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4735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翼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在旋翼机上能快速打开或锁紧舱门的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它的前进力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直接提供,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装有旋翼和固定翼面。具有起降距离短、能作低速低空飞行、简单轻巧、便于隐蔽等特点。

旋翼机的飞行特点决定了旋翼机的重量必须很轻,所以旋翼机机舱不大,仅能容纳一到两人,机舱舱门距离驾驶员很近;所以舱门的锁紧机构尤为重要。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舱门的锁紧机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舱门的锁紧机构结构复杂、开关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锁紧机构结构复杂开关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舱门上的卡钩,以及设置在舱体出入口位置与所述卡钩相适配的卡柱,其中:

所述卡钩转动设置在所述舱门上,所述卡钩能相对于所述舱门在垂直方向上旋转;所述卡钩前端相对于其后端向一侧折弯形成L形、V形或W形折弯部;

所述折弯部从卡合所述卡柱的位置移动至脱离所述卡柱的位置时所述舱门与所述舱体从锁紧状态切换至松开状态;所述折弯部从脱离所述卡柱的位置移动到卡合所述卡柱的位置时所述舱门与所述舱体从松开状态切换到锁紧状态;

所述卡柱固定安装在所述舱体出入口处,所述折弯部卡合在所述卡柱上时至少部分区段与所述卡柱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柱为分段结构包括半球段和圆柱体段,所述半球段的弧形侧与所述圆柱体段相连接,所述半球段的平底侧与所述舱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弯部卡合在所述圆柱体段上,所述半球段直径大于所述圆柱体段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柱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固定柱,所述卡柱通过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在所述舱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柱为圆柱体结构包括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突出于所述卡柱的所述圆柱体段端部轮廓线,且所述第一端部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直径大于所述圆柱体段直径,所述挡板用于限制所述折弯部左右移动,所述第二端部突出于所述半球段端部轮廓线并伸出所述舱体外侧轮廓线外,所述第二端部上可拆卸安装有堵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堵头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柱采用黄铜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内把手、外把手和转轴,所述内把手与所述卡钩垂直连接在一起呈L形设置,所述转轴转动穿设在所述舱门上,且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舱门内侧和外侧轮廓线,所述卡钩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舱门内侧的端部,所述外把手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舱门外侧的端部,转动所述外把手或所述内把手能带动所述卡钩旋转使所述折弯部卡合或脱离所述卡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把手上并排开设有多个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把手为柳叶形结构,所述外把手是由两个半弧形片拼接制成,所述外把手两端向中间的宽度逐渐变宽,宽度的变化呈流线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门对应所述堵头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堵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柱状卡柱和钩状卡钩,需要锁紧舱门时旋转卡钩将卡钩前部的钩状折弯部卡合在卡柱上,实现舱门与舱体的锁紧,需要打开舱门时旋转卡钩将折弯部从卡柱上分离即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能快速的进行舱门的锁紧和松开。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卡柱设置成阶梯状结构,一端设置成半球段,半球段的弧形既能够方便卡钩顺利卡入到圆柱体段上,还能够进行限位防止卡钩在飞行过程中自动脱离而造成飞行事故或增加飞行危险性。

2.本实用新型将卡柱采用黄铜材料制成,具有散热快、耐磨损的特点,可提高锁紧机构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把手上设置开口,能够减轻锁紧机构重量,从而减轻旋翼机重量,使飞行无需很大气流即可完成。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塑料堵头,以防止金属固定柱端部对舱体或人体造成伤害。

5.本实用新型外把手为柳叶状,更美观,且抓握方便,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中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卡钩与卡柱卡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型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卡钩与卡柱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型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从舱门外侧看的卡钩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舱门;3-卡柱;31-圆柱体段;32-半球段;33-固定柱;4-卡钩;41-折弯部;5-挡板;6-堵头;7-内把手;71-条形孔;8-转轴;9-外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门的控制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舱门2上的卡钩4,以及设置在舱体1出入口位置与卡钩4相适配的卡柱3,卡钩4转动设置在舱门2上,卡钩4能相对于舱门2在垂直方向上旋转;卡钩4前端相对于其后端向一侧折弯形成L形、V形或W形折弯部41;折弯部41从卡合卡柱3的位置移动至脱离卡柱3的位置时舱门2与舱体1从锁紧状态切换至松开状态;折弯部41从脱离卡柱3的位置移动到卡合卡柱3的位置时舱门2与舱体1从松开状态切换到锁紧状态;卡柱3固定安装在舱体1出入口处,折弯部41卡合在卡柱3上时至少部分区段与卡柱3相接触。

如图1所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能够使卡钩4快速卡入到卡柱3上,且避免卡钩4左右晃动导致门被晃开,我们选择将卡柱3设为分段结构包括半球段32和圆柱体段31,半球段32的弧形侧与圆柱体段31相连接,半球段32的平底侧与舱体1固定连接,折弯部41卡合在圆柱体段31上,半球段32直径大于圆柱体段31直径。当卡钩4即将卡入到卡柱3上时在半球段32弧形的导向作用下卡钩4能够被卡入并准确到达卡合位置。卡柱3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穿设固定柱33,卡柱3通过固定柱33固定连接在舱体1上。固定柱33为圆柱体结构包括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突出于卡柱3的圆柱体段31端部轮廓线,且第一端部上固定安装有挡板5,挡板5直径大于圆柱体段31直径,挡板5用于限制折弯部41左右移动,第二端部突出于半球段32端部轮廓线并伸出舱体1外侧轮廓线外,第二端部上可拆卸安装有堵头6。为了防止卡柱3从固定柱33上脱出,在固定柱33一端设置挡板5,挡板5的作用一方面防止卡柱3从固定柱33上脱离还能防止卡钩4从卡柱3里端移动造成锁不紧的问题,固定柱33另一端穿过舱体1,能够保证连接强度,避免卡柱3连接强度不够造成歪斜而无法锁门的问题。堵头6是为了防止因为金属固定柱33外伸伤害到人体,堵头6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卡柱3采用黄铜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为了能够方便将卡钩4从卡柱3上脱离或卡合,在舱门2内侧和外侧还分别设置了内把手7和外把手9,内把手7和外把手9之间通过一根转轴8连接,内把手7与卡钩4垂直连接在一起呈L形设置,转轴8转动穿设在舱门2上,且转轴8两端分别伸出舱门2内侧和外侧轮廓线,卡钩4固定连接在转轴8位于舱门2内侧的端部,外把手9固定连接在转轴8位于舱门2外侧的端部,转动外把手9或内把手7能带动卡钩4旋转使折弯部41卡合或脱离卡柱3。由于旋翼机需要尽量轻的重量,所以为了减轻控制锁紧机构的重量,在内把手7上并排开设有多个条形孔71,条形孔71的设置既方便抓握内把手7,也减轻了内把手7重量。内把手7也可以设置成环形结构。

如图4所示,外把手9为柳叶形结构,外把手9是由两个半弧形片拼接制成,外把手9两端向中间的宽度逐渐变宽,宽度的变化呈流线型。柳叶形外把手9既美观,而且体积又小,重量轻。舱门对应堵头6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容纳堵头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柱状卡柱3和钩状4卡钩,需要锁紧舱门时旋转卡钩4将卡钩4前部的钩状折弯部41卡合在卡柱3上,实现舱门2与舱体1的锁紧,需要打开舱门2时旋转卡钩4将折弯部41从卡柱3上分离即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能快速的进行舱门2的锁紧和松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