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089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日益增长,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由双列角接触轴承组成,第二代在外滚道上有一个用于将轴承固定的法兰,可简单的将轴承套到轮轴上用螺母固定,使得汽车的维修变的容易,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采用了轴承单元和防抱刹系统相配合,轮毂单元设计成有内法兰和外法兰,内法兰用螺栓固定在驱动轴上,外法兰将整个轴承安装在一起,轮毂又叫轮圈,根据不同车型的特征和需求,轮毂表面处理工艺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大致可分为烤漆和电轮毂轮毂镀两种,普通车型的轮毂在外观上考虑的较少,散热性好是一项基本要求,工艺上基本采用烤漆处理,即先喷涂然后电烤,成本比较经济而且颜色靓丽、保持时间长久,即使车辆报废了,轮毂的颜色依旧不变,很多大众车型轮毂表面处理工艺都是烤漆。

在涉及轮毂的使用时,就涉及到对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进行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轮毂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影响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正常使用,以此也降低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解决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不便于限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壳体的右侧穿插设置有两个插杆,所述插杆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的右侧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齿轮,且两个插杆远离壳体的一端通过板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电机和限位板之间穿插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右侧与插杆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板远离插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弹簧,且两个减震弹簧远离滑板的一端通过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隔板远离减震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且位于隔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壳体内腔的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远离第一卡块的一侧与壳体内腔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二卡块的右侧与第一卡块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二卡块的顶部与齿条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外设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腿分布于底座底部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壳体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可供齿条移动的通孔。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通过对插杆、电机、齿轮、板体、齿条、滑板、减震弹簧、隔板、第一卡块、复位弹簧和第二卡块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进行限位固定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2、该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通过对支撑腿和滚轮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进行移动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和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3、该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通过对限位板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齿条进行限位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4、该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通过对防滑板的设置,达到了增加摩擦力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5、该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通过对复位弹簧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第二卡块进行复位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壳体、3固定架、4挡板、5插杆、6电机、7齿轮、8板体、9限位板、10齿条、11滑板、12减震弹簧、13隔板、14第一卡块、15复位弹簧、16第二卡块、17防滑板、18支撑腿、19滚轮、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8),支撑腿(18)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19),支撑腿(18)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腿(18)分布于底座(1)底部的四角,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2),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可供齿条(10)移动的通孔(20),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壳体(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架(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4),挡板(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防滑板(17),防滑板(17)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壳体(2)的右侧穿插设置有两个插杆(5),插杆(5)靠近壳体(2)的一端贯穿壳体(2)的右侧并延伸至壳体(2)的内部,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齿轮(7),且两个插杆(5)远离壳体(2)的一端通过板体(8)固定连接,壳体(2)的顶部且位于电机(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9),壳体(2)的顶部且位于电机(6)和限位板(9)之间穿插设置有齿条(10),齿条(10)靠近壳体(2)的一端贯穿壳体(2)的顶部并延伸至壳体(2)的内部。

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1),滑板(11)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壳体(2)的内壁接触,滑板(11)的右侧与插杆(5)位于壳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滑板(11)远离插杆(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弹簧(12),且两个减震弹簧(12)远离滑板(11)的一端通过隔板(13)固定连接,隔板(13)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壳体(2)的内壁接触,隔板(13)远离减震弹簧(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14),壳体(2)内腔的底部且位于隔板(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远离壳体(2)内腔的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16),第二卡块(16)远离第一卡块(14)的一侧与壳体(2)内腔的左侧接触,第二卡块(16)的右侧与第一卡块(14)的左侧接触,第二卡块(16)的顶部与齿条(10)位于壳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机(6)与外设的控制器电性连接,外设控制器的型号为mam-100。

工作原理:使用时,操纵外设的控制器,控制电机(6)工作,电机(6)带动齿轮(7)转动,从而带动齿条(10)进行移动,以此方便了对板体(8)移动,以此实现了限位固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便于限位固定的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通过对插杆(5)、电机(6)、齿轮(7)、板体(8)、齿条(10)、滑板(11)、减震弹簧(12)、隔板(13)、第一卡块(14)、复位弹簧(15)和第二卡块(16)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进行限位固定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并且,通过对支撑腿(18)和滚轮(19)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进行移动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和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并且,通过对限位板(9)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齿条(10)进行限位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并且,通过对防滑板(17)的设置,达到了增加摩擦力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

并且,通过对复位弹簧(15)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第二卡块(16)进行复位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汽车轮毂用加工装置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