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及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08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及机械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及机械手。



背景技术:

在设置有机械手的领域中,通常会涉及到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在注塑行业,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多为卧式结构,这样导致了线路集成盒占用空间大且容易发生碰撞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将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设置在机械手上时,一般采用焊接将其固定,这样在对线路集成盒拆卸时并不方便,此外,一般对线路集成盒进行检修时,需要将线路集成盒拆卸下来,检修完毕还需要重新固定,这样给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及机械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集成盒占用空间大且容易发生碰撞、线路集成盒焊接在机械手上而导致检修和拆卸不方便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及机械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集成盒占用空间大且容易发生碰撞、线路集成盒焊接在机械手上而导致检修和拆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包括集成盒本体,所述集成盒本体包括固定架、观察门和设置在所述集成盒本体内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集成盒本体连接,所述观察门设置在所述集成盒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集成盒本体连接;

所述集成盒本体包括两个长侧面和两个短侧面,两个所述长侧面之间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长侧面的内壁上设有不少于两个的凹槽,所述长侧面上还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短侧面之间相对设置且分别与长侧面连接,所述观察门设置于其中任一个所述短侧面上。

通过采用在集成盒本体的长侧面上设置凹槽,将缆线固定在凹槽内,使得现有的卧式集成盒本体转变为立式结构,节省了线路集成盒所占用的空间,避免了易发生碰撞的情况;通过在线路集成盒上设置固定架使得线路集成盒拆装方便;此外,通过在线路集成盒上设置观察门,方便了技术人员对线路集成盒进行检修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门的一端与所述集成盒本体的外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成盒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门一端设有铰链,所述铰链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观察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集成盒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观察门另一端为锁合端,所述锁合端与所述集成盒本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观察门可以观察集成盒本体的内部,当观察门和第一连接板绕转轴旋转,集成盒本体的内部结构暴露,技术人员可以对集成盒本体内部的线缆进行观察或者检修等。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滑槽,所述集成盒本体的所述短侧面上设有凸起,所述滑槽与所述凸起相适配。

凸起沿滑槽滑行,使得集成盒本体能够平稳地与固定架连接,且在拆装集成盒本体时更加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多个的第一固定部件和多个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两侧。

第一固定部件固定在凹槽的两端用于固定凹槽内的线缆的端头,第二固定部件设置在凹槽的两侧,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可以包括不少于一个的凹,起到对多个凹槽内的线缆进行固定的作用,使得凹槽内的线缆能够整齐且易于发现,当技术人员对集成盒本体内的线缆进行检修时能够清晰明了。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盒本体为长方体结构。

集成盒本体的长侧面为长方体中面积最大的面,将集成盒本体设置在机械手上时,长侧面处于竖直位置,此时,集成盒本体为立式放置,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时,避免了碰撞的情况。

一种机械手,包括上述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所述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与机械手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上设有气动手爪。

通过气动弹簧分别控制抓手完成张合,并使抓手能够以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张合且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当抓手在夹取物件时,对物价具有缓冲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的观察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的集成盒本体与固定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上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集成盒本体;11、固定架;111、滑槽;12、观察门;121、锁合端;13、固定部件;131、第一固定部件;132、第二固定部件;14、长侧面;141、凹槽; 15、凸起;16、安装孔;17、短侧面;2、铰链;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通过采用在集成盒本体1的长侧面14上设置凹槽141,将缆线固定在凹槽141内,并且使长侧面14置于竖直状态,使得现有的卧式集成盒本体1转变为立式结构,节省了线路集成盒所占用的空间,避免了现有的技术中,将凹槽141设置在短侧面17上,使长侧面14 置于水平状态易发生碰撞的情况;通过在线路集成盒上设置固定架11使得线路集成盒拆装方便;此外,通过在线路集成盒上设置观察门12,方便了技术人员对线路集成盒进行检修工作。参考图1-图5,该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包括集成盒本体1,集成盒本体1包括固定架11、观察门12和设置在集成盒本体1内的固定部件13,固定架11与集成盒本体1连接,观察门12设置在集成盒本体1 的外壁上,固定部件13与集成盒本体1连接;集成盒本体1包括两个的长侧面 14和两个短侧面17,两个长侧面14之间相对设置,长侧面14的内壁上设有不少于两个的凹槽141,凹槽141用于放置线缆,长侧面14上还设有安装孔16,两个短侧面17之间相对设置且分别与长侧面14连接,观察门12设置于其中任一个短侧面17上。其中,集成盒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在安装线缆时,用于将线缆从安装孔16内深入至集成盒本体1内,并且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线缆的不同功能以及线缆电连接的部件不同,将线缆从不同的安装孔16内深入,以此区分不同功能和不同分区的线缆;在安装集成盒本体时,需要将设置观察门12的短侧面17向上放置。

观察门12一端与集成盒本体1的外壁铰接,另一端与集成盒本体1可拆卸连接。参考图2和图4,图2中示出了观察门12打开到锁合的过程,观察门12 与集成盒本体1的外壁铰接的一端设有铰链2,铰链2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及连接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转轴23,第一连接板21 和第二连接板22可以通过转轴23进行相对旋转。第一连接板21与观察门12 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2与集成盒本体1固定连接,由于在集成盒本体1被观察门12覆盖的位置设有与观察门12相适配的开口,由此开口可以观察集成盒本体1的内部,当观察门12和第一连接板21绕转轴旋转,集成盒本体1的内部结构暴露,技术人员可以对集成盒本体1内部的线缆进行观察或者检修等。观察门12的另一端设有锁合端121,锁合端121与观察门12铰接,集成盒本体 1上设有与锁合端121相适配的连接座,锁合端121旋转并深入至连接座内,集成盒本体1被锁定,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为圆形的孔状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中空结构且能与锁合端121相适配。

固定架11上设有滑槽111,如图2所示;集成盒本体1的短侧面17上设有凸起15,如图5所示;凸起15与滑槽111相适配,为了将集成盒本体1固定地更加牢固,可以设置多对凸起15及滑槽111。凸起15沿滑槽111滑行,使得集成盒本体1能够平稳地与固定架11连接,且在拆装集成盒本体1时更加方便操作,本实施中的滑槽111为燕尾槽。

固定部件13包括多个的第一固定部件131和多个的第二固定部件132,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31设置于凹槽141的两端,第二固定部件132设置于凹槽141的两侧。第一固定部件131固定在凹槽141的两端用于固定凹槽141 内的线缆的端头,并且根据线缆的不同功能对线缆进行分区,例如:控制手臂移动功能的线缆用同一第一固定部件131进行固定,控制手臂旋转功能的线缆使用同一第一固定部件131进行固定,并且可以将不同的第一固定部件131标记为不同的颜色;第二固定部件132设置在凹槽141的两侧,并且根据线缆控制的不同部件对线缆进行分区,例如:将控制上臂和下臂的线缆使用不同的第二固定部件132进行固定,并且可以将不同的第二固定部件132标记为不同的颜色。第二固定部件132之间可以包括不少于一个的凹槽141,起到对多个凹槽 141内的线缆进行固定的作用,使得凹槽141内的线缆能够整齐且易于发现,当技术人员对集成盒本体1内的线缆进行检修时能够清晰明了。

集成盒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集成盒本体1的长侧面14为长方体中面积最大的面,将集成盒本体1设置在机械手上时,长侧面14处于竖直位置,此时,集成盒本体1为立式放置,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时,避免了碰撞的情况。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机械手,包括上述的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机械手用线路集成盒与机械手电连接。

机械手上设有气动抓手,气动抓手上设有张合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的张合驱动机构为气动弹簧,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动弹簧分别控制抓手完成张合,并使抓手能够以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张合且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当抓手在夹取物件时,对物件具有缓冲保护作用。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