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179发布日期:2018-07-20 20:2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渐兴起,智能锁作为智能家居比较特殊的一块,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酒店等场所,在担任安全防御角色的同时又要兼具易用性。离合器作为一个衔接电子验证和机械开启的机构,在智能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组件,在现有智能锁中应用的离合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通用性及稳定性差,锁体方条稍有卡滞便无法开锁,有些甚至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技术开启。

因为智能锁结构的关系,把手往往直接连接着离合器转轴,把手是经常需要转动开启的部件,对灵活性和稳固性要求非常高,离合器结构如果不合理,很容易出现把手卡滞或松动的现象,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锁的使用体验。

现有的智能锁用离合器存在以下缺点,例如:

(1)现有智能锁用离合器一般只具有基本的离合功能,通用性差、装配困难、结构不合理,转轴要么过松要么过紧,在安装把手后容易出现把手不稳固或者转动开启不顺畅的现象;

(2)设置开门方向的换向步骤麻烦,需要拆卸把手或者整个离合器;锁门和开门后不能协助锁体回位,有不能正常开门的风险;

(3)验证开门后需要设置开启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如果设置短了正常开门时动作稍慢可能导致开门失败,时间设置长了容易增加被不法分子尾随入室的风险;

(4)现有的智能锁,有些容易被非法分子利用强磁非法开启。

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及其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其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解决了把手的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包括有锁壳体和执手座,所述锁壳体具有供执手座伸入的安装孔,所述执手座相对安装孔的轴向可旋转式装设于锁壳内;

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往内凸设有定位凸环,所述安装孔的内环面被定位凸环分隔形成分别位于定位凸环两端的内安装面、外安装面;所述内安装面处适配有内轴承,所述外安装面处适配有外轴承;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分别适配于内轴承、外轴承两者的内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对应内轴承的内端设置有内端止挡部,所述内轴承的内端受限于执手座的内端止挡部,所述内轴承的外端受限于定位凸环的内端;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对应外轴承的外端装设有锁止螺母,所述执手座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纹段,所述锁止螺母螺合适配于螺纹段的外围,所述外轴承的内端受限于定位凸环的外端,所述外轴承的外端受限于锁止螺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止螺母的内侧往内依次垫设有止转垫圈及平垫圈,所述止转垫圈具有朝向锁止螺母延伸的止转弯折片,所述锁止螺母上设置有止挡槽,所述止转弯折片伸入止挡槽内。

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包括有锁壳体和装设于锁壳体内的执手座、分离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执手座与分离件彼此分离或连接成一体的电磁控制组件;所述执手座与锁壳体之间的适配结构为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执手座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离件的内端可拆装式连接有换向件,所述换向件与分离件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壳内装设有用于控制分离件复位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手座设置有第一作用部,所述分离件设置有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共同作用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同时控制分离件、执手座复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执手座上一侧设置有磁铁,于锁壳上对应位置设有霍尔感应板,通过霍尔感应板与磁铁的配合来感应执手座转动开锁动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磁控制组件包括有作为驱动源的电磁铁、受驱动源控制的电磁铁顶杆及受电磁铁顶杆推动的弹性插销单元,所述弹性插销单元包括有插销和供插销复位的第二复位弹性元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壳内装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第三复位弹性元件安装于锁壳内,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所述电磁铁安装于安装支架的内侧,电磁铁顶杆穿过电磁铁内部,电磁铁顶杆上具有向外凸设的第一勾部,所述锁壳内朝向电磁铁顶杆往内凸设有第二勾部;

在自然状态下,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以使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向内脱离第二勾部的锁定;

在外部强磁作用下,电磁铁顶杆随同电磁铁整体向外移,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受第二勾部的锁定而无法顶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其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解决了把手的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

二、通过将换向件与分离件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孔,插入方条前转动换向件可以设置执手座为左转或右转,从而调整开门方向;其根据开门方向设置换向操作简单,不需像传统技术那样拆卸把手或者整个离合器,提高安装便利性;

三、于锁壳内装设有用于控制分离件复位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尤其是利用执手座、分离件共同作用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以使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同时控制分离件、执手座复位,其回位更平衡,更可靠;

四、通过霍尔感应板与磁铁的配合来感应执手座转动开锁动作,从而,检测实际开门动作来确定外把手的有效时间,确保验证通过即能有充足的时间开锁,又能在开完一次后立即失效,防止不法分子的尾随入室,提高安全性;

五、结合第三复位弹性元件及支架、电磁铁、电磁铁顶杆、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的设置,在正常使用时由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以使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向内脱离第二勾部的锁定;而,在外部强磁作用下,电磁铁顶杆随同电磁铁整体向外移,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受第二勾部的锁定而无法顶出,如此,彻底杜绝强磁非法开启的可能,为安全多一份保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离合器游离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离合器噬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分离件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换向操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防尾随开门检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防强磁非法开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外壳 111、安装孔

112、定位凸环 113、第二勾部

12、内盖板 13、螺丝

20、执手座 21、内端止挡部

22、螺纹段 31、内轴承

32、外轴承 33、锁止螺母

331、止挡槽 34、止转垫圈

341、止转弯折片 35、平垫圈

40、换向件 41、方形连接孔

50、方条 60、分离件

61、方形连接孔 70、第一复位弹性元件

71、扭簧的一扭臂 72、扭簧的另一扭臂

81、磁铁 82、霍尔感应板

91、电磁铁 92、电磁铁顶杆

921、第一勾部 93、顶块

941、插销 942、第二复位弹性元件

943、插销套 95、安装支架

96、第三复位弹性元件 100、强力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执手座20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包括有锁壳体和执手座20,所述锁壳体具有供执手座20伸入的安装孔111,所述执手座20相对安装孔111的轴向可旋转式装设于锁壳内。

所述安装孔111的内环面往内凸设有定位凸环112,所述安装孔111的内环面被定位凸环112分隔形成分别位于定位凸环112两端的内安装面、外安装面;所述内安装面处适配有内轴承31,所述外安装面处适配有外轴承32;所述执手座20的外周面分别适配于内轴承31、外轴承32两者的内环面;这样,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20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解决了把手的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轴承31、内轴承32优选为标准深沟球轴承,但是,并不限定于标准深沟球轴承,也可以取代为其他具有同等功能的其他类型轴承。

在前述执手座20的外周面对应内轴承的内端设置有内端止挡部21,所述内轴承31的内端受限于执手座20的内端止挡部21,所述内轴承31的外端受限于定位凸环112的内端;所述执手座20的外周面对应外轴承32的外端装设有锁止螺母33,所述执手座20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纹段22,所述锁止螺母33螺合适配于螺纹段22的外围,所述外轴承32的内端受限于定位凸环112的外端,所述外轴承32的外端受限于锁止螺母33;此处,所述锁止螺母33的内侧往内依次垫设有止转垫圈34及平垫圈35,所述止转垫圈34具有朝向锁止螺母33延伸的止转弯折片341,所述锁止螺母33上设置有止挡槽331,所述止转弯折片341伸入止挡槽331内,防止长时间使用后锁止螺母33产生松动。

前述执手座20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适用于多种锁,此处,以智能锁为例作说明:

一种智能锁用离合器,包括有锁壳体和装设于锁壳体内的执手座20、分离件60,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切换执手座20与分离件60彼此分离或连接成一体的电磁控制组件;所述执手座20与锁壳体之间的适配结构为前述执手座20与锁壳体的双轴承适配结构。

所述分离件60的内端可拆装式连接有换向件40,所述换向件40与分离件60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孔(如附图标示41、61),所述方形连接孔设计为标准方形孔,插入方条50前转动换向件40可以设置执手座20为左转或右转,从而调整开门方向。本实施例中,在换向件40上标示有箭头,在锁壳(此处具体指内盖板)上标示有L、R,以表示左转、右转,在换向时,插入方条50将换向件40的箭头依需对准相应的L或R即可。当然,所述上盖上用于指示换向的标识,不限于前述L、R标识,也可为其它字母、汉字、拼音或图案等。

所述锁壳内装设有用于控制分离件60复位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70。所述执手座20设置有第一作用部,所述分离件60设置有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共同作用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70,所述第一复位弹性元件70同时控制执手座20、分离件60以及方条50一起复位。此处,所述第一复位弹性元件70为扭簧,其簧体安装于锁壳内,扭簧的一扭臂71受限于锁壳,扭簧的另一扭臂72受到第一作用部、第二作用部的共同作用;其回位更平衡,更可靠。

所述执手座20上一侧设置有磁铁81,于锁壳上对应位置设有霍尔感应板82,通过霍尔感应板82与磁铁81的配合来感应执手座20转动开锁动作,每次当系统验证通过后检测到执手座20转动执行一次开锁动作后,电磁铁顶杆92立即退回,离合器马上处于游离状态;可以检测实际开门动作来确定外把手的有效时间,确保验证通过即能有充足的时间开锁,又能在开完一次后立即失效,防止不法分子的尾随入室,提高安全性;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单纯地设置延迟时间带来的弊端(例如:可能有些不法分子会尾随开锁)。

通常,所述电磁控制组件包括有作为驱动源的电磁铁91、受驱动源控制的电磁铁顶杆92及受电磁铁顶杆92推动的弹性插销单元,所述弹性插销单元包括有插销941和供插销复位的第二复位弹性元件942。所述第二复位弹性元件942为套设于插销外周的弹簧,此处的插销941的外周凸设有限位凸台,弹簧一端受限于执手座20,弹簧另一端受限于限位凸台一侧;插销通过插销套943受限于限位凸台另一侧,以及,插销套943受限于执手座20。在未受到电磁铁顶杆92的推动作用时,利用弹簧会使插销941复位弹出,导致执手座20与分离件60平时保持空载游离状态,这时转动把手无法开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电磁铁顶杆92是推动顶块93,再由顶块93推动插销941。

所述锁壳内装设有安装支架95,安装支架95通过第三复位弹性元件96安装于锁壳内,第三复位弹性元件96提供安装架95向内的复位作用力;所述电磁铁91安装于安装支架95的内侧,电磁铁顶杆92穿过电磁铁91内部,电磁铁顶杆92上具有向外凸设的第一勾部921,所述锁壳内朝向电磁铁顶杆92往内凸设有第二勾部113;在自然状态下,第三复位弹性元件96提供安装架向95内的复位作用力以使电磁铁顶杆92的第一勾部921向内脱离第二勾部113的锁定;在外部强磁作用下,电磁铁顶杆92随同电磁铁91整体向外移,电磁铁顶杆92的第一勾部921受第二勾部113的锁定而无法顶出。此处的第三复位弹性元件96亦为扭簧,其扭臂提供安装支架95向内的复位作用力(向上的扭力)以使电磁铁顶杆92的第一勾部921保持向内,以与第二勾部113保持内外方向上的间距,这样,正常情况下电磁铁顶杆92能够自由顶出,从而实现离合器的正常噬合;在安装支架95下部与锁壳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当遇到强磁(例如:利用强力磁铁100)从门外技术开锁时,安装支架95、电磁铁91及电磁铁顶杆92会一起随磁力外移,电磁铁顶杆92的第一勾部921受第二勾部113的锁定而无法顶出,执手座20始终保持游离状态,防止被非法开锁。

本实施例中,锁壳包括有外壳11和内盖板12,两者通过螺丝13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个离合器设计为一个模块,这样,模块化的设计方便在智能锁中的后期装配,前述标准方形孔可以适用标准8x8方条,具有很高的通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利用双轴承,减少执手座与锁壳之间的运动摩擦力,把手转动更顺畅、安静,解决了把手的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有效提高整体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其次是,通过将换向件与分离件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孔,插入方条前转动换向件可以设置执手座为左转或右转,从而调整开门方向;其根据开门方向设置换向操作简单,不需像传统技术那样拆卸把手或者整个离合器,提高安装便利性;再者是,于锁壳内装设有用于控制分离件复位的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尤其是利用执手座、分离件共同作用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以使第一复位弹性元件同时控制分离件、执手座复位,其回位更平衡,更可靠;还有,通过霍尔感应板与磁铁的配合来感应执手座转动开锁动作,从而,检测实际开门动作来确定外把手的有效时间,确保验证通过即能有充足的时间开锁,又能在开完一次后立即失效,防止不法分子的尾随入室,提高安全性;以及,结合第三复位弹性元件及支架、电磁铁、电磁铁顶杆、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的设置,在正常使用时由第三复位弹性元件提供安装架向内的复位作用力以使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向内脱离第二勾部的锁定;而,在外部强磁作用下,电磁铁顶杆随同电磁铁整体向外移,电磁铁顶杆的第一勾部受第二勾部的锁定而无法顶出,如此,彻底杜绝强磁非法开启的可能,为安全多一份保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