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5450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座,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属于滑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滑座是现代推拉门窗的一种附件,设计用来对门扇窗扇的来回运动,随着现代家居对门窗要求又阔又高,单扇门窗越做越大,但是现有推拉门窗的滑座多数采用单排滑座来使其运行,这样可能会导致大扇门窗在来回运行过程中出现稳定性问题,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对公司或者个人造成一定的损失,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滑座多数采用单排滑座来支撑门窗运行的问题,

提供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包括外壳、内壳、滑动轴承、第一固定轴、第一滑座、第二滑座、连接板、缓冲板、螺钉、螺孔、第二固定轴和滑动螺孔,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有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所述滑动轴承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表面设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有所述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所述缓冲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壳的外表面设有所述螺孔,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所述滑动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轴与所述内壳通过所述螺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均通过滑动螺孔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滑动轴承均采用滑动连接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的底端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滑座通过把单排滑座改为双排滑座使得该滑座在运行的过程中稳定性更高,承重能力更大,解决了现有的单排滑座来支撑的门窗在运行造成稳定性不高的问题,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图中:1、外壳;2、内壳;3、滑动轴承;4、第一固定轴;5、第一滑座;6、第二滑座;7、连接板;8、缓冲板;9、螺钉;10、螺孔;11、第二固定轴;12、滑动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包括外壳1、内壳2、滑动轴承3、第一固定轴4、第一滑座5、第二滑座6、连接板7、缓冲板8、螺钉9、螺孔10、第二固定轴11和滑动螺孔12,外壳1的内表面设有内壳2,内壳2的表面设有滑动轴承3,滑动轴承3的表面设有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6,滑动轴承3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轴4,第一固定轴4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轴11,第二固定轴11的表面设有连接板7,连接7的表面设有螺钉9,螺钉9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缓冲板8,该滑座通过把单排滑座改为双排滑座使得该滑座在运行的过程中稳定性更高,承重能力更大,解决了现有的单排滑座来支撑的门窗在运行造成稳定性不高的问题,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使用。

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螺孔10,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滑动螺孔12。第一固定轴4与内壳2通过螺孔1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11与外壳1和内壳2均通过滑动螺孔12滑动连接,滑动连接可以改变内壳2和外壳1结合时的距离,从而改变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6的滑动距离。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6与滑动轴承3均采用滚轮滑动连接制成。外壳1的底端设有通孔,若干通孔均匀分布在外壳1的底端表面,通孔可以便于清理滑座内部的灰尘等杂物或者便于维修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6。

该装置是一种新型单扇门窗走双轨双排滑座结构,当需要使用该设备时,通过外壳1一端的螺钉9把内壳2通过连接板7中部的缓冲板8与螺钉9固定连接,第一固定4作为撑起内壳2的作用,滑动轴承3表面的第一滑座5和所述第二滑座6可以为机械在运转时提供更稳当的运行空间,滑动螺孔12可以使得内壳2根据实际情况来固定到合适的位置。

该滑座通过把单排滑座改为双排滑座使得该滑座在运行的过程中稳定性更高,承重能力更大,解决了现有的单排滑座来支撑的门窗在运行造成稳定性不高的问题,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