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28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常用的汽车钢圈修复机在修复汽车钢圈时,通常将汽车钢圈装在主轴上,且通过汽车钢圈卡爪盘固定,汽车钢圈的内侧没有支撑装置,所以在修复汽车钢圈力量过大时,汽车钢圈单边受力,容易将力传递到轮副,使轮副变形,不仅没有修复好汽车钢圈, 还使得汽车钢圈变形更加严重。因此,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以改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可以防止汽车钢圈的轮副变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用于支撑汽车钢圈的内侧,包括底座、连接座、二第一连杆、二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汽车钢圈内侧的连杆座,所述连接座、所述二第一连杆、所述二第二连杆及所述连杆座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同侧,所述二第一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杆座,所述二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在所述连杆座上的一端,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底座设有通孔及分布于所述通孔周围的枢接第一枢接部,所述二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设有凹槽,所述二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杆座设有凹口,所述二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连杆座的一端位于所述凹口内。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杆于枢接于所述连杆座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连接座设有开孔及分布于所述开孔周围的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枢接部。所述二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所述二第二连杆平行设置。所述连杆座具有抵靠面,所述抵靠面抵靠汽车钢圈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设有所述二第一连杆及所述二第二连杆,使得所述连杆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可以保证所述连杆座的抵靠面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变,以更好的支撑汽车钢圈的内侧,保证汽车钢圈在修复受力的过程中轮副不变形。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的立体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附图标记含义附图标记含义附图标记含义1底座11通孔12第一枢接部121凹槽2第一连杆21第二枢接部3连杆座31凹口32抵靠面4第二连杆5连接座51开孔52第三枢接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用于支撑汽车钢圈的内侧,其包括底座1、二第一连杆2、支撑汽车钢圈内侧的连杆座3、二第二连杆4以及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所述二第一连杆2、所述二第二连杆4及所述连杆座3位于所述底座1的相同侧。所述底座1设有通孔11及分布于所述通孔11周围的枢接第一枢接部12。所述第一枢接部12设有凹槽121。所述二第一连杆2 —端位于所述凹槽121内,并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12,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杆座3。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杆2于枢接于所述连杆座3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部21。所述二第一连杆2平行设置。所述连杆座3设有凹口 31,所述二第一连杆2枢接于所述连杆座3的一端位于所述凹口 31内。所述连杆座3具有抵靠面32,所述抵靠面32抵靠汽车钢圈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杆4 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21。所述二第二连杆4平行设置。所述二第二连杆4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设有开孔51及分布于所述开孔51周围的第三枢接部52,所述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枢接部52。由于在所述连杆座3与所述连接座5之间设有所述二第一连杆2及所述二第二连杆4形成四连杆结构,可以保证所述连杆座3在沿箭头所指方向升降的过程中,其抵靠面32 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变,以更好的支撑涨紧汽车钢圈的内侧,保证汽车钢圈在修复受力的过程中轮副不变形。综上,本实用新型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设有所述二第一连杆及所述二第二连杆,使得所述连杆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可以保证所述连杆座的抵靠面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变,以更好的支撑汽车钢圈的内侧,保证汽车钢圈在修复受力的过程中轮副不变形。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用于支撑汽车钢圈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连接座、二第一连杆、二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汽车钢圈内侧的连杆座,所述连接座、所述二第一连杆、所述二第二连杆及所述连杆座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同侧,所述二第一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杆座,所述二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在所述连杆座上的一端,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通孔及分布于所述通孔周围的枢接第一枢接部,所述二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设有凹槽,所述二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座设有凹口, 所述二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连杆座的一端位于所述凹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杆于枢接于所述连杆座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开孔及分布于所述开孔周围的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枢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所述二第二连杆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座具有抵靠面,所述抵靠面抵靠汽车钢圈的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钢圈内侧涨紧装置,用于支撑汽车钢圈的内侧,包括底座、连接座、二第一连杆、二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汽车钢圈内侧的连杆座,所述连接座、所述二第一连杆、所述二第二连杆及所述连杆座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同侧,所述二第一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杆座,所述二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在所述连杆座上的一端,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从而可以防止汽车钢圈的轮副变形。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2155821SQ20112019731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杨仲谋, 胡世光, 邓应平 申请人:中山市呔铃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