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鞍的固定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56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鞍的固定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夹持固定的固定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速重载货车技术快速发展,60吨级、70吨级、80吨级敞车陆续投入使用,这对于铁路货车技术检查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铁路货车技术检查作业流程,为保障行车安全,在接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车辆轴承异音,需对异音车辆轴承进行检查。进行轴承检查时,一般使用千斤顶在转向架侧架单侧将车辆顶起,为使轴承能自由转动,同时需要将承载鞍和轴承部分离。目前铁路行业内普遍使用钢筋弯制卡具在车身侧架的工艺孔部位将承载鞍与车身侧架卡装固定,存在卡装速度慢、固定不牢靠的问题,而技术检查时间较短,一般只有35分钟左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更加牢靠,作业效率高的方案来固定承载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鞍的固定卡具,以在车辆检修时,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快速可靠固定,从而实现承载鞍与车辆轴承部的快速可靠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鞍的固定卡具,所述固定卡具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座移动以远离或接近所述固定座的游动件,所述游动件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间隔形成用于将所述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夹持固定的夹持空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座和用于安装所述游动件的游动件支架,所述游动件支架与所述固定座垂直固定。

优选地,所述游动件为游动杆,所述固定座为直角固定座,包括底板和垂直连接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游动件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直角固定座的外侧固定,另一端设有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通孔,所述游动杆贯穿所述通孔而指向所述底板。

优选地,所述游动件支架为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且垂直于所述侧板的U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具有内螺纹,所述游动杆为与所述通孔相匹配的外螺纹管,所述游动杆贯穿所述通孔而与所述通孔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游动杆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具有支座。

优选地,所述游动杆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具有用于操作所述游动杆旋转以使得所述游动杆远离或靠近所述底板的操作构件。

优选地,所述操作构件为操作杆,所述游动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操作杆贯穿所述通孔而与所述游动杆垂直。

优选地,所述游动件支架与所述固定座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鞍的固定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鞍的固定卡具具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可以与承载鞍和车身侧架中的一者固定,通过连接于固定支架的游动杆相对于固定座移动,以使得游动杆与固定座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将承载鞍与车身侧架夹持固定的夹持空间,通过上述固定座和游动杆的配合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鞍的固定卡具能够实现承载鞍与车身侧架的快速可靠固定,从而提高了车辆检修作业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鞍的固定卡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鞍的固定卡具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杆 2-游动杆

3-侧板 4-底板

5-游动件支架 6-支座

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朝向车辆外部的一侧和朝向车辆内部的一侧。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鞍的固定卡具,该卡具包括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具有固定座,另外固定支架上还安装有游动件,该游动件能够在固定支架上相对于固定座移动从而远离或者接近所述固定座,以此使得游动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间隔形成用于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夹持固定的夹持空间。

具体地,承载鞍安装在车辆侧架与滚动轴承之间,用于使车体传来的重量平均分配到车辆轴承及轴颈上,以铁路货车为例,车辆侧架内侧具有定位槽,承载鞍卡入定位槽中,另外,在承载鞍上方的车辆侧架的与承载鞍靠近的部位具有侧架工艺台,侧架工艺台在垂直于滚动轴承轴线的方向上水平延伸并相对于车辆侧架向外凸出,对应的承载鞍与车辆侧架相接触的部位具有与侧架工艺台相对应且大致平行的向外凸出的固定台,该固定台形成有最外侧的竖直平面以及底部的水平面,该水平面与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平行,竖直平面与水平面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最外侧和底部分别指的是承载鞍正常安装时,固定台的与车辆侧架相平行的一侧,以及固定台的距离地面最近的部位,上端面指的是侧架工艺台的距离地面最远的端面。

以上述铁路货车的承载鞍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固定卡具固定承载鞍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操作游动件以远离固定座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游动件与固定座之间预留出足够的夹持空间,该夹持空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将侧架工艺台与固定台夹持在内,即,游动件与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大于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与固定台底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然后,将固定座与车辆侧架的侧架工艺台和承载鞍的固定台中的其中一者相贴合,此时,侧架工艺台与固定台位于游动件与固定座之间的夹持空间内,具体地,当固定座与侧架工艺台相贴合时,固定座的内侧面与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贴合,而游动件指向固定台的底部水平面,当固定座与固定台贴合时,固定座的内侧面与固定台的底部水平端面贴合,而游动件指向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

最后,操作游动件朝向固定座移动,以缩短游动件与固定座之间的距离,直至游动件与侧架工艺台和固定台中的另一者贴合,从而将承载鞍的固定台与车辆侧架的侧架工艺台夹紧于游动件与固定座之间,以此实现承载鞍与车辆侧架的可靠固定,具体地,当固定座与侧架工艺台贴合时,操作游动件移动直至游动件与固定台的底部水平面紧密贴合,而当固定座与固定台贴合时,操作游动件移动直至游动件与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紧密贴合。

通过上述固定座和游动件的配合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鞍的固定卡具能够实现承载鞍与车身侧架的快速可靠固定,从而可以将承载鞍与车辆轴承快速分离,进而提高了车辆检修作业的效率。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座和用于安装所述游动件的游动件支架5,所述游动件支架5与所述固定座垂直固定,由此所述游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其他倾斜角度的固定方式相比,这种垂直固定的方式可以缩小所述固定支架的体积,节省所述固定支架的制造耗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支架的具体结构除了可以为上述结构外,还可以具有其他多种结构类型,只要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固定座并能够安装所述游动件,以提供固定座与游动件之间的上述配合关系即可,对于其其他部位的结构特征,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所述游动件例如可以为游动杆2,所述固定座用于同所述车辆侧架工艺台或承载鞍的固定台贴合,针对不同形状的承载鞍固定台和不同形状的车辆侧架工艺台,可以制作与其匹配的固定座,以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铁路货车的承载鞍和车辆侧架为例,所述固定座可以为直角固定座,具体地,该直角固定座包括底板4和垂直连接所述底板4的侧板3,如此,在将所述固定座的内侧面与所述承载鞍固定台的底部水平面贴合或与所述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贴合,更具体地,使所述固定座的底板4内侧面与所述承载鞍固定台的底部水平面或所述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贴合;优选地,为了便于游动杆2的操作,一般使得所述固定座的内侧面与所述承载鞍的固定台贴合,具体地,使得固定座的底板4内侧面与固定台的底部水平面贴合,并使得所述固定座的侧板3内侧面与所述固定台的最外侧的竖直平面贴合,这样可以使得固定座与固定台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固,还可以提高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固定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可以在工艺台的上方操作游动杆2,一般工艺台的上方没有凸出部件的遮挡,并且位置高度更适合人工操作的高度,因此,将固定座与固定台贴合,还可方便操作游动杆2的移动,以此提高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固定的效率;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一端与所述直角固定座的外侧固定,这里,所述直角固定座的外侧指的是直角固定座与承载鞍固定台贴合时朝向承载鞍外部的一侧,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另一端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4的通孔7,以使得所述游动杆2能够贯穿所述通孔7而指向所述底板4。

参阅图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游动件支架5为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4且垂直于侧板3的U型结构,从而所述游动件能够使得所述游动杆2安装于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端部时,该游动杆2可指向所述底板4,具体地,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一端与所述底板4的外侧固定,另一端具有轴线垂直于底板4的圆柱形通孔7,以使得所述游动杆2能够贯穿该圆柱形通孔7,通过操作游动杆2沿着所述圆柱形通孔7的轴线方向移动能够调节所述游动杆2与所述底板4之间的距离,以此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固定。所述游动件支架5可以有多种制作材质,而为了增强其夹持强度,一般地,所述游动件支架5为铸铁制作,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任何多边形,为了在保证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强度的条件下,节省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用材,所述游动件支架5为具有一定厚度例如3mm-10mm的片状结构,此时,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横截面为矩形,在操作所述游动杆2移动时,还需要手持所述游动件支架5,为了提高作业人员手持游动件支架5时的舒适度,一般地,可以使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被手持的部位的表面平滑过渡,例如,将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中间段部位设计成圆柱形。

所述游动杆2安装于所述游动件支架5端部的通孔7内,在操作所述游动件支架5移动以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固定后,需要将所述游动杆2定位在所述通孔7内,这种定位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将所述游动杆2设计成可定位的伸缩杆,该伸缩该上具有定位孔,在通孔7壁上安装有可受按键按压控制的顶针,在需要定位伸缩杆时,通过按压通孔7外壁上的按键以使得顶针伸入定位孔内从而将伸缩杆锁定在通孔7内;再如,更简便地,还可以将通孔7设置为一个圆柱通孔型丝杆连接头螺帽,即,通孔7内具有内螺纹,配套地,将所述游动杆2设置为与所述通孔7相匹配的外螺纹管,由此使得游动杆2贯穿通孔7而与通孔7螺纹连接,在操作游动杆2移动时,直接旋转游动杆2即可,无需额外的锁定操作。

当所述游动杆2被移动至与侧架工艺台的上端面紧密贴合时,即实现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的固定,一般地,为了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并实现游动杆2的快速调节,游动杆2被设计为较细的外螺纹杆,例如用铸铁制造的外螺纹杆,该外螺纹杆的横截面直径为1mm-2mm,一方面能够减轻固定卡具的重量,减小固定卡具的体积,降低其制作成本,另一方便,由于质量减轻,因此有利于提供工作人员旋转操作的便利性,再一方面,由于外螺纹杆的横截面直径较小,因此,操作游动杆2旋转一周的路径变小,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地调节游动杆2向着固定座移动,在此情形下,游动杆2与侧架工艺台相接触的端面面积较小,或者游动杆2与侧架工艺台相接触的面不够平整,从而不利于将承载鞍与车辆侧架夹持固定,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游动杆2的靠近底板4的一端设置支座6,该支座6朝向底板4的一面为面积大于游动杆2横截面面积的平面,通过支座6与侧架工艺台的上表面贴合可以增加游动杆2与侧架工艺台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承载鞍固定时的稳固程度;具体地,该支座6例如可以包括圆柱状主体,该圆柱状主体的底端边缘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圆环形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圆柱状主体的底端端面平齐并共同形成用于与侧架工艺台相贴合的面,该圆柱状主体的顶端中心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向上延伸的螺柱,在游动杆2的底端中心设有与该螺柱相对应的螺孔,由此该支座6可以通过螺柱伸入游动杆2底端中心的螺孔并拧紧于螺孔而与游动杆2连接;由此可以为游动杆2配置具有不同底表面面积的支座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座6还可以与所述游动杆2一体成型制作。

在将游动杆2设计为外螺纹杆时,为了便于游动杆2的旋转操作,可以在游动杆2的远离底板4的一端设置用于操作游动杆2旋转以使得游动杆2远离或靠近底板4的操作构件。

所述操作构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下面给出所述操作构件的其中一种结构,当然,所述操作构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参阅图2,所述操作构件为操作杆1,所述游动杆2远离所述底板4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操作杆1贯穿所述通孔而与所述游动杆2垂直,这样,可以通过手持操作杆1在垂直于游动杆2长度方向的平面上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游动杆2旋转,以使得游动杆2接近或远离底板4。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操作杆1稳定安装在所述游动杆2上,防止在操作所述操作杆1时,所述操作杆1从游动杆2上脱落,所述操作杆1的一端端部沿操作杆1的径向开设有通孔,将长度大于所述游动杆2的通孔的孔径的销轴贯穿所述操作杆1上的通孔而安装于所述通孔内,这样通过销轴的止动作用,可以防止在旋转所述操作杆1时,操作杆1从游动杆2的通孔内脱落;或者在所述操作杆1上径向开设通孔,并且游动杆2的通孔部位还开设有轴线垂直于所述通孔轴线的安装孔,当所述操作杆1贯穿游动杆2的通孔时,操作杆1上的通孔与游动杆2上的安装孔连通,再通过贯穿操作杆1的通孔和游动杆2的安装孔的螺栓和拧紧于螺栓端部的螺母而将操作杆1固定在游动杆2上,由此防止操作操作杆1时,操作杆1从游动杆2上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连接方式至外,所述操作杆1还可以与所述游动杆2一体成型制作,或者与所述游动杆2焊接连接,或者与所述游动杆2通过其他常规方式连接固定。

在所述操作杆1与所述游动杆2分体制作后再通过连接件连接时,将所述游动杆2安装于游动件支架5上的步骤可以为:将所述游动杆2由下至上贯穿所述游动件支架5端部的通孔7,再在所述游动杆2的顶端安装所述操作杆1;或者当所述操作杆1与所述游动杆2一体成型制作或者与所述游动杆2焊接连接时,所述游动杆2可以由上至下贯穿所述游动件支架5端部的通孔7,再在所述游动杆2的底端安装所述支座6。

另外,所述游动件支架5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所述固定座固定,例如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安装孔,所述游动件支架5的端部为螺柱,将螺柱贯穿该安装孔后在螺柱上安装螺栓而将游动件支架5与固定座固定,这样便于固定卡具的收集和存放,或者直接将游动件支架5与固定座焊接连接,或者采用其他常规连接方式将游动件支架5与固定座固定。

由于所述固定卡具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一般采用铸铁制作,为了防止所述固定卡具腐蚀生锈,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游动杆2的外表面均均匀喷涂有防腐蚀涂层,该防腐蚀涂层例如可以为防腐蚀面漆,例如有机氟碳漆,防腐蚀面漆的厚度优选为0.1mm-0.5mm,当然,防腐蚀面漆的厚度可以依据固定座的底板4和侧板3的厚度、游动杆2的横截面、以及游动件支架5的厚度具体选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