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62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盒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使用者扳扣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自己动手制作(DIY)的风气渐盛,一般家庭一般都拥有各种各样的手工具或零件,面对种类繁多的工具零件,具备一个可收纳放置手工具或零件的工具盒很有必要,而工具盒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其方便性。目前,常见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请参阅图5所示,其扣合件采用由下往上的扳扣方式;请参阅图6所示,这种常见的工具盒在使用时,该工具盒放置在一个平面,而工具盒的扣合件就会贴近平面,因此这种结构不利于扳扣;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想打开盒体时,就需要先将工具盒本体向上抬起一个角度,使用者才能接触到工具盒扣合部的开关,进而扳开扣合件。这样开启盒体就需要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因此,就整体而言,这种常见结构确实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也可以说这种常见结构相当不具有实用性,非常需要进行改良。
开启盒体的动作好象是微不足道,实际上会间接影响到整体作业的流程。由于常见的工具盒多采用由下往上扳开的方式,所以常有以下情事发生使用者在取用、收拾工具时,因配戴手套、手部沾染油污,这些都会降低手部的敏感度;另外,如果该常见的工具盒放在任一平面时,其扣合部就会贴近该表面,从而使手部更加难以着力,这样,就需将工具盒本体往上抬起,才能够开启该扣合部。然而,如果工具盒过重或只能用单手操作时,则使用者若想开启盒体,就必须先费力的抬起盒体,这样就会造成使用者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将工具盒倒置,使用常见的扣合件,可以达到由上往下扳扣的作用。但是,除了同样会面临需要搬动盒体的问题外,这种做法还会造成盒中的物品脱落散置、次序错乱。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工具盒的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工具盒的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工具盒的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依据一般人惯用的向下施力方向,使工具盒由上而下的扳扣方式,使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更有利于整体流程作业,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主要为一工具盒本体,其包括一盒体和一扣合部;该盒体由上盒盖和下盒盖组成;该上、下盒盖的一侧端设有一扣合部,其主要包括一抵固端及一卡扣片,其中抵固端接设于上盒盖,并于外侧缘形成有一抵固凸体,其中卡扣片是由下盒盖延设置的片体,其内侧缘形成有一相对于抵固凸体的卡扣凸体,将抵固端和卡扣片相互扣合,使该扣合部形成一由上往下扳扣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所述的抵固端上缘形成一凹部。当扳扣该扣合部时,供手部伸入其中由上而下的扳开卡扣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其主要结构为一工具盒本体,该工具盒本体由一盒体和一扣合部所组成。
其中所述的盒体主要由上盒盖和下盒盖组成,在上、下盒盖的一端面设有一扣合部,该扣合部是用于盒体锁扣的装置。该扣合部由抵固端与卡扣片组成,其中抵固端接设在上盒盖,卡扣片延设形成于下盒盖的相对位置。
其中抵固端在外侧缘形成一抵固凸体,并在该抵固端的上缘形成一凹部;其中卡扣片在内侧缘设有相对于抵固凸体的卡扣凸体。当抵固端与卡扣片扣合时,抵固凸体与卡扣凸体会相互抵扣,而抵固端的略凹处,则会与该卡扣片形成一凹部。当需开启盒体时,该凹部可供手部伸入其中、由上而下的扳开卡扣片。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便于使用者扳扣的结构。其主要结构为一工具盒本体。该工具盒本体由一盒体和扣合部所组成。该扣合部主要包括一抵固端和一卡扣片,将抵固端与卡扣片相互扣合时,可使盒体闭合,而该二者扣合处的上端也会形成一凹部,从而提供使用者一个着力点,可由上而下扳扣。本实用新型是依据一般人惯用的向下施力方向所能生成的较大作用力,从而使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和省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项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创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工具盒的结构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以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克服了现有的工具盒的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依据一般人惯用的向下施力方向,使工具盒由上而下的扳扣方式,使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和省力。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工具盒的结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且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确实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作动图;图5是常用工具盒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常用工具盒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常用工具盒的局部剖面作动图。
1、具盒本体2、盒体 21、上盒盖22、下盒盖, 3、扣合部31、抵固端311、抵固凸体 32、卡扣片 321、卡扣凸体3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请参阅图1,这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主要为一工具盒本体1,该工具盒本体1由一盒体2和扣合部3所组成。其中盒体2主要由上盒盖21和下盒盖22所组成,上盒盖21和下盒盖22的一侧端相枢设,另一侧端设有一扣合部3,是用来锁扣盒体的装置,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该扣合部3由抵固端31与卡扣片32组成,其中该抵固端31接设在上盒盖21上,而该卡扣片32则延设形成于下盒盖22的相对位置。
另外,该抵固端31在外侧缘形成有一抵固凸体311,并在该抵固端31的上缘形成一凹部33;而该卡扣片32在内侧缘设有相对于抵固凸体311的卡扣凸体321。
当抵固端31与卡扣片32扣合时,抵固凸体311与卡扣凸体321会相互抵扣,而抵固端31的略凹处,则会与该卡扣片32形成一凹部33;如图4所示,当欲开启盒体时,则该凹部33可以用于手部伸入其中、由上而下的扳开卡扣片32。
开启盒体的动作好象是微不足道,实际上会间接影响到整体作业的流程。请参阅图5,由于常见的工具盒多采用由下往上扳开的方式,所以常有以下情事发生即使用者在取用、收拾工具时,因配戴手套、手部沾染油污,这些都会降低手部的敏感度;又如图6、7所示,如果该常见的工具盒放在任一平面时,其扣合部就会贴近该表面,从而使手更加难以着力,这样,就需将工具盒本体往上抬起,才能够开启该扣合部。然而,如果工具盒过重或只能用单手操作时,则使用者若想开启盒体,就必须先费力的抬起盒体,这样就会造成使用者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将工具盒倒置,使用常见的扣合件,可以达到由上往下扳扣的作用。但是,除了同样会面临需要搬动盒体的问题外,这种做法还会造成盒中的物品脱落散置、次序错乱。然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上而下的扳扣方式,是依据一般人惯用的向下施力方向,这样能够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使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和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工具盒本体和一扣合部;该工具盒本体是由上盒盖及下盒盖组成,该上、下盒盖的一侧端设有一扣合部;该扣合部主要包括一抵固端及一卡扣片;该抵固端接设于上盒盖,并于外侧缘形成有一抵固凸体;该卡扣片则是由下盒盖延设置的片体,其内侧缘形成有一相对于抵固凸体的卡扣凸体;抵固端及卡扣片相互扣合,该扣合部设计为由上往下扳扣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盒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抵固端上缘形成一凹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具盒的改良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便于使用者扳扣的结构。其主要结构为一工具盒本体。该工具盒本体由一盒体和扣合部所组成。该扣合部主要包括一抵固端和一卡扣片,将抵固端与卡扣片相互扣合时,可使盒体闭合,而该二者扣合处的上端也会形成一凹部,从而提供使用者一个着力点,可由上而下扳扣。本实用新型是依据一般人惯用的向下施力方向所能生成的较大作用力,从而使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和省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项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创作。
文档编号B25H3/02GK2715927SQ20032010131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