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枢转锁部件的机动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73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枢转锁部件的机动车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机动车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掣子和用于锁定该掣子的锁爪。



背景技术:

机动车锁、尤其是机动车门锁通常包括至少一个锁板或具有锁板的锁壳,锁板通常由布置在锁壳中的金属制成,锁定机构位于锁板上。锁板通常配备有入口槽以容纳锁栓。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安装螺栓的可转动的掣子。锁定机构还包含锁爪,掣子可通过该锁爪被锁定。

机动车锁的掣子通常具有由负载臂和掣子臂形成的叉形入口槽,其中机动车门或翼、例如发动机罩或行李箱盖的锁栓在门或翼被关闭时进入该入口槽。在掣子臂的辅助下,锁栓随后使掣子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如果掣子已到达关闭位置,则经由锁爪锁定在该位置。锁栓再不能离开掣子的入口槽,因为它被负载臂阻止。该锁定位置被称为主锁定位置。

有些机动车锁具有第二锁定位置,即所谓的预锁定位置。预锁定位置的目的是如果相关的门或者翼在关闭期间未到达主锁定位置则拦截该门或翼。

因此,在预锁定位置,掣子未完全关闭。然而,掣子的打开运动已被锁爪阻止。将锁爪容纳在该位置的掣子区域因此也被描述为预锁。最后,在主锁定位置,掣子被完全关闭。因此,预锁是打开状态和主锁定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并且出于安全原因而设置。

连接到锁板或锁壳的壳体保护锁部件免受外部影响。在机动车门锁中,机动车锁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到车门:在机动车门的外部基本上只能看到用于安装锁栓的入口槽。由于机动车门是基本封闭的,作为壳体和机动车锁的内部的入口槽的外部开口通常不会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例如水分等而引起值得注意的问题。但是,可发生的是,例如由于磨损的窗密封件而出现雨水漏到机动车门内部并且因此还会到达机动车锁的壳体。在夏季,这样的雨水也可以蒸发并导致机动门内、即机动车锁的壳体外部的空气湿度增加。

在密封的情况下,可由于现有机动车锁中的渗透性水分而造成问题和损害。但是,提供额外的橡胶密封件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上述特征可以单独组合或与根据下文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机动车锁。

具有主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机动车锁帮助解决了所述任务。有利的实施方式来自于从属权利要求。

一种机动车锁包括掣子和用于锁定掣子的锁爪,以及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该第一锁部件可在外部经由壳体的通路与可动的第二锁部件连接和/或可经由壳体的通路与可动的第二锁部件相互作用,其中,向上伸出/突出的护套围绕所述通路被第一锁部件覆盖。

“护套”是指类似壁部的、尤其是在邻近该通路的壳体的上表面上围绕通路向上伸出的环绕部。护套可具有内衬或壳、尤其是圆形的形状。

“通路”是指壳体即壳体壁中的开口,该开口例如用于可枢转的锁部件的销、轴线或轴。

“在外部”是指,尤其在安装和准备就绪可运行的状态下,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处于壳体的外部,即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在外部”是指保护壳的外面,因此暴露于壳体外面的外部环境条件。外壁尤其是暴露于这些外部环境条件即温度、空气湿度、辐射和/或机械冲击的壳体的一部分,其中,外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机动车锁不受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机动车锁的壳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并连接到锁板或锁壳。如果壳体包括单个部件,则外壁对应于该壳体。

第二可动锁部件尤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这可以包括所述通路的内部。

第一枢转锁部件可以是杆或进行力传递和运动传递的其它部件,其可以绕轴线、在此尤其是通路轴线枢转。第一锁部件优选是机动车锁的锁定杆。

可动的锁部件可以是可线性移动的或可转动的部件,其可传递力、力矩/转矩或运动。

“经由通路连接”是指第一和第二锁部件经由另一部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使得所述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贯穿通路。例如,第一锁部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通路延伸到壳体的内部。第二锁部件也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通路向外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另外,例如,第一锁部件可布置在外部,第二锁部件布置在内部且另一部件布置在通路中,从而使全部三个部件都相互连接。可以通过牢固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粘接,互锁(例如借助于弹簧-槽连接或借助于锁定连接),和/或通过摩擦(例如通过压配合)来实现连接。

“经由通路相互作用”是指第一和/或第二锁部件的部分以这样的方式经由另一部件即前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延伸穿过通路:使得这些部件布置在通路内的区域起到传递力、转矩和/或运动的作用。例如当第一锁部件的销形突起穿过通路并将第一锁部件的转动传递到以防转动方式与处于壳体内的销形突起连接的第二锁部件时就是如此。

“向上伸出”是指物体从壳体向外或向壳体外壁的外侧伸出。向上因此对应着向外,即远离壳体或壳体的外壁。

“围绕通路伸出的护套”是指通路的边缘区域中的、在壳体外侧或外壁上的升高部或凸起,其向外或向上延伸,例如类似山带围绕山谷。护套通过尤其是以壁状方式形成,如壁状突出部。

“被第一锁部件覆盖”是指第一锁部件尤其是平行于壳体的外侧或壳体的外壁地覆盖所述伸出的护套,覆盖。

由于护套围绕通路向上伸出,其还被第一锁部件覆盖,可以特别有效地抵制湿气和渗入壳体的水例如雨水经通路向壳体的渗透。只要壳体上的水的流入量超过排出量,则壳体的外侧上的水——其否则可直接渗入所述通路——被护套截留并被一定程度地阻挡。因此可设置橡胶密封件作为附加的部件。

优选地,向上伸出的护套完全地或紧密地围绕通路和/或第一锁部件完全覆盖伸出的护套。由此可以获得特别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部件和第二锁部件一起紧密邻近所述壳体的至少三个和/或最多五个不同侧面。

不同的侧面是指具有不同方向的侧面。侧面是例如通路的内壳表面。因此横截地即尤其是在横截面中观察侧面,其经过/包含通路轴线并垂直于横截面轴线。

“紧密相邻/邻近/邻接”是指两个表面——即壳体的表面与第一或第二锁部件的表面——相互直接(接触)和/或在二维维度具有非常小的间距以获得部分地二维重叠或至少形成小于一毫米的间隙,该间隙非常窄使得液体水在正常大气压下不能流过,因此由于粘附力被保持在间隙中。

尤其是,壳体和/或锁部件由塑料制成。因此,可以在两个表面紧密相邻的位置特别容易地抵制水在狭窄间隙中的渗透或前进。优选的间隙宽度为最大十分之五毫米,优选最大十分之三毫米,最优选地最大十分之一毫米。

由于第一锁部件和第二锁部件在壳体的至少三个和/或最多五个不同的侧面邻接在一起,这可以特别有效地阻止雨水渗透到壳体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不同的侧面在横截面中定向成平行于通路轴线,相互成直角或基本上直角和/或彼此连续地邻近。

侧面也可以是弧形/拱形或弯曲的形状,因此一直线确定侧面的从弧形或曲线的起点到弧形或曲线的终点的方向,该侧面与另一侧面成直角或基本成直角和/或与另一相邻侧面连续地邻接。

平行于通路轴线的横截面尤其涉及经过通路轴线并垂直于横截面轴线的横截面。

“连续邻近”是指一个侧面尤其是直接地接近相邻的侧面。因此,连续相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侧面链。

通过朝向彼此成直角或基本成直角地定向的侧面,渗入的水必须至少一次克服重力移动通过间隙,以便进入构成特别好的屏障的壳体的内部。连续相邻的侧面可产生尤其是迷宫式的和/或交织的和/或曲折形状的间隙,当然这也特别有效地抵制渗入水通过。因此产生特别有效的密封效果而无需设置橡胶弹性密封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部件从上方即在外部呈u形地包围护套,和/或紧密邻接在至少三个和/或最多四个壳体侧面上。

来自上方的u形包括反转的‘u’。因此不仅被护套通过高台上的第一锁部件阻止水渗入壳体,而且还通过护套在两个侧面上的紧密邻接而流下高台。因此在没有橡胶弹性密封件的情况下实现特别有效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锁部件紧密邻接到壳体的至少一个和/或最多三个侧面。尤其是可因此形成壳体的内表面上的额外的水屏障,其能够特别有效地密封。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部件和第二锁部件紧密邻接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和/或以c形特别经由通路包围壳体。

因此可以特别容易安装地设定在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紧密邻接,为了特别好的密封效果,通过例如第二锁部件在通路轴线方向上移动到第一锁部件上以便优选地摩擦和/或互锁连接。此外,提供三个相邻的侧面有助于特别有效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路——即通路的朝向转动轴线的壳表面/外表面——和/或护套是旋转、即关于通路的通路轴线旋转对称地成形。即使第一和/或第二锁部件进行枢转运动,仍可以获得特别有效的水和湿气密封。特别是,在低的制造成本下,可以避免护套或通路中的开口——水可以经由大的表面横截面中壳体的内部的方向上通过该开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部件和/或第二锁部件成形为关于通路轴线旋转对称地在侧面上紧密邻近壳体。

另外,通过第一和/或第二锁部件和/或另一锁部件的枢转运动,可以获得特别有效的水和湿气密封。尤其是,位于通路中的部分可以特别有效地辅助密封并可避免促进水的流入的开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外表面的紧密邻接的侧面中的第一侧面——其垂直于通路轴线延伸——沿通路轴线的圆周方向与护套接界,和/或布置在壳体的具有壳体特定壁厚的区域中。

壳体特定壁厚是跨壳体确定的壳体壁的标准厚度,其存在于壳体的主要部分以及尤其是没有特别的应力状况或连接的较大表面上。

如果水从上方或外部接触壳体,水将通常收集在尤其是第一侧面上。由于锁部件已经紧密邻接在该表面上,这可以反作用于先前已经渗入的水,即在与通路距离很远处。

在一实施方式中,紧密相邻的侧面中的第二侧面对应于护套的周向外表面。因此可以不仅通过向上伸出的外表面自身,而且通过锁部件的邻接特别有效地阻止渗透的水。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侧面对应于指向伸出的护套的上方的高台。

“高台”是指主体的明显高于环境或其它部分的表面。这里高度是指在围绕通路的周边区域中的到壳体的外壁或外壁表面的距离。高台基本上位于护套的外侧面、即上侧面上。

因此便于包围紧密相邻的锁部件并获得特别高的密封。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围绕通路的伸出的护套的高台形成封闭的负载线和/或负载表面。

通过围绕通路的高台形成的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的封闭负载线是在例如该高台形成弧形或弯曲的高台表面和甚至第一枢转锁部件的表面时存在,尤其是完全覆盖高台,被支承在高台上。然后负载线或接触线是封闭的,即围绕通路没有未连接的线端部,例如是一个圆。弧形的或弯曲的高台表面基本上在围绕通路的转动方向上与横截面相关,即处于由通路轴线横跨和垂直于通路轴线的水平上的横截面。

具有围绕通路的高台的第一枢转锁部件的封闭负载表面是例如当高台形成均匀的高台表面时,第一枢转锁部件的尤其是完全覆盖高台的均匀表面被支承在该高台上。由两个封闭承载线限定的负载表面则是例如具有外部和内部圆弧的环形。特别是,封闭的负载表面不通过围绕通路的角度段分成数个独立的封闭负载表面。

具有围绕通路的高台的第一枢转锁部件的封闭的负载表面还在例如高台提供弧形或弯曲的高台表面时存在,其由因此适于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的二维电镀的高台表面支承,优选具有例如与高台表面相当的弧形或弯曲。封闭的负载线和/或负载表面尤其通过第一枢转锁部件和优选通过相互作用和/或连接的第二移动锁部件而与外壁的安装和/或准备就绪可运行的状态相关。

尤其是,当设置第一锁部件与高台或第三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之间的紧密邻接时必须考虑的是,由于制造公差,第三和第一侧面一般不能以直接的二维接触完全围绕通路,因为在关于通路轴线倾斜的部段,第三或第一侧面直接经历与第一锁部件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锁部件优选这样形成:在高台或第三侧面上存在二维承靠,在第一侧面容许间隙。因为关于该方法的紧密邻接也存在最小的间隙,该间隙非常小,以至于尤其在正常的环境压力下、特别由于水在表面上的粘合力而使水被滞留在该间隙中。由于在第一侧面提供紧密邻接段或第一锁部件的臂的宽度——即在通路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仅主要对应于壳体的壁厚或更小,由于伸出部的波动而使间隙增大的效果被保持在特别小。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四侧面对应于通路的壳表面/外表面,即朝向通路轴线的壳表面。即使在第一锁部件的枢转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壳体的特别有效的密封。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五侧面对应于界定通路的壳体内表面。因此可以实现包围第一和/或第二锁部件并获得特别有效的密封。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部件与第五侧面对齐——第五侧面是壳体的内表面,其邻接到尤其是通路的下端——并提供缩进部,第二锁部件紧密邻近该缩进部。

因此,第二锁部件可邻近地并完全地覆盖所述第一锁部件与通路之间的紧密相邻的界面。因此,可以获得特别好的密封效果。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锁部件阻止其进入紧密相邻的界面的水进一步渗透到壳体的内部。尤其是,通路部分地由护套形成,优选地形成第一侧面的表面上方的通路部分。护套基本为l形和/或形成所述通路的延伸部。因此可以特别有效地阻止水的渗透。特别是,第一锁部件具有凹部,其尤其是关于通路居中地和/或关于通路轴线旋转对称地向上敞开,优选比通路的长度或护套的高度更深。源自上方的水可因此被吸收并且通路中的到达第一锁部件与壳体之间的界面的水的体积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穿过具有通路的壳体的剖视图,第一可枢转锁部件通过该通路连接到第二可动锁部件;

图2是具有通路的壳体、第一和第二锁部件的分解图;

图2a是从下面观察的第一锁部件的详细视图;

图3是壳体的详细视图,其中通路暴露在外;

图4是第一和第二锁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在组装之前的详细视图;

图5是第一和第二锁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在组装之后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示出机动车锁的具有壳体3的部段,壳体3可以保护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掣子(未示出)和用于从外部进行锁定掣子的锁爪(未示出)。壳体3包括从外部向内部、即从壳体3的外部向内部延伸的通路2。

通路2的横截面尤其是圆形的,基本上该横截面平行于壳体3的位于通路2的区域中的外壁。优选为环形的、向上伸出——即在位于通路2的圆周区域中的壳体表面上方——的护套7围绕通路2布置,使得通路2自身由护套7形成。

在外部,所述第一枢转锁部件1即杆、尤其是锁定杆被布置成在壳体3的外侧上完全覆盖通路2。这样形成连续的沟槽:第一锁部件1可以尤其是从上方优选以紧密邻近的方式呈u形地包围向上伸出的护套7。

壳体3具有壳体特定的壁厚,如图1所示,该壁厚在远离通路2的区域中恒定。护套7具有基本相等的宽度,即到通路轴线8的径向长度,例如所述壁厚或更小的宽度。

u形臂从围绕通路延伸的第一锁部件1的上方包围护套7,并且护套7还具有基本均匀的或局部更大的宽度。

在第一锁部件的顶部敞口地布置的筒形凹部由该臂包围或形成。凹部的深度尤其比护套7的高度更大。

具体地,第一锁部件1还包括连接部,优选为尤其是平行于通路2的通孔9的形式,因此机动车的乘坐者的启动力或启动运动可以被传递到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1。

第一锁部件1优选地围绕通路轴线8。通路轴线8基本上是通路2的对称轴线。第一锁部件1的下侧的销10紧密邻近通路2的壳表面/外表面。与通路2的下端对齐,即在通路2的内表面或内部壳体表面19的高度上,所述销具有缩进部/缺失部5,所述缩进部具有过渡到销10的柱形部段的过渡部分,直径小于销10的位于通路2中的所述部段的直径。

销10和通路2充当枢转轴承。销10的缩进部5和直径较小的下段是与第二锁部件4的摩擦和/或互锁形式的连接部,即销10的缩进部5和直径较小的下段与第二锁部件形成力锁合和/或形锁合连接。

第二锁部件4优选定向成平行于第一锁部件1。这里指的是二维延伸的平行布置,该二维延伸原则上比沿通路轴线8的方向上的厚度或高度更长或更宽。

第二锁部件4优选地提供连接开口11,其中,销10的下段插入连接开口11以牢固连接。

特别是,第二锁部件4的连接开口11的非旋转对称的横截面轮廓和至少部分地对应的相应横截面轮廓设置用于第一锁部件1的销10的下段,以产生防转动连接。优选提供两个平行表面作为二面体。

优选第一锁部件1包括用于正闭锁到第二锁部件4的一个或两个切口内的一个或两个支承架。优选地设置弹性支承钩17作为支承架(图2a),该支承钩特别地平行于通路轴线8延伸并且可以以有弹力的方式横向锁定到第二锁部件4中。在支承钩17的朝向通路轴线8的一侧,槽被插入销10的下段以使支承钩17能弹回。在支承钩17的端部径向突出的锁定销确保了与第二锁部件4的锁定。

任选地,还可以为第一锁部件1的销10的下段与第二锁部件4的连接开口11之间提供过渡配合,以获得两个锁部件的特别可靠的连接。

图4和5示出了组装前和组装后的第一和第二锁部件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钩17从缩进部5的上方开始延伸和/或延伸到销10的底端以下,其中钩区域用于在销10底端的高度处(与底端对齐地)锁定第二锁部件的底表面。由于支承钩17的长度因此增加,仅需要特别低的组装力或插入力将第一锁部件1简单地手动插入到第二锁部件4内(参见图5)。

销10优选地在缩进部5的上方提供沟槽——上方是指与底端相对——以使支承钩17能够布置成凹进销10的圆周内。因此可以实现销10在通路2内的平滑枢转。

第一锁部件1的销10的下段优选地提供至少两个和/或至多四个、优选刚好三个径向翼20,该径向翼尤其是旋转对称设计和/或在中心、进而在销10的轴线8处合并。尤其是,径向翼20定向在相对于销10的轴线8成0度、120度和240度。因此可以获得特别高的防转动(性能)。

更优选的是,尤其在相对于销10的轴线8成0度、120度和240度的方向提供至少两个和/或至多四个、优选刚好三个支承钩17。特别地,支承钩17布置在径向翼20之间。因此能够进行紧凑的设计。

在例如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锁部件4提供用于第一锁部件1的各支承钩17的专用开口21,尤其是轮廓与支承钩17的外轮廓适配的开口21,使得支承钩17可在组装过程中插入,并且可以在通过具有钩区域的开口21之后形成与第二锁部件4之间的锁定连接。尤其是,当支承钩17的——尤其是具有斜面的——尖端到达第二锁部件的表面时,支承钩17将被推向轴线8,并且由于该斜面而在进入开口21时被连续地抵靠开口21的周向边界移动,支承钩17被弹性地推向轴线8。一旦支承钩17的钩区域通过第二锁部件4的底端表面,弹性变形的支承钩17可朝径向方向移动,使得支承钩17的纵向部分将与第二锁部件4的开口21和/或钩区域的周向表面对齐。

通常,第二锁部件4包括一个平的或平坦的、尤其是平行于相对的上表面的底部表面,所述上表面优选也是平的或平坦的。

优选地,第二锁部件4的连接开口11适合于径向翼20,使得两个轮廓优选地彼此对应,同时在其之间提供一个组装空隙,该空隙特别作为关于轮廓的唯一的几何形状差异。组装空隙可以只允许刚好足够使销10顺利插入到连接开口11内的空隙,尤其是手动力量足够使其顺利插入。由此实现特别快速和容易的组装。此外,能够获得非常可靠的防转动装置。转动力因而通过连接开口11被吸收到径向翼21的连接部并从支承钩17去除以获得支承钩17的更长的寿命和防止第一和第二锁部件轴向松脱的可靠的锁定。

在上面最后七个段落中关于图4和5所示实施例描述的特征代表本发明的可独立要求保护的机动车锁的独立的方面,该机动车锁包括掣子和用于锁定该掣子的锁爪,以及借助于防转动装置和/或锁定就位连接装置与第一枢转锁部件2相连的第二可动锁部件4。

安装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将第一枢转锁部件1放置在壳体3上,销10被放置通过通路2,直到第一锁部件1直接靠在包围通路2的向上伸出的护套7上。

接着,第二锁部件4在连接开口11内部被推到销10的下段上,直到支承架或支承钩17锁入第二锁部件4的槽口。

为了进行设置,可以选择性地通过相关地成形的凹部来设置数个支承位置以确保第一和第二锁部件在壳体3的表面上紧密相邻,并仍然有助于第一和第二锁部件相对于壳体3的适当的可移动性。

在图1中,路径18——水需要采取该路径以从外部进入壳体的内部——以弯曲箭头的形式示出。第一屏障包括第一锁部件与壳体3的外表面的第一侧面12之间的紧密相邻/邻接。下一个屏障包括成直角地相连的、位于第一锁部件1与护套7的周向外表面的第二侧面13之间的紧密相邻。第一锁部件1与第三侧面14或高台6的紧密相邻以及销10与通路2的位于第四侧面15上的壳表面的紧密相邻起到另一屏障的作用。最后的屏障通过第二锁部件4在内部壳体表面19上的紧密邻接形成。

尤其是,具有绕通路轴线8的旋转对称性的全部前述五个侧面12、13、14、15、16上都存在紧密邻接。

因此,即使在锁定杆枢转时,也特别有效地阻止了到达壳体3的水靠近锁定杆,并且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弹性密封元件贯穿到壳体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