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镜面压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944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车载充电器镜面压合治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器组装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充电器组装过程中的镜面压合治具。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的USB接口面通常为开有USB接口的镜面,镜面上覆盖一层保护膜,现有技术通常利用人工将带有保护膜的镜面组装到车载充电器壳体上,操作员一手拿车载充电器壳体,另一只手将表面带有保护膜的镜片向下按压在车载充电器的胶壳中。这样的组装方式有以下缺点:1,两手按压镜片的两端,容易发生左右手用力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组装后的镜片发生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2,完全依靠操作员的手指力量,体力消耗巨大,容易疲劳,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返修率高,同时装配效率低;3,镜片与覆盖在其表层的保护膜之间容易不吻合,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产品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且能使镜面与保护膜之间无气泡的镜面压合治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充电器镜面压合治具,包括底座、可使车载充电器壳体底部向下稳定放置的下模、可上下移动地对应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以及可反复带动上模下降将镜面压合在充电器壳体顶部、且在压合后带动上模上升的上模移动系统,还包括控制上模移动系统的上升、下降距离及下降停留时间的PLC控制系统;

所述底座为内部设有PLC控制系统的壳体,底座的上表面突出地设有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通的启动按钮;可容车载充电器顶面露出的下模竖直地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其内腔适配车载充电器圆柱状的外壳设置;

所述上模移动系统包括两块底端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且分别分布于下模两侧的竖板,两块竖板的顶部连接有水平的顶板,顶板上开有通孔,直线气缸对应所述通孔固定在顶板的上表面,气缸杆可伸缩地、竖直向下穿过顶板上的所述通孔,上模连接在气缸杆的底端,上模为直径大于镜面直径的实心圆柱。

所述气缸杆与上模之间设有水平的压板,气缸杆的尾部设有螺纹部,压板上适配气缸杆螺纹部开有螺纹孔,压板螺纹连接在气缸杆的螺纹部上。

压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孔,两根导杆分别穿过对应的导杆孔竖直地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导杆的顶端连接顶板的下表面。

所述导杆对应的设置在每侧竖板的内侧。

下模由下大上小、内腔直径相同、且连通的上圆筒、下圆筒组成。

所述下模为硬质塑胶制成,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中心。

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形的壳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括可车载充电器壳体底部向下稳定放置的下模、对应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以及上模移动系统,使用过程中,将上表面带有保护膜的镜面放置在车载充电头壳体的顶部,然后再将带有镜面的车载充电器壳体底端向下的放入下模中,按压启动按钮,直线气缸气缸杆下行,带动上模压合在镜面保护膜上,将镜面平整地压合在车载充电器壳体内,保证镜面与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各处均平齐,不会发生镜面的一侧超出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另一侧低于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的情况,且能将镜面与保护膜电子之间的空气完全挤压出去,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节约体力,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解释。

图1是实施例车载充电器镜面压合治具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车载充电器镜面压合治具正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下模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描述方便,实施例中,将车载充电器壳体需要安装镜面的一端定义为顶部,与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部相对的另一端定义为车载充电器壳体的底部。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车载充电器镜面压合治具(简称治具),包括底座10、可使车载充电器壳体底部向下稳定放置的下模20、可上下移动地对应设置在下模20上方的上模40、以及可带动上模40往复上升下降的上模移动系统30,还包括控制上模移动系统30上升、下降距离及上升、下降间隔时间的PLC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在PLC控制系统调控下,上模移动系统30带动上模40下降时将镜面压合在充电器壳体顶部且在镜面压好后上升离开充电器壳体顶部。

如图1、图2所示,底座10为长方体形的壳体(也可为上表面为平面的其他形状),PLC控制系统设置在底座10的内部,底座10的上表面突出地设有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通的启动按钮11;下模20竖直地固定在底座10的上表面,其内腔适配车载充电器圆柱状的外壳设置,且可容车载充电器的顶部露出。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下模20由下大上小两个圆筒组成,两个圆筒的内腔直径相同且对应连通,进一步增加下模20的牢固性,下模20为硬质塑胶制成,固定在底座10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上模移动系统30包括两块底端固定在底座10的上表面、且分别分布于下模20两侧的竖板31,两块竖板31的顶部连接有水平的顶板32,顶板32上开有对应下模20的通孔,直线气缸33对应所述通孔固定在顶板32的上表面,气缸杆331可伸缩地、竖直向下穿过顶板32上的所述通孔;上模40为直径大于镜面直径的实心圆柱,固定在气缸杆331的底端。实施例中,气缸杆331的尾部设有螺纹部,气缸杆331与上模40之间设有水平的压板35,压板35上适配气缸杆331螺纹部开有螺纹孔,压板35螺纹连接在气缸杆331的螺纹部上,上模40对应下模20粘接在压板35的下表面,上模40与气缸杆331的连接也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其他方式,比如铆接,直接粘接等。在直线气缸33的带动下,上模40可反复地压合在设置于下模20内的车载充电器壳体顶端,将镜面牢固、平整地压合在车载充电器壳体内,且镜面的上表面与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平齐,同时由于上模40的底面为平整的水平面,再起整体压合到镜面上时,可将镜面保护膜与镜面之间的空气全部压出,确保镜面与保护膜之间紧密贴合无气泡。上模移动系统30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快速夹等其他方式。

为了确保上模40完全水平地压合在镜面上,压板35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孔,两根导杆34分别穿过对应的导杆孔竖直地固定在底座10的上表面,导杆34的顶端连接顶板32的下表面。优选地,为方便操作,导杆34对应的设置在每侧竖板31的内侧。

使用过程中,将上表面带有保护膜的镜面放置在车载充电头壳体的顶部,然后再将带有镜面的车载充电器壳体底端向下的放入下模20中,按压启动按钮11,直线气缸33的气缸杆331下行,推动带有上模40的压板35向下运动至上模40压合在镜面保护膜上,且保压5~7s,将镜面平整地压合在车载充电器壳体内,且将镜面与保护膜电子之间的空气完全挤压出去,最后气缸杆331复位上行,人工取出成品即可。在两个导杆34的作用下,上模40完全水平地压合在镜面保护膜上,保证镜面与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各处均平齐,不会发生镜面的一侧超出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另一侧低于车载充电器壳体的顶端的情况,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节约体力,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