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泵安全阀弹簧预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3602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泵安全阀弹簧预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装配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泵安全阀弹簧预紧器。



背景技术:

齿轮泵是输送高粘度液体较为理想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粮油、食品、医疗、建材、冶金及国防科研等行业,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而在齿轮泵安全阀安装中,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工作,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齿轮泵安全阀弹簧预紧器,该预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工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泵安全阀弹簧预紧器,包括底座,垂直于所述底座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立柱与所述伸缩杆连接处设有锁死装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焊接在所述伸缩杆的非伸缩部。

优选的,所述压板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下压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接的凹槽,所述凹槽和通孔拼合成球状空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压板连接的一端为与所述球状空腔相适配的球形体,所述球形体嵌入到所述球状空腔内且能实现转动。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均为圆柱体形。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可拆卸为两个对称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杠杆原理压紧装置,省时省力,减少了工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伸缩杆;4、连接杆;5、压板;51、上压板;52、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垂直于所述底座1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活动连接有压板5。

优选的,所述立柱2与所述伸缩杆3连接处设有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为夹紧式或销轴式或齿轮式锁死机构,所述连接杆4焊接在所述伸缩杆3的非伸缩部;所述压板5包括上压板51和下压板52,所述上压板51上设有通孔,所述下压板52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接的凹槽,所述凹槽和通孔拼合成球状空腔;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压板5连接的一端为与所述球状空腔相适配的球形体,所述球形体嵌入到所述球状空腔内且能实现转动,以使所述压板5与零件贴紧;所述上压板51和所述下压板5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51和所述下压板52均为圆柱体形,所述上压板51可拆卸为两个对称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柱2焊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伸缩杆3通过转轴与所述立柱2的顶端连接,并在转轴上设有锁孔并通过销轴进行锁死,所述连接杆4垂直焊接在所述伸缩杆3的非伸缩部下方,所述上压板51包括两个呈对称结构且中间设有球形孔的半圆柱体板,所述两个半圆柱体板和所述下压板52通过四个内六角螺钉与所述连接杆4的球形体连接,所述连接杆4通过球形体可在下压板52中小角度转动,所述两个半圆柱体板拼接在一起可以限制所述球形体的移动,使之只能在所述球状空腔内转动。在齿轮泵安全阀的盖板安装过程中,利用杠杆原理,可调节该预紧器伸缩杆3的长度,便于作业人员施力;握住伸缩杆3的伸缩端进行下压,使压板5的底面与所述盖板上表面接触,然后通过所述连接杆4的球形端转动调节所述压板5,使所述压板5的底面与所述盖板上表面贴合,接着下压使之达到安装要求,然后调节转轴上的锁死装置进行锁死,使所述盖板不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弹起,便于一个人进行安装作业,达到装配要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杠杆原理压紧装置,省时省力,减少了工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