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475阅读:1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行业,特别与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薄片结构是诸多电子产品运用最多的部件之一,例如手机、充电宝等等小型化电子设备,薄片结构的类型也有多种,如弹性金属薄片、塑料封边薄片等等;现有市场上的薄片装接方式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工作人员通过镊子抓取弹片,将其放入设备中,由于电子设备的体积小,使得难以精准夹取装配;此外,人工夹取的效率非常低,作业难度大,存在人工疲劳期,不能长时间处于高效的工作状态,尤其是薄片厚度只有0.2mm时,人工难以实现夹取;因此,现有的薄片的装夹方式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实现自动化装夹,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装配难度;此外,本自动装夹机构的通用性强,稳定性好、装配精度高,易满足生产的需求。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包括机架,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位移组件、升降驱动单元及一真空吸附组件;

位移组件,其包括设置机架上的支架、第一电机、第一带轮及覆设在第一带轮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电机装设于支架且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联动所述第一传动带动作;

升降驱动单元,其装接在所述支架设置的第一传动带上,并沿第一传动带运动方向位移;

真空吸附组件,其包括一吸附气缸及吸附块;所述吸附块装设在升降驱动单元的活动杆上;所述吸附气缸与吸附块相接并驱使吸附块吸附薄片;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通电传动,驱动与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带轮转动,联动与第一带轮配合的第一传动带形成传动位移;所述升降驱动单元通过第一传动带运动至薄片上方,并驱使所述吸附块与吸附气缸配合吸附上述薄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置物平台,该置物平台上表面形成有供所述薄片排列放置的装接盘。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平台的下表面设有一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包括分设在机架与置物平台下表面的滑轨、第二电机、第二带轮及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二电机的轴体配合,且第二带轮供第二传动带套设;其中,所述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带轮转动,联动第二传动带运动,以使第二置物平台沿机架上的滑轨滑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感应装置,其包括感应端子及与之相配合的信号接收端子;所述感应端子设置于置物平台下方的机架上;所述信号接收端子设置在升降驱动单元;其中,所述信号接收端子与所述感应端子配合感应,以使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动作升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实现自动化装夹,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装配难度;此外,本自动装夹机构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实现装夹,不易损坏薄片外表,通用性强,稳定性好、装配精度高,易满足生产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活动的置物平台,其与感应装置配合,只需将工件排列于置物平台上的装接盘,真空吸附装置依序将薄片进行装配,与现有技术相较,进一步提升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夹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夹机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位移组件2、升降驱动单元3及一真空吸附组件4;

位移组件2,其包括设置机架1上的支架21、第一电机22、第一带轮23及覆设在第一带轮23的第一传送带24;所述第一电机22装设于支架21且带动所述第一带轮23转动,联动所述第一传动带24动作;

升降驱动单元3,其装接在所述支架21设置的第一传动带24上,并沿第一传动带24运动方向位移;该升降驱动单元3为一升降气缸,亦可为液压气缸等,能够实现升降功能即可;

真空吸附组件4,其包括一吸附气缸41及吸附块42;所述吸附块42装设在升降驱动单元3的活动杆30上;所述吸附气缸41与吸附块42相接并驱使吸附块42吸附薄片;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22通电传动,驱动与第一电机22连接的第一带轮23转动,联动与第一带轮23配合的第一传动带24形成传动位移;所述升降驱动单元3通过第一传动带24运动至薄片上方,并驱使所述吸附块42与吸附气缸41配合吸附上述薄片。

更具体地,还包括一置物平台5,该置物平台5上表面形成有供所述薄片排列放置的装接盘50;所述置物平台5的下表面设有一传送机构6;该传送机构6包括分设在机架1与置物平台5下表面的滑轨61、第二电机62、第二带轮63及第二传送带64;所述第二带轮63与第二电机62的轴体配合,且第二带轮63供第二传动带64套设;其中,所述第二电机62带动第二带轮63转动,联动第二传送带64运动,以使第二置物平台5沿机架1上的滑轨61滑动;还包括一感应装置7,其包括感应端子71及与之相配合的信号接收端子72;所述感应端子71设置于置物平台5下方的机架1上;所述信号接收端子72设置在升降驱动单元3;其中,所述信号接收端子72与所述感应端子71配合感应,以使所述升降驱动单元3动作升降。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其主要包括以下部件:机架1、支架21、第一、二电机22、62、第一、二带轮23、63、第一、二传送带24、64、升降驱动单元3、吸附气缸41、吸附块42、感应端子71、信号接收端子72及置物平台5;

实际装配时,首先,在机架1上设置有滑轨61,在滑轨61上设置一与之相配的置物平台5,该置物平台5的下表面装接第二电机62、第二带轮63及第二传送带64,使得第二电机62工作时带动第二带轮63运动,同时联动第二传送带64传动,最终使得置物平台5跟随位移;而后在机架1上装一个感应端子71;

其次;在机架1上连接有一用于供升降驱动及吸附气缸41位移的支架21;在支架21上设置第一电机22、第一带轮23及第一传送带24,其装设方式与上述第二电机62的装配方式一致(所述第一、第二电机22、62为伺服电机,其能精确传动);

最后,在升降驱动单元3的活动杆30上装设所述吸附块42与信号接收端子72,所述吸附气缸41则与吸附块42相接并驱使吸附块42吸附薄片,上述为自动装夹机构的装配过程;

实际使用时,第二电机62通电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63也同步转动,此时覆设在第二带轮63上的第二传动带64一起运动,并带动置物平台5跟随移动,当置物平台5移动到感应端子71与信号接收端子72对应时,升降驱动单元3收到信号后,带动其活动杆30上的吸附块42对应薄片,同时与吸附块42相接的吸附气缸41动作,使得吸附块42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将薄片吸在吸附块42上;待吸附薄片步骤完成后,第一电机22再次启动,带动具有薄片的升降驱动单元3沿传动带运动至需装设该薄片的工件,再次下降至装设位置后,吸附气缸41内充气,吸附块42即可与薄片脱离,上述为完成一次吸附装夹的过程,而后第一电机22再次驱动回到原位,而置物平台5也同样重复循环工作,直至置物平台5上的薄片完成装夹后,更换下一组的薄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薄片的自动装夹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实现自动化装夹,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装配难度;此外,本自动装夹机构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实现装夹,不易损坏薄片外表,通用性强,稳定性好、装配精度高,易满足生产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活动的置物平台,其与感应装置配合,只需将工件排列于置物平台上的装接盘,真空吸附装置依序将薄片进行装配,与现有技术相较,进一步提升了装配效率。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