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7838发布日期:2019-02-12 23:33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骨骼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仿人体的生理构造、可穿戴,且协同穿戴者运动的同时辅助穿戴者的机械装置,通常由背部、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部七部分组成。

现有的外骨骼机器人的背部通常是一个刚性的框架,甚至是一根刚性杆,这样的设计使得穿戴者的背部舒适性严重下降,增加了人体的疲劳感,运动的灵活性较差,进而影响穿戴者的正常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穿戴外骨骼后的舒适性,提高运动的灵活性,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高、穿戴舒适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包括肩部组件1及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并连接的第一椎体2、第二椎体3、第三椎体4、第四椎体5、第五椎体6、第六椎体7、第七椎体8,所述肩部组件1包括两个呈v字形的肩部弯曲板11,两个肩部弯曲板11分别与肩部横板12固定连接,肩部横板12与肩部v形板13的两上端部固定连接,肩部v形板13的底部与第一椎体2相连,所述第七椎体8与底部组件9相连,弹性绳组件10包括弹性绳35,弹性绳35从底部组件9、第七椎体8、第六椎体7、第五椎体6、第四椎体5、第三椎体4、第二椎体3及第一椎体2左侧通孔穿过,并绕过第一椎体2顶部后从其右侧通孔依次向下穿过,将底部组件9及各椎体串联在一起。

所述第一椎体2包括与肩部v形板13固定连接的支撑块15,凹槽轴承16通过插销与支撑块15铰接,弹性绳35贴合于凹槽轴承16的凹槽内,当弹性绳35运动时,会带动凹槽轴承16绕其轴线转动以适应弹性绳35松紧程度的变化。

所述支撑块15的前后分别设有第一椎体外壳前14和第一椎体外壳后17,第一椎体外壳前14与第一椎体外壳后17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椎体3包括一端与第一椎体2相连的椎体连接柱18,椎体连接柱18的另一端与球副上21固定连接,弹簧20的下端与球副上21接触,弹簧20的上端与上盖板19接触,弹簧20和球副上21均设置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内部,上盖板19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上端口处固定,球副下23的上端与球副上21球铰接,球副下23的下端与下盖板24铰接,下盖板24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的下端口处固定;

所述第三椎体4、第四椎体5、第五椎体6、第六椎体7、第七椎体8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椎体3的结构完全一样。

所述第二椎体中心块22外部设有第二椎体外壳前25和第二椎体外壳后26,第二椎体外壳前25和第二椎体外壳后26均与第二椎体中心块22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椎体5包括第四椎体中心块27,第四椎体中心块27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有肋板28,肋板28可用于连接绑带,辅助使用者穿戴。

所述底部组件9包括设置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内部的球副上21,弹簧20的下端与球副上21接触,弹簧20的上端与上盖板19接触,上盖板19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上端口处固定,底部球副下32的上端与球副上21球铰接,底部球副下32的下端与底部下盖板33连接,底部下盖板33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的下端口处固定,第二椎体中心块22的侧面分别固定有腰宽调节板31。

所述肩部弯曲板11与肩部横板12上均设有多个螺孔,二者之间通过螺栓调节相对位置。

所述底部下盖板33底部固结有能够增强支撑时强度的底部平板34。

所述弹性绳35的下端部设有能够调节器松紧程度的调节扣36。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第二椎体、第三椎体、第四椎体、第五椎体、第六椎体、第七椎体均具有4个自由度,分别是用户身高方向的伸缩、人体前后方向的弯曲、人体左右两个方向的侧弯、水平面内的旋转,这样就保证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整体的运动灵活性,进而保证用户的穿戴舒适性,用户穿戴后,可以向人体正前方最大弯曲90°,可以向人体正后方最大弯曲20°,可以向人体左右两个方向最大侧弯30°,与现有的外骨骼机器人刚性背部装置相比,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穿戴外骨骼后的舒适性,提高运动的灵活性,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高、穿戴舒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肩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第一椎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第二椎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第四椎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底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底部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弹性绳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肩部组件;2第一椎体;3第二椎体;4第三椎体;5第四椎体;6第五椎体;7第六椎体;8第七椎体;9底部组件;10弹性绳组件;11肩部弯曲板;12肩部横板;13肩部v形板;14第一椎体外壳前;15支撑块;16凹槽轴承;17第一椎体外壳后;18椎体连接柱;19上盖板;20弹簧;21球副上;22第二椎体中心块;23球副下;24下盖板;25第二椎体外壳前;26第二椎体外壳后;27第四椎体中心块;28肋板;29第四椎体外壳前;30第四椎体外壳后;31腰宽调节板;32底部球副下;33底部下盖板;34底部平板;35弹性绳;36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包括肩部组件1及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并连接的第一椎体2、第二椎体3、第三椎体4、第四椎体5、第五椎体6、第六椎体7、第七椎体8,所述第七椎体8与底部组件9相连。

参见图10,弹性绳组件10包括弹性绳35,弹性绳35从底部组件9、第七椎体8、第六椎体7、第五椎体6、第四椎体5、第三椎体4、第二椎体3及第一椎体2左侧的通孔穿过,并绕过第一椎体2顶部后从其右侧通孔依次向下穿过,将底部组件9及各椎体串联在一起。所述弹性绳35的下端部设有能够调节器松紧程度的调节扣36。所述弹性绳35具有一定弹性,以保证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随用户穿戴运动至站立时,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且保证人体穿戴的舒适性。

参见图4,所述肩部组件1包括两个呈v字形的肩部弯曲板11,以便适应人体颈部的生理结构,两个肩部弯曲板11分别与肩部横板1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肩部横板12与肩部v形板13的两上端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肩部v形板13的底部与第一椎体2相连,肩部弯曲板11上开有两列四行的孔,以便于调节肩部弯曲板11与人体肩部的位置关系,对应地,肩部横板12开有三行四列的孔,肩部弯曲板11与肩部横板1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调节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肩部横板12可以适应穿戴者的肩部。

参见图5,第一椎体2包括与肩部v形板13固定连接的支撑块15,凹槽轴承16通过插销与支撑块15铰接,弹性绳35贴合于凹槽轴承16的凹槽内,当弹性绳35运动时,会带动凹槽轴承16绕其轴线转动以适应弹性绳35松紧程度的变化。所述支撑块15的前后分别设有第一椎体外壳前14和第一椎体外壳后17,第一椎体外壳前14与第一椎体外壳后17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参见图6,第二椎体3包括一端与第一椎体2相连的椎体连接柱18,椎体连接柱18的另一端与球副上2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弹簧20的下端与球副上21接触,弹簧20的上端与上盖板19接触,弹簧20和球副上21均设置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内部,上盖板19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上端口处固定,球副下23的上端与球副上21球铰接,球副下23的下端与下盖板24铰接,二者可以相互转动,下盖板24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的下端口处固定。所述第二椎体中心块22外部设有第二椎体外壳前25和第二椎体外壳后26,第二椎体外壳前25和第二椎体外壳后26均与第二椎体中心块2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球副下23上有两个对称的凸台,下盖板24上有两个对称的矩形槽,二者配合工作时,可以限制球副下23围绕其轴线转动时的角度,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脊柱的运动。

所述的第三椎体4、第五椎体6、第六椎体7、第七椎体8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二椎体3的结构完全一样,第二椎体3、第三椎体4、第四椎体5、第五椎体6、第六椎体7、第七椎体8均具有4个自由度,分别是用户身高方向的伸缩、人体前后方向的弯曲、人体左右两个方向的侧弯、水平面内的旋转,这样就保证一种仿人体脊柱的外骨骼背部装置的整体的运动灵活性,进而保证用户的穿戴舒适性。

参见图7,第四椎体5包括椎体连接柱18、上盖板19、弹簧20、球副上21、球副下23、下盖板24、第四椎体中心块27、肋板28、第四椎体外壳前29及第四椎体外壳后30。其中,第四椎体5包括与第三椎体4相连的椎体连接柱18,椎体连接柱18的另一端与球副上21固定连接,弹簧20的下端与球副上21接触,弹簧20的上端与上盖板19接触,弹簧20和球副上21均设置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内部,上盖板19盖在第四椎体中心块27上端口处固定,球副下23的上端与球副上21球铰接,球副下23的下端与下盖板24铰接,下盖板24盖在第四椎体中心块27的下端口处固定,所述第四椎体中心块27的外部设有第四椎体外壳前29和第四椎体外壳后30,第四椎体外壳前29和第四椎体外壳后30均与第四椎体中心块27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椎体5的第四椎体中心块27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有肋板28,可用于连接绑带,辅助使用者穿戴。

参见图8、图9,底部组件9包括设置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内部的球副上21,弹簧20的下端与球副上21接触,弹簧20的上端与上盖板19接触,上盖板19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上端口处固定,底部球副下32的上端与球副上21球铰接,底部球副下32的下端与底部下盖板33连接,二者将不能发生相对旋转,底部下盖板33盖在第二椎体中心块22的下端口处固定,第二椎体中心块22的侧面分别固定有腰宽调节板31。所述底部下盖板33底部固结有底部平板34,因为底部受力较大,加上底部平板34主要是增强支撑时的强度。底部球副下32的下端为方形的凸台,相应地,底部下盖板33上开有方槽,进而可以限制住底部球副下32的转动自由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