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一体清废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628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上中下一体清废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上中下一体清废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废模包括上板和中板,上板上设有若干组切刀,中板上设有若干个清废孔,要在底板上安装若干组顶针与所述切刀相对应,由于顶针数量众多,顶针的位置要与切刀的位置以及中板上的请废孔要一一对应,因此,每次上针都需要至少3-4个小时才能完成最终的调校;而每加工一款新的产品,都必须转板,重新上板,上针,然后进行调整,而通常这个周期为1-2周,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调校上面,造成巨大的浪费。

因此,急需提供上中下一体清废模,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以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上中下一体清废模,可以节省上板时间,转板速度快,不用对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上中下一体清废模,包括清废下板、清废中板和清废上板,所述清废下板和所述清废中板通过第一导柱连接,所述清废中板和所述清废上板通过第二导柱连接,所述清废上板上设有若干切刀,所述清废中板上设有若干清废孔,所述清废下板上固设有若干顶针,所述顶针伸入对应所述清废孔内。

较优地,所述清废下板上设有顶针座,所述顶针座内设有弹簧,所述顶针套设于所述弹簧上。

较优地,所述顶针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依次固定在所述清废下板上。

较优地,所述清废中板上设有若干模槽,所述清废孔开设于所述模槽内。

较优地,所述清废下板上设有第一导柱通孔,所述清废中板上设有第二导柱通孔和第三导柱通孔,所述清废上板上设有第四导柱孔,所述第一导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柱通孔和所述第二导柱通孔,所述第二导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导柱通孔和所述第四导柱通孔。

较优地,所述清废下板上设有若干凹槽。

较优地,所述清废上板上设有若干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中下一体清废模,清废下板和清废中板通过第一导柱连接,清废中板和清废上板通过第二导柱连接,清废中板上设有若干清废孔,所述清废下板上固设有若干顶针,所述顶针伸入对应所述清废孔内,在将上中下一体清废模装机之前,已经完成了清废下板、清废中板以及清废上板的精准定位对接,使用时,直接安装固定在机台上即可,节约了上板时间,转板速度快,不用对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中下一体清废模的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废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清废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1-3所示,上中下一体清废模,包括清废下板1、清废中板2和清废上板3,所述清废下板1和所述清废中板2通过第一导柱4连接,所述清废中板2和所述清废上板3通过第二导柱5连接,所述清废上板3上设有若干切刀31,所述清废中板2上设有若干清废孔21,所述清废下板1上固设有若干顶针6,所述顶针6伸入对应所述清废孔21内。清废下板1沿着第一导柱4滑动,清废上板3沿着第二导柱5滑动,顶针6在模具上机之前已经完成对位,直接安装固定在机台上即可,节约了上板时间,转板速度快,不用对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待加工的产品置于清废中板2上,产生的废屑通过顶针6顶出,自动清废,避免了停机清废,提高了生产效率。

较优地,所述清废下板1上设有顶针座7,所述顶针座7内设有弹簧8,所述顶针6套设于所述弹簧8上,弹簧8起到复位顶针6的作用。

较优地,所述顶针6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依次固定在所述清废下板1上。排列好的每一根顶针6对应一个清废孔21。

较优地,所述清废中板2上设有若干模槽22,所述清废孔21开设于所述模槽22内。

较优地,所述清废下板1上设有第一导柱通孔11,所述清废中板2上设有第二导柱通孔23和第三导柱通孔24,所述清废上板3上设有第四导柱孔,所述第一导柱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柱通孔11和所述第二导柱通孔23,所述第二导柱5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导柱通孔24和所述第四导柱通孔。第一导柱4和第二导柱5起到导向作用。

较优地,所述清废下板1上设有若干凹槽13,可以减轻清废下板1的重量。

较优地,所述清废上板3上设有若干通槽,可以减轻清废上板3的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中下一体清废模,清废下板和清废中板通过第一导柱连接,清废中板和清废上板通过第二导柱连接,清废中板上设有若干清废孔,所述清废下板上固设有若干顶针,所述顶针伸入对应所述清废孔内,在将上中下一体清废模装机之前,已经完成了清废下板、清废中板以及清废上板的精准定位对接,使用时,直接安装固定在机台上即可,节约了上板时间,转板速度快,不用对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