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79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结构领域,涉及一种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轴承不断出现。在享受他们给予的便利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机械结构领域,如何在实现轴承可以方便安装的同时,又可以方便取出轴承,并且不损坏轴承,从而增强轴承的利用率,这一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图1所示,现有轴承1安装在现有轴2上之后,如果需要取出轴承1,则需要均布敲击轴承1内圈以达到取出轴承1的目的。

分析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轴承装置(如图1所示)轴承1需要取出时需要均布敲击轴承1内圈来取出轴承1,这样取出轴承1时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仅靠操作者徒手操作敲击该轴承1内圈就有可能导致敲击时会损伤轴2表面,从而导致轴2表面受到磨损而更换轴2;

同时敲击轴承1内圈时有可能误操作敲击到轴承1的外圈,使轴承1外圈受到较大的外力从而使轴承1内圈与外圈受轴向力而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该结构主要应用于机械结构行业。不仅节省了取出轴承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高效的解决了现有轴承取出时轴与轴承容易受力损坏的问题,从而提升了轴承与轴的再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包括轴承取出装置总成、轴和轴承。

其中所述轴承取出装置总成包括固定底盘、顶出螺杆、卡爪、卡爪定位套及卡爪固定销轴。

所述固定底盘中心孔为螺纹孔,周边均布伸出三个连接板;所述顶出螺杆一端为螺杆,螺杆端部有顶尖,另一端为等边六边形结构;所述卡爪一端开有圆孔,另一端伸出卡爪上有凸台;所述轴一端有凹槽。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固定底盘与所述顶出螺杆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顶出螺杆的另一端用气动扳手带动套筒进行旋转来对所述轴进行顶紧;所述卡爪通过卡爪固定销轴与所述固定底盘伸出来的连接板进行连接,同时可以沿所述卡爪固定销轴进行旋转;所述卡爪定位套中心穿过所述顶出螺杆,三个凸出部分用来对三个固定的所述卡爪来进行限位,以此保证取出所述轴承时三个所述卡爪能够卡在所述轴承内圈上不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轴承取出装置所述顶出螺杆上有顶尖,所述轴上有凹槽,保证所述顶出螺杆与所述轴顶紧时不会顶偏,所述卡爪在所述轴承圆周范围内均匀分布,保证所述轴承在被取出时受力均匀,方便取出,所述卡爪爪尖部分为凸台结构,保证所述卡爪取出所述轴承时受力点是在所述轴承内圈上,不会损坏所述轴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轴承与轴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取出轴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出装置总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爪定位套截面示意图。

其中,1-现有轴承;2-现有轴;21-轴承取出装置总成;22-轴承;23-轴。

其中轴承取出装置总成21包括:24-固定底盘;25-顶出螺杆;26-卡爪;27-卡爪定位套;28-卡爪固定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便携式轴承取出装置,包括轴承取出装置总成21、轴承22和轴23。

所述轴承取出装置总成21包括:固定底盘24、顶出螺杆25、卡爪26、卡爪定位套27和卡爪固定销轴28。

所述固定底盘24中心孔为螺纹孔,周边均布伸出三个连接板;所述顶出螺杆25一端为螺杆,螺杆端部有顶尖,另一端为等边六边形结构;所述卡爪26一端开有圆孔,另一端伸出卡爪上有凸台;所述轴23一端有凹槽。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固定底盘24与所述顶出螺杆25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顶出螺杆25的另一端用气动扳手带动套筒进行旋转来对所述轴23进行顶紧;所述卡爪26通过卡爪固定销轴28与所述固定底盘24伸出来的连接板进行连接,同时可以沿所述卡爪固定销轴28进行旋转;所述卡爪定位套27中心穿过所述顶出螺杆25,三个凸出部分用来对三个固定的所述卡爪26来进行限位,以此保证取出所述轴承22时三个所述卡爪26能够卡在所述轴承22内圈上不脱落。

本实用新型轴承取出装置所述顶出螺杆25上有顶尖,所述轴23上有凹槽,保证所述顶出螺杆25与所述轴23顶紧时不会顶偏,所述卡爪26在所述轴承22圆周范围内均匀分布,保证所述轴承22在被取出时受力均匀,方便取出,所述卡爪26爪尖部分为凸台结构,保证所述卡爪26取出所述轴承22时受力点是在所述轴承22内圈上,不会损坏所述轴承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