吊点利用第二吊杆10将侧模与底模2系统连接,后下横梁7最外侧第三组吊点用两根精乳螺纹钢筋通过第三吊杆11锚于已浇筑块I的翼板上。通过三组吊杆将后上横梁8、后下横梁7连接成整体,形成受力稳定体系,后支点通过在已浇筑块I上预留的孔洞钢带和吊杆进行锚固。
[00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适用范围广且成本低。吊杆的安装数量及位置不仅提高了拉篮模板系统的拆装效率也提高了模板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另外,外侧模3与底模2通过吊杆连接,在行走时,侧模与底模2可整体行走,也可分开独立行走,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模板系统的多样化,适用范围更广。三组吊杆为适应节段高度变化,分成多段组合,且最上一段采用螺杆便于微调。
[0020]具体地,所述前上横梁81、后上横梁8上均对称设置有两根立柱12,相邻立柱12之间沿对角线方向交错设置有斜拉带14,同时,相邻立柱12的上端水平设有横联系杆13。提高了纵横桥挂篮的抗倾稳定性。
[0021]所述外侧模3的上端通过转角模板连接有翼缘模架16(采用和型钢组焊后按照在纵梁上),所述外侧模3与翼缘模架16之间通过斜拉杆架17连接,挂篮的抗倾稳定性;所述内侧模4的顶部由两个内顶模5通过连接板6连接构成。
[0022]所述外侧模3的纵向间距为1.2m,与内侧模4对应。
[0023]所述内侧模4采用链条葫芦牵引行走,在挂篮主体就位,下一节段腹板钢筋扎好后,再将内侧模4前移就位。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包括桥墩底平台、位于桥墩底平台上的底模、位于底模两侦啲外侧模、位于外侧模内的内侧模、位于侧模两端的端头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所述前下横梁通过吊杆与前上横梁连接,所述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采用纵梁连接;所述后下横梁上设有多组吊点,其中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的底部连接,另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的翼板连接,还有一组吊点采用吊杆将外侧模与底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点为六个,两个吊点组成一组共三组,所述三组吊点分别为第一组吊点、第二组吊点、第三组吊点;其中,后下横梁最内侧的第一组吊点通过两根第一吊杆锚于已浇筑块的底部,后下横梁外侧第二组吊点利用第二吊杆将侧模与底模系统连接,后下横梁最外侧第三组吊点用两根精乳螺纹钢筋通过第三吊杆锚于已浇筑块的翼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上横梁上均对称设置有多根立柱,相邻立柱之间沿对角线方向交错设置有斜拉带,同时,相邻立柱的上端水平设有横联系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的上端通过转角模板连接有翼缘模架,所述外侧模与翼缘模架之间通过斜拉杆架连接;所述内侧模的顶部由两个内顶模通过连接板连接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模的纵向间距为 0.5-2.0m。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采用链条葫芦牵引行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步履式挂篮模板系统,包括桥墩底平台及位于桥墩底平台上的底模、位于底模两侧的外侧模、位于外侧模内的内侧模、位于侧模两端的端头模;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所述前下横梁通过吊杆与前上横梁连接,所述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采用纵梁连接;所述后下横梁上设有多组吊点,其中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的底部连接,另一组吊点采用吊杆与已浇筑块的翼板连接,还有一组吊点采用吊杆将外侧模与底模连接。
【IPC分类】E01D21/10
【公开号】CN205259075
【申请号】CN201521087469
【发明人】高峰, 邹江华, 龚文璞, 杜炳明, 唐颖, 李骏毅
【申请人】重庆建工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