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锤用冲击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221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锤用冲击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施工用的凿子,具体属于一种供电锤用的冲击凿。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由于经常要埋设各种管道和布设各种电线等,而需要在水泥壁面、砖石墙面等处进行开槽、挖沟、打矩形洞等作业。目前,手工持凿用锤敲打的方式已经被电锤所取代,作为电锤附件的冲击凿经电锤端部的固定套筒固定后,利用电锤的锤击功能进行开槽、挖沟、打矩形洞作业,比手工作业省时省力质量好。由此可见,冲击凿的结构形状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作业效果,现有公知技术中冲击凿的结构形状如图1、图2所示,两图中均省略了凿杆4的下部形状,而只示意性地画出了作为冲击凿工作部位的端部。
图1示出了这种冲击凿的主视结构,图2是图1的左视图,凿头1顶端的剖面形状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尖端8是冲击凿最先接触工作对象的部位,因此,需要经常保持它的锋利。尖端8线性化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6呈直角2过渡;三角形的斜边5与凿的前后平面3呈弯折状53过渡,即斜边5形成的斜面与冲击凿平面3为两个互为交叉的平面。由于上述结构形状的原因,这种冲击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缺陷电锤锤击时,颤动激烈,施工人员很难控制住冲击凿尖端8的走位,从而导致槽、沟边线不直,增加了无用功;另外,冲击凿在施工过程中易被作业面卡死,而这种现象对电锤的使用寿命是非常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新型的电锤用冲击凿,这种冲击凿作为电锤的附件,在水泥壁面、砖石墙面等处进行开槽、挖沟、打矩形洞等作业时,工作平稳,施工人员能比较方便地控制住冲击凿尖端的走位,槽、沟、洞边线整齐;冲击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被作业面卡死,有利于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这种电锤用冲击凿的结构包括凿杆,凿杆一端形状与电锤端部的固定套筒上的形状和固定孔匹配,另一端为扁平状的工作端部,其特征是凿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呈弧角过渡;从凿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开始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且前后平面间的厚度渐增。
具体实施时,以凿尖端为角顶,前后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小于5度,以确保冲击凿为薄型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冲击凿形状在公知技术中还未见报道和使用,它与现有技术的冲击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现有技术的凿头剖面形状呈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与凿的前后平面呈弯折状过渡,因此,在电锤的锤击下,冲击凿的工作端部会出现如下现象三角形的尖端锤击作业对象时,由于工作面积相对较大,实际上还是停留在锤击的效果上,因此,颤动自然就比较激烈,施工者不易控制,残渣细小灰尘多,这好比鞋匠用此凿去切割胶鞋底;再则,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呈直角状过渡,这就造成在作业时,被作业对象例如水泥块、砖块等残渣无法从冲击凿的侧部顺畅地排出,因此,不但工效低、费时费力,而且冲击凿还非常容易在施工过程中被作业面卡死。本发明通过改变冲击凿的厚度、凿端部及锋利顶边以下的形状,达到了使用稳定、施工控制方便、排渣顺畅灰尘少,以及冲击凿在电锤锤击下不易被作业面卡死的目的。


图1为现有技术冲击凿的工作端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4中的序号分别表示凿头1,直角2,凿平面3,凿杆4,斜边5,侧壁6,锋利顶边7,尖端8,弧角21,前平面31,后平面32,凿杆41,侧壁61,锋利顶边71,凿尖端81。
参见图1,图2。这种电锤用冲击凿的结构包括凿杆41,凿杆41一端形状(图中未画出)与电锤端部固定套筒上固定部位的形状和固定孔相匹配,由于是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进一步展开叙说。另一端为扁平状的工作端部(也是本发明的创新部位),其凿尖端81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1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61呈弧角21过渡;从凿尖端81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1开始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且前后平面31、32间的厚度渐增。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的意思是指锋利顶边71的近侧壁与前平面31属于同一个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消了现有技术的凿头剖面形状呈三角形的结构。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冲击凿的厚度应该越薄越好,只要制作材料强度允许,一般来说以凿尖端81为角顶,前平面31与后平面32所形成的夹角a应小于5度,而现有技术的夹角均大于5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锤用冲击凿,其结构包括凿杆(41),凿杆(41)一端形状与电锤端部的固定套筒上的形状和固定孔相匹配,另一端为扁平状的工作端部,其特征是凿尖端(81)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1)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61)呈弧角(21)过渡;从凿尖端(81)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1)开始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且前后平面(31、32)间的厚度渐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车,其特征是以凿尖端(81)为角顶,前后平面(31、32)所形成的夹角(a)小于5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电锤用冲击凿,其凿杆一端形状与电锤端部的固定套筒形状和固定孔相匹配,另一端为扁平状的工作端部,其特征是凿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呈弧角过渡;从凿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开始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且前后平面间的厚度渐增。具体实施时,以凿尖端为角顶,前后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小于5度。本发明通过改变冲击凿的厚度、凿端部及锋利顶边以下的形状,达到了使用稳定、施工控制方便、排渣顺畅灰尘少,以及冲击凿在电锤锤击下不易被作业面卡死的目的。
文档编号B25D17/02GK1911603SQ20061005315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2日
发明者朱清明 申请人:朱清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