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组对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3841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组对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整体组对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原有的整体组对胎装置中,其加工不规范、钢筋骨架定位不准确等质量问题,因此,无法满足优质、高效、便捷的要求,在现有的整体组对胎中,例如申请号为201620029530.3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梁底板胎具、梁肋板胎具、顶板胎具和梁顶板胎具支撑架,还包括位于梁顶板胎具支撑架顶部的顶部限位件,以及安装在梁底板胎具左右两侧的底部滑移系统,顶部限位件沿梁长方向间隔设置,该专利虽然,保证了钢筋骨架的整体性,但对工件进行装配过程中对工件的固定效果较差,导致在装配时工件易移动,影响了产生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组对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体组对胎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正面上下两端均安装有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左侧安装有定位挡A,所述侧围板的右侧安装有定位挡D,所述侧围板的内侧安装有定位套,定位套7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定位挡B和定位挡C,所述定位套的内侧安装有夹钳,所述夹钳的内侧设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侧围板相连,所述侧围板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固定螺栓相配合的调节槽,所述侧围板的底端设有底垫板,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贯穿底垫板,所述压紧板的内侧设有内压板,所述内压板通过螺纹杆与压紧板相连,所述螺纹杆贯穿压紧板,所述螺纹杆与压紧板和内压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螺纹套和转轴,所述压紧板的内壁上下两端均设有内插腔,所述内压板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内插杆,所述内插杆贯穿内插腔,所述内压板的内侧设有底泡沫板,所述底泡沫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内压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平台的内侧设有适配槽,所述适配槽的内侧设有折角板,所述折角板通过活动件与平台相连,所述适配槽的内壁安装有第一定位套,所述折角板的内壁底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套,所述第一定位套通过扭转弹簧与第二定位套相连。

优选的,所述底泡沫板的内壁贴合有内橡胶垫,所述内橡胶垫的内壁设有凸齿。

优选的,所述定位挡A与夹钳的连接处设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折角板的外壁贴合有防滑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整体组对胎装置,通过压紧板,、夹钳和内压板的配合,工件放置于定位套的内侧通过夹钳进行夹合固定,压紧板带动第一固定螺栓调节于调节槽的内侧后进行固定进而调节了压紧板的固定距离,方便了对工件底端进行快速的调节固定,转动螺纹杆使其旋转于压紧板的内侧并通过转轴推动内压板向内侧移动,并且内压板带动内插杆移动于内插腔内,保证了内压板稳定向内侧推送,实现了对工件底端进行微量的固定调节,保证了工件的固定效果,进而保证了产生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紧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角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围板,2、定位挡A,3、定位挡B,4、定位挡C,5、压紧板,6、夹钳,7、定位套,8、垫板,9、定位挡D,10、平台,11、适配槽,12、内压板,13、转轴,14、内插腔,15、螺纹套,16、螺纹杆,17、内插杆,18、第一定位套,19、调节槽,20、第一固定螺栓,21、底垫板,22、第二固定螺栓,23、内橡胶垫,24、凸齿,25、底泡沫板,26、折角板,27、活动件,28、防滑橡胶垫,29、扭转弹簧,30、第二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整体组对胎装置,包括平台10,平台10的正面上下两端均安装有侧围板1,侧围板1的左侧安装有定位挡A2,侧围板1的右侧安装有定位挡D9,定位挡A2和定位挡D9的分别限定组装工件时工装对其的限定位置,侧围板1的内侧安装有定位套7,定位套7的外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定位挡B3和定位挡C4,定位套7的内侧安装有夹钳6,定位挡A2与夹钳6的连接处设有垫板8,夹钳6的内侧设有压紧板5,工件放置于定位套7的内侧并通过夹钳6进行夹合固定,同时通过底端的压紧板5对工件的底端进行固定,压紧板5通过第一固定螺栓20与侧围板1相连,侧围板1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固定螺栓20相配合的调节槽19,侧围板1的底端设有底垫板21,压紧板5带动第一固定螺栓20调节于调节槽19的内侧后进行固定进而调节了压紧板5的固定距离,方便了对工件底端进行快速的调节固定,第一固定螺栓20贯穿底垫板21,压紧板5的内侧设有内压板12,内压板12通过螺纹杆16与压紧板5相连,螺纹杆16贯穿压紧板5,螺纹杆16与压紧板5和内压板1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螺纹套15和转轴13,压紧板5的内壁上下两端均设有内插腔14,内压板12的内壁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内插杆17,内插杆17贯穿内插腔14,转动螺纹杆16使其旋转于压紧板5的内侧并通过转轴13推动内压板12向内侧移动,并且内压板12带动内插杆17移动于内插腔14内,保证了内压板12稳定向内侧推送,实现了对工件底端进行微量的固定调节,内压板12的内侧设有底泡沫板25,底泡沫板2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2与内压板12相连,底泡沫板25的内壁贴合有内橡胶垫23,内橡胶垫23的内壁设有凸齿24,平台10的内侧设有适配槽11,适配槽11的内侧设有折角板26,折角板26的外壁贴合有防滑橡胶垫28,折角板26通过活动件27与平台10相连,适配槽11的内壁安装有第一定位套18,折角板26的内壁底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套30,第一定位套18通过扭转弹簧29与第二定位套30相连,扭转弹簧29的弹性系数为5N/CM,工件在装配时其底端插入适配槽11内并带动折角板26向内侧移动并压缩内侧的扭转弹簧29,同时通过扭转弹簧29受压产生的弹性推动力推动折角板26对工件的底端进行推挤压合,提高了工件放置后的稳定效果。

工件放置于定位套7的内侧并通过夹钳6进行夹合固定,同时通过底端的压紧板5对工件的底端进行固定,压紧板5带动第一固定螺栓20调节于调节槽19的内侧后进行固定进而调节了压紧板5的固定距离,方便了对工件底端进行快速的调节固定,转动螺纹杆16使其旋转于压紧板5的内侧并通过转轴13推动内压板12向内侧移动,并且内压板12带动内插杆17移动于内插腔14内,保证了内压板12稳定向内侧推送,实现了对工件底端进行微量的固定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