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284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冲切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背胶类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电、通讯、电脑、汽车等行业,为了便于贴合使用,通常采用模切方式加工成保护膜、离型膜、双面胶、先剥离型膜组成的四层结构,或保护膜、单面胶、先剥离型膜组成的三层结构。现有的模切方式通常是通过压力机和装有压力装置的机械压合冲切模具,冲切出所需形状。

现有的冲切模具通常是凸模的下端面作为其冲切刃口,凹模的进料口与冲切口的交界处作为凹模的刃口,在进行背胶类产品的冲切时,通过凸模的冲切刃口与凹模的刃口之间相压合,通过压合产生的冲切力将背胶类产品挤压至断裂,完成冲切,但是当背胶类产品的韧性较高时,上述冲切模具会存在无法完成冲切背胶类产品的情况,此时背胶类产品被凸模拉伸,导致损坏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冲切模具,以解决现有冲切模具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冲切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凹模上设有进料口以及供凸模伸入的冲切口,所述进料口的下端面与冲切口相交的位置形成所述凹模的刃口,所述刃口为朝向凸模的尖端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刃口的侧壁倾斜设置,且一端与冲切口的内壁相连接形成所述刃口的尖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与所述内壁之间的夹角α为30°-45°,所述侧壁与所述内壁的连接处到进料口下端面的距离为0.1mm-0.15mm。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凹模上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进料口相互连通且呈十字形的贯穿凹模设置,且所述观察口的下端面与进料口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凹模上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冲切口的第一凹槽,所述凸模穿过第一凹槽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凸模之间形成有盛液空间,所述凸模冲切结束且脱离进料口时,所述盛液空间内的清洁液剂涂布所述凸模的冲切刃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上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凹模内设有连通于外界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出液口。

作为优选,所述凹模上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连通于所述注液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凸模未伸入凹模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动力装置并由所述动力装置驱动向靠近凹模的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冲切口贯穿所述凹模设置,所述凸模冲切结束时,其冲切刃口置于进料口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液剂为清洁剂、离型剂或者润滑剂。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料口的下端面与冲切口相交的位置形成凹模的刃口,且该刃口为朝向凸模的尖端状结构,通过该尖端状结构的刃口,在进行背胶类产品的冲切时,该尖端状结构的刃口可以轻易的对背胶类产品冲切,不会出现因背胶类产品韧性较高,而导致冲切不成功的情况,避免了背胶类产品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冲切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模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模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

1、凸模;2、凹模;3、固定板;21、进料口;22、冲切口;23、第一凹槽;24、出液口;25、注液通道;26、注液口;27、观察口;221、内壁;222、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冲切模具,如图1-3所示,该新型冲切模具包括凸模1和凹模2,在凹模2上设有进料口21以及冲切口22,上述进料口21贯穿凹模2设置,其用于放置背胶类产品(图中未示出),冲切口22同样贯穿凹模2设置,且与进料口21垂直设置,其用于凸模1的伸入。本实施例中,上述凸模1的下端面即为其冲切刃口,进料口21的下端面与冲切口22相交的位置形成凹模2的刃口,该刃口可通过铣削成型,通过冲切刃口和凹模2的刃口的配合,将背胶类产品冲切。

本实施例中,上述凹模2的刃口为朝向凸模1的尖端状结构,通过该尖端状结构,当凸模1下压背胶类产品时,其尖端状的结构能够轻易的对背胶类产品冲切,不会出现因背胶类产品韧性较高,而导致冲切不成功的情况,避免了背胶类产品被拉伸损坏。

可参照图2和图3,上述刃口的侧壁222倾斜设置,且一端与冲切口22的内壁221相连接形成该刃口的尖端部。通过该刃口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凹模2的刃口形成为朝向凸模1的尖端状结构,使得刃口本身的锋利程度增加,进而能够轻易的对背胶类产品进行冲切。

优选的,上述侧壁222与冲切口22的内壁221的连接处位于进料口21下端面的上方。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当背胶类产品被冲切时,背胶类产品由于侧壁222与冲切口22的内壁221的连接处和进料口21下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会使得背胶类产品被绷直,随后通过凹模2的上述刃口,能够更快速的将背胶类产品冲切成型。

更为优选的,上述侧壁222与冲切口22的内壁221之间的夹角α为30°-45°,该夹角α大小的设置,能够达到最佳的冲切效果,如果角度过大,则依旧容易出现拉丝的现象。

上述侧壁222与冲切口22的内壁221的连接处到进料口21的下端面的距离为0.1mm-0.15mm,该距离的设置,能够对上述刃口加以保护,如果距离过大的话,容易造成刃口蹦裂,导致凹模损坏无法使用。

本实施例中,上述新型冲切模具还包括设置在凹模上的观察口27,上述观察口27与进料口21相互连通且呈十字形的贯穿凹模2设置,而且观察口27的下端面与进料口21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便于凹模2的刃口的端部处于同一平面内,进而能够实现对背胶类产品的同时冲切,使得冲切效果更佳。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观察口27可用于对背胶类产品放置时的位置观察,以及对刃口的铣削成型,即在进行刃口垂直于进料口21方向上的铣削时,铣刀可通过观察口27进入进行铣削加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凸模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板3,该固定板3固接有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通过动力装置能够驱动固定板3以及凸模1向凹模2移动,并且使凸模1伸入凹模2的冲切口22,对进料口21内的背胶类产品进行冲切。

考虑到在背胶类产品的模切过程中,由于背胶类产品过厚、粘性过强等原因,易出现粘刀现象(即胶粘住模具刃口),导致二次冲切时出现胶面拉丝、拉胶等不良现象,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在凹模2上表面铣有连通冲切口22的第一凹槽23,且该第一凹槽23位于上述冲切口22的四周设置。上述凸模1穿过第一凹槽23设置,在第一凹槽23与凸模1之间形成有盛液空间,该盛液空间用于放置清洁液剂,具体的,上述清洁液剂为清洁剂、离型剂或者润滑剂。当凸模1冲切结束时,凸模1的冲切刃口会向上脱离进料口21,上述盛液空间内的清洁液剂会持续清洁、涂布、润滑凸模1外表面以及凸模1的冲切刃口,进而解决了现有模切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粘刀现象,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实施例中,当凸模1冲切结束时,其冲切刃口置于进料口21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23下方,进而能够使得上述盛液空间内的多余的清洁液剂不会从冲切口22泄露。

具体的,在第一凹槽23上开设有出液口24,该出液口24开设在第一凹槽23的底面上,在凹模2上开设有注液口26,在凹模2内设有注液通道25,该注液通道25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出液口24和注液口26,上述注液口26连通于外界。通过注液口26、注液通道25以及出液口24,能够随时向第一凹槽23与凸模1形成的注液空间内注入清洁液剂,以便于对凸模1的清洁。

本实施例的上述新型冲切模具在工作时,首先将背胶类产品沿进料口21送入凹模2内侧,随后动力装置控制固定板3下行,带动凸模1沿冲切口22下行,凸模1下端面(即凸模1的冲切刃口)与凹模2的刃口相配合,冲切背胶类产品,由于凹模2的刃口的尖端状结构,能够使得背胶类产品的冲切更加快速。

在上述冲切的过程中,同时外部清洁剂、离型剂、润滑剂等清洁液剂由凹模2侧面的注液口26注入,经出液口24进入凹模2的第一凹槽23内;

随后动力装置带动固定板3上行,固定板3带动凸模1上抬,第一凹槽23内的清洁液剂持续清洁、涂布、润滑凸模1的外表面,并且在凸模1上抬过程中从凸模1与冲切口22之间的间隙流至凸模1的下端面(即冲切刃口),完成对冲切刃口清洁液剂的涂布;当凸模1退至进料口21上侧时,注液口26停止注入清洁液剂;

之后背胶类产品沿进料口21按固定步进向前进料,固定板3带动凸模1下行冲切压、上抬分离,盛液空间内的清洁液剂持续清洁、涂布、润滑凸模1,直至背胶类产品全部完成冲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