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7797发布日期:2019-02-12 23:3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墨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墨斗中的墨盒装填有棉花或海绵,棉花中吸纳有墨汁;在拉动墨线的时候,棉花或海绵中的墨汁被动地涂抹在墨线上;当棉花或海绵中的墨汁量减少时,由于棉花或海绵对墨线的涂抹墨汁是被动的,所以会出现墨线上的墨汁量不足,从而导致在弹线后,线条不是很清晰或出现断线的情况,这样不利于材料的裁割或加工;传统的墨斗在使用结束后,墨线上依然保留很多的残留墨汁;在回收墨线的过程中,墨线上的残留墨汁被墨斗的内壁挤压出来并滴落,墨斗内外被滴落的墨汁弄脏,而且长时间的残留墨汁的积累使得墨线不再柔软并影响其吸纳墨汁的能力,进而影响弹线的效果。

本发明设计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回墨墨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壳、驱动槽、第一线孔、第一活动槽、第一梯形滑槽、墨盒、第三活动槽、第二线孔、第二活动槽、墨槽、回流槽、盒盖、沥墨壳、沥墨槽、回流斜面、第三线孔、第二梯形滑槽、第二连接块、第四线孔、定位针、缠线盒、缠线槽、穿线槽、第一滚轮、环槽、第一轴、齿轮、齿条、第一梯形滑块、复位弹簧、第一连接块、压板、海绵、第一支耳、沥墨机构、盘卷回位装置、第二轴、缠线轮、第二滚轮、墨线,其中驱动壳中开有驱动槽;驱动壳上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一线孔,且第一线孔与驱动槽横向相通;驱动壳上开有第一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与驱动槽横向相通的竖直方向的第一活动槽,且两个第一活动槽关于第一线孔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驱动槽内为开有第一线孔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有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梯形滑槽,且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关于第一线孔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一梯形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一一对应。

墨盒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墨槽;墨盒上与开有墨槽的侧端面相邻的两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且与墨槽相通的第二线孔;墨盒上开有第二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关于第一线孔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的竖直方向的第二活动槽;墨盒上与开有第二活动槽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对称分布于第二线孔上下两侧的第三活动槽;墨盒上开有第三活动槽的侧端面上开有竖直方向的回流槽,且回流槽位于侧端面上远离墨槽槽口的一侧;墨盒上开有第二活动槽的侧端面与驱动壳上开有第一活动槽的侧端面固连,且两个第二活动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对接;第二线孔与第一线孔对接。

沥墨壳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一个向外扩口的沥墨槽;沥墨槽的一个侧壁为向外倾斜的回流斜面;沥墨槽内与沥墨槽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第三线孔;沥墨槽内与沥墨槽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与第三线孔相通的第二梯形滑槽;沥墨壳上开有沥墨槽的侧端面与墨盒上开有回流槽的侧端面固连,且第三线孔与第二线孔相对;沥墨槽中的回流斜面与墨盒上的回流槽槽口相对应;第二连接块的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四线孔;第二连接块上开有第四线孔的一个侧端面与沥墨壳上开有第二梯形滑槽的侧端面固连,且第四线孔与第三线孔对接;缠线盒为圆柱形;缠线盒内开有圆柱形的缠线槽,且缠线槽的中心轴线与缠线盒的中心轴线重合;缠线盒的外圆面上开有与缠线槽相通的穿线槽;缠线盒的外圆面与第二连接块固连,且穿线槽的中心处与第四线孔对接。

两个齿轮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安装在驱动槽中,且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相对应;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开有环槽;两个第一滚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轴上,且两个第一滚轮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线孔的上下两侧;齿条上的齿面为不完全齿面;齿条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梯形滑块;两个齿条分别通过第一梯形滑块与第一梯形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槽中,且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相啮合;两个复位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齿条的端面上;每个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相应的齿条端面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槽的内壁连接;两个压板分别位于墨槽的上下端面处,且两个压板分别通过穿过相应第一活动槽的第一连接块与两个齿条侧端面固连;两个外观尺寸相等的海绵分别安装在两个压板上靠近第二线孔的端面上,且两个海绵位于第二线孔的上下两侧;两个压板上位于第三活动槽处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一支耳;两个沥墨机构对称地安装在沥墨槽中第三线孔的上下两侧;且两个沥墨机构分别穿过相应的第三活动槽与两个压板的第一支耳铰接;两个第二滚轮分别通过销安装在穿线槽中,且两个第二滚轮位于穿线槽内的上下两端;盘卷回位装置安装在缠线槽的一个端面上;缠线轮安装在盘卷回位装置上的第二轴上;墨线缠绕在缠线轮上;墨线的一端与缠线轮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于穿线槽内的两个第二滚轮之间并接着依次穿过第四线孔、第三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一线孔至驱动壳外;墨线上穿出驱动壳的一端上安装有定位针。

上述沥墨机构包括伸缩套、伸缩槽、伸缩杆、铰接孔、摆块、摆轴、沥墨块、第二梯形滑块、第二支耳,其中伸缩套两端的端面上分别开有伸缩槽;伸缩杆一端开有铰接孔;两个伸缩杆上未开有铰接孔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伸缩槽内;摆块上具有销孔;摆块安装在伸缩套一端的下端面上,且摆块上销孔的中心轴线与伸缩杆上的铰接孔的中心轴线平行;摆轴一端与摆块上的销孔轴承配合,另一端与沥墨槽的侧壁固连;远离摆块的伸缩杆上开有铰接孔的一端通过销与相应的压板上的第一支耳铰接;沥墨块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沥墨块上与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安装有两个水平分布的第二支耳;沥墨块通过第二梯形滑块与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沥墨槽内开有第二梯形滑槽的内壁上;安装于沥墨块上的两个第二支耳通过销与另一个伸缩杆上开有铰接孔的一端铰接;两个沥墨机构中的沥墨块同时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第一滚轮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海绵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两个第二滚轮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海绵与压板之间通过胶水连接。

本发明中盘卷回位装置为现有技术,盘卷回位装置中具有复位功能的涡卷弹簧,当缠绕在缠线轮上的墨线被向外拉动时,盘卷回位装置内的涡卷弹簧在第二轴的带动下发生形变;当被拉出的墨线没有外力拉动时,在盘卷回位装置内的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轴带动缠线轮反向旋转,缠线轮把墨线重新缠绕其上。

本发明中两个第一滚轮的作用是,当使用墨斗时,墨线被拉出,墨线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发生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分别通过相应的齿条、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相向运动而发生相互挤压,海绵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上,墨线被浸染墨汁而为弹墨线做好准备;同时,两个压板通过相应的伸缩套和伸缩杆带动沥墨机构中的两个沥墨块与墨线脱离而对墨线不产生作用;当墨斗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上的拉力,在复位弹簧和盘卷回位装置中的涡卷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墨线被缠线轮拉回;两个齿条带动两个第一滚轮反向旋转复位;与此同时,两个齿条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复位与墨线分离,墨汁不再被挤压出;同时,两个压板通过相应的伸缩套和伸缩杆带动两个沥墨块相向运动并挤压墨线;残留在墨线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和回流槽流回墨盒。

本发明中两个第二滚轮的作用是,当墨线被向外拉动时,穿线槽与缠线轮之间的墨线被绷直,如果在穿线槽内墨线两侧没有第二滚轮,墨线与穿线槽的上下端面之间存在摩擦,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拉动,墨线就会因为反复的滑动摩擦而发生断裂,为了延长墨线的寿命减少墨线与穿线槽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设置两个第二滚轮,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进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墨线与穿线槽之间的摩擦,延长墨线的寿命。

本发明中两个沥墨机构中摆块安装在伸缩套一端的下端面上,且摆块上销孔的中心轴线与伸缩杆上的铰接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设计目的是,当墨线被向外拉动时,墨线拉动缠线轮旋转,缠线轮放线,盘卷回位装置中的涡卷弹簧发生形变;同时,墨线通过两个第一滚轮带动两个齿条分别沿相应的第一梯形滑槽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滑动,两个复位弹簧同时被拉伸;两个齿条通过第一连接块分别带动两个压板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运动;两个压板分别带动两个海绵向墨线挤压;被吸纳在两个海绵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上;同时,两个压板分别带动两个沥墨机构中的伸缩杆和伸缩套绕相应的摆轴中心轴线摆动;两个沥墨机构中的沥墨块在相应的伸缩杆的带动下分别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上下两侧滑动;两个沥墨机构中的两个沥墨块对墨线不产生作用;当墨斗使用结束,施加在墨线端的拉力撤去后,在盘卷回位装置中涡卷弹簧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第二轴带动缠线轮反向旋转;缠线轮把墨线重新开始缠绕其上;墨线带动两个第一滚轮反向旋转;两个第一滚轮分别通过相应的齿条、第一连接块和压板带动两个海绵向墨线的上下两侧运动;海绵的挤压被释放,海绵里的墨汁不再被挤出;同时,两个压板分别通过相应的伸缩套和伸缩杆绕相应的摆轴中心轴线反向摆动;两个沥墨块分别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相向运动并挤压墨线,残留在墨线上的墨汁被两个沥墨块挤压出,一方面节省墨汁,另一方面使得墨线在收回时不会因为残留其上的墨汁而弄脏整个墨斗。

本发明中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的设计目的是,在墨线被向外拉动或回收时,残留在墨线上的墨汁可能滴落至第一线孔、第二线孔、第三线孔及第四线孔的连接处;如果第一线孔与第二线孔的直径不相同,第二线孔与第三线孔的直径不相同,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不相同,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滞留于第一线孔、第二线孔、第三线孔及第四线孔的连接处得不到回收,一方面浪费墨汁,另一方面污染墨斗;如果第一线孔的直径与第二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的直径与第三线孔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的直径与第四线孔的直径相等,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顺着第一线孔、第二线孔、第三线孔和第四线孔回流至墨盒中而得到回收。

相对于传统的墨斗,本发明中的墨线在被向外拉动时,位于墨盒里的两个压板带动两个位于墨线两侧的海绵相向运动并相互挤压,海绵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上,墨线蘸着墨汁被拉出,为接下来的弹线工作做好准备;当墨斗的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上的拉力,在复位弹簧和盘卷回位装置的共同作用下,被拉出的墨线向回收缩并缠绕在缠线轮上;在墨线收缩的过程中,两个沥墨机构中的沥墨块相向运动并挤压墨线,墨线上的残留墨汁被两个沥墨块挤出并滴落到沥墨槽中,被沥出的墨汁顺着沥墨槽中的回流斜面经回流槽进入墨盒中被两个海绵吸收,一方面节约了墨汁,另一方面清理墨线上的残留墨汁,保证墨斗里的清洁;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墨斗透视示意图。

图2是第一滚轮、墨线、齿轮、齿条、第一连接块、压板、海绵及沥墨壳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沥墨壳、墨盒、第二连接块、压板、海绵及沥墨机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缠线轮、墨线、第二滚轮及缠线盒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缠线轮、墨线、第二滚轮、盘卷回位装置及缠线盒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一滚轮、齿轮、复位弹簧、齿条、墨线及驱动壳示意图。

图7是齿条、复位弹簧、第一梯形滑块及驱动壳示意图。

图8是墨盒、沥墨壳及墨线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驱动壳透视示意图。

图10是驱动壳中第一梯形滑槽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11是墨盒示意图。

图12是墨盒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沥墨壳透视示意图。

图14是沥墨壳剖面示意图。

图15是齿条、第一梯形滑块、第一连接块、压板及海绵配合示意图。

图16是第二连接块透视示意图。

图17是缠线盒透视示意图。

图18是缠线盒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19是墨斗内部传动示意图。

图20是沥墨机构示意图。

图21是伸缩套示意图。

图22是伸缩套剖面示意图。

图23是第一滚轮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驱动壳;2、驱动槽;3、第一线孔;4、第一活动槽;5、第一梯形滑槽;6、墨盒;7、第三活动槽;8、第二线孔;9、第二活动槽;10、墨槽;11、回流槽;12、沥墨壳;13、沥墨槽;14、第三线孔;15、第二梯形滑槽;16、第二连接块;17、第四线孔;18、定位针;19、缠线盒;20、缠线槽;21、穿线槽;22、第一滚轮;23、第一轴;24、齿轮;25、齿条;26、第一梯形滑块;27、复位弹簧;28、第一连接块;29、压板;30、海绵;31、第一支耳;32、沥墨机构;33、伸缩套;34、伸缩槽;35、伸缩杆;36、铰接孔;37、摆块;38、摆轴;39、沥墨块;40、第二梯形滑块;41、第二支耳;42、盘卷回位装置;43、第二轴;44、缠线轮;45、第二滚轮;46、墨线;47、环槽;48、回流斜面;49、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驱动壳1、驱动槽2、第一线孔3、第一活动槽4、第一梯形滑槽5、墨盒6、第三活动槽7、第二线孔8、第二活动槽9、墨槽10、回流槽11、盒盖49、沥墨壳12、沥墨槽13、回流斜面48、第三线孔14、第二梯形滑槽15、第二连接块16、第四线孔17、定位针18、缠线盒19、缠线槽20、穿线槽21、第一滚轮22、环槽47、第一轴23、齿轮24、齿条25、第一梯形滑块26、复位弹簧27、第一连接块28、压板29、海绵30、第一支耳31、沥墨机构32、盘卷回位装置42、第二轴43、缠线轮44、第二滚轮45、墨线46,其中如图9所示,驱动壳1中开有驱动槽2;如图10所示,驱动壳1上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一线孔3,且第一线孔3与驱动槽2横向相通;驱动壳1上开有第一线孔3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与驱动槽2横向相通的竖直方向的第一活动槽4,且两个第一活动槽4关于第一线孔3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驱动槽2内为开有第一线孔3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有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梯形滑槽5,且两个第一梯形滑槽5关于第一线孔3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一梯形滑槽5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4一一对应。

如图11所示,墨盒6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墨槽10;墨盒6上与开有墨槽10的侧端面相邻的两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且与墨槽10相通的第二线孔8;墨盒6上开有第二线孔8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关于第一线孔3中心轴线中心对称的竖直方向的第二活动槽9;墨盒6上与开有第二活动槽9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两个对称分布于第二线孔8上下两侧的第三活动槽7;如图12所示,墨盒6上开有第三活动槽7的侧端面上开有竖直方向的回流槽11,且回流槽11位于侧端面上远离墨槽10槽口的一侧;如图2所示,墨盒6上开有第二活动槽9的侧端面与驱动壳1上开有第一活动槽4的侧端面固连,且两个第二活动槽9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4对接;第二线孔8与第一线孔3对接。

如图13所示,沥墨壳12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一个向外扩口的沥墨槽13;如图14所示,沥墨槽13的一个侧壁为向外倾斜的回流斜面48;沥墨槽13内与沥墨槽13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第三线孔14;沥墨槽13内与沥墨槽13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与第三线孔14相通的第二梯形滑槽15;如图3、8所示,沥墨壳12上开有沥墨槽13的侧端面与墨盒6上开有回流槽11的侧端面固连,且第三线孔14与第二线孔8相对;沥墨槽13中的回流斜面48与墨盒6上的回流槽11槽口相对应;如图16所示,第二连接块16的两个相背的侧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四线孔17;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块16上开有第四线孔17的一个侧端面与沥墨壳12上开有第二梯形滑槽15的侧端面固连,且第四线孔17与第三线孔14对接;如图17所示,缠线盒19为圆柱形;如图18所示,缠线盒19内开有圆柱形的缠线槽20,且缠线槽20的中心轴线与缠线盒19的中心轴线重合;缠线盒19的外圆面上开有与缠线槽20相通的穿线槽21;如图1、4所示,缠线盒19的外圆面与第二连接块16固连,且穿线槽21的中心处与第四线孔17对接。

如图2、6所示,两个齿轮24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23安装在驱动槽2中,且两个齿轮24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槽4相对应;如图23所示,第一滚轮22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开有环槽47;如图7所示,两个第一滚轮22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轴23上,且两个第一滚轮22对称地分布于第一线孔3的上下两侧;如图2所示,齿条25上的齿面为不完全齿面;如图7、19所示,齿条25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梯形滑块26;两个齿条25分别通过第一梯形滑块26与第一梯形滑槽5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槽2中,且两个齿条25分别与两个齿轮24相啮合;两个复位弹簧27分别安装在两个齿条25的端面上;每个复位弹簧27的一端与相应的齿条25端面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槽2的内壁连接;如图2、19所示,两个压板29分别位于墨槽10的上下端面处,且两个压板29分别通过穿过相应第一活动槽4的第一连接块28与两个齿条25侧端面固连;两个外观尺寸相等的海绵30分别安装在两个压板29上靠近第二线孔8的端面上,且两个海绵30位于第二线孔8的上下两侧;如图3、15、19所示,两个压板29上位于第三活动槽7处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一支耳31;两个沥墨机构32对称地安装在沥墨槽13中第三线孔14的上下两侧,且两个沥墨机构32分别穿过相应的第三活动槽7与两个压板29的第一支耳31铰接;如图4、19所示,两个第二滚轮45分别通过销安装在穿线槽21中,且两个第二滚轮45位于穿线槽21内的上下两端;如图5所示,盘卷回位装置42安装在缠线槽20的一个端面上;缠线轮44安装在盘卷回位装置42上的第二轴43上;如图5、19所示,墨线46缠绕在缠线轮44上;如图1、19所示,墨线46的一端与缠线轮44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于穿线槽21内的两个第二滚轮45之间并接着依次穿过第四线孔17、第三线孔14、第二线孔8和第一线孔3至驱动壳1外;如图1、2所示,墨线46上穿出驱动壳1的一端上安装有定位针18。

如图20所示,上述沥墨机构32包括伸缩套33、伸缩槽34、伸缩杆35、铰接孔36、摆块37、摆轴38、沥墨块39、第二梯形滑块40、第二支耳41,其中如图21、22所示,伸缩套33两端的端面上分别开有伸缩槽34;伸缩杆35一端开有铰接孔36;两个伸缩杆35上未开有铰接孔36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伸缩槽34内;摆块37上具有销孔;摆块37安装在伸缩套33一端的下端面上,且摆块37上销孔的中心轴线与伸缩杆35上的铰接孔36的中心轴线平行;如图3所示,摆轴38一端与摆块37上的销孔轴承配合,另一端与沥墨槽13的侧壁固连;远离摆块37的伸缩杆35上开有铰接孔36的一端通过销与相应的压板29上的第一支耳31铰接;如图3、20所示,沥墨块39的一个侧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40;沥墨块39上与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40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安装有两个水平分布的第二支耳41;沥墨块39通过第二梯形滑块40与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15的滑动配合安装在沥墨槽13内开有第二梯形滑槽15的内壁上;安装于沥墨块39上的两个第二支耳41通过销与另一个伸缩杆35上开有铰接孔36的一端铰接;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沥墨块39同时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相配合;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滚轮22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相配合;两个海绵30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相配合;如图4所示,两个第二滚轮45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相配合。

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线孔3的直径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相等。

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线孔8的直径与第三线孔14的直径相等。

如图3所示,上述第三线孔14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7的直径相等。

如图19所示,上述复位弹簧27为拉伸弹簧。

如图15所示,上述海绵30与压板29之间通过胶水连接。

本发明中盘卷回位装置42为现有技术,盘卷回位装置42中具有复位功能的涡卷弹簧,当缠绕在缠线轮44上的墨线46被向外拉动时,盘卷回位装置42内的涡卷弹簧在第二轴43的带动下发生形变;当被拉出的墨线46没有外力拉动时,在盘卷回位装置42内的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轴43带动缠线轮44反向旋转,缠线轮44把墨线46重新缠绕其上。

本发明中两个第一滚轮22的作用是,当使用墨斗时,墨线46被拉出,墨线46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22发生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2分别通过相应的齿条25、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相向运动而发生相互挤压,海绵30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46上,墨线46被浸染墨汁而为弹墨线46做好准备;同时,两个压板29通过相应的伸缩套33和伸缩杆35带动沥墨机构32中的两个沥墨块39与墨线46脱离而对墨线46不产生作用;当墨斗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46上的拉力,在复位弹簧27和盘卷回位装置42中的涡卷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墨线46被缠线轮44拉回;两个齿条25带动两个第一滚轮22反向旋转复位;与此同时,两个齿条25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复位与墨线46分离,墨汁不再被挤压出;同时,两个压板29通过相应的伸缩套33和伸缩杆35带动两个沥墨块39相向运动并挤压墨线46;残留在墨线46里的墨汁被挤出,被挤出的墨汁顺着回流斜面48和回流槽11流回墨盒6。

本发明中两个第二滚轮45的作用是,当墨线46被向外拉动时,穿线槽21与缠线轮44之间的墨线46被绷直,如果在穿线槽21内墨线46两侧没有第二滚轮45,墨线46与穿线槽21的上下端面之间存在摩擦,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拉动,墨线46就会因为反复的滑动摩擦而发生断裂,为了延长墨线46的寿命减少墨线46与穿线槽21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设置两个第二滚轮45,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进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墨线46与穿线槽21之间的摩擦,延长墨线46的寿命。

本发明中两个沥墨机构32中摆块37安装在伸缩套33一端的下端面上,且摆块37上销孔的中心轴线与伸缩杆35上的铰接孔36的中心轴线平行的设计目的是,当墨线46被向外拉动时,墨线46拉动缠线轮44旋转,缠线轮44放线,盘卷回位装置42中的涡卷弹簧发生形变;同时,墨线46通过两个第一滚轮22带动两个齿条25分别沿相应的第一梯形滑槽5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滑动,两个复位弹簧27同时被拉伸;两个齿条25通过第一连接块28分别带动两个压板29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运动;两个压板29分别带动两个海绵30向墨线46挤压;被吸纳在两个海绵30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46上;同时,两个压板29分别带动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伸缩杆35和伸缩套33绕相应的摆轴38中心轴线摆动;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沥墨块39在相应的伸缩杆35的带动下分别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15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墨线46上下两侧滑动;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两个沥墨块39对墨线46不产生作用;当墨斗使用结束,施加在墨线46端的拉力撤去后,在盘卷回位装置42中涡卷弹簧和复位弹簧27的共同作用下,第二轴43带动缠线轮44反向旋转;缠线轮44把墨线46重新开始缠绕其上;墨线46带动两个第一滚轮22反向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2分别通过相应的齿条25、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向墨线46的上下两侧运动;海绵30的挤压被释放,海绵30里的墨汁不再被挤出;同时,两个压板29分别通过相应的伸缩套33和伸缩杆35绕相应的摆轴38中心轴线反向摆动;两个沥墨块39分别沿相应的第二梯形滑槽15相向运动并挤压墨线46,残留在墨线46上的墨汁被两个沥墨块39挤压出,一方面节省墨汁,另一方面使得墨线46在收回时不会因为残留其上的墨汁而弄脏整个墨斗。

本发明中第一线孔3的直径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8的直径与第三线孔14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14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7的直径相等的设计目的是,在墨线46被向外拉动或回收时,残留在墨线46上的墨汁可能滴落至第一线孔3、第二线孔8、第三线孔14及第四线孔17的连接处;如果第一线孔3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不相同,第二线孔8与第三线孔14的直径不相同,第三线孔14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7的直径不相同,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滞留于第一线孔3、第二线孔8、第三线孔14及第四线孔17的连接处得不到回收,一方面浪费墨汁,另一方面污染墨斗;如果第一线孔3的直径与第二线孔8的直径相等,第二线孔8的直径与第三线孔14的直径相等,第三线孔14的直径与第四线孔17的直径相等,那么滴落的墨汁就会顺着第一线孔3、第二线孔8、第三线孔14和第四线孔17回流至墨盒6中而得到回收。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需要使用墨斗进行弹线时,用手拉动位于驱动壳1外的墨线46一端,在拉力的作用下,缠线轮44发生旋转并放线,盘卷回位装置42中的涡卷弹簧形变;同时,墨线46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两个第一滚轮22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2分别带动两个齿条25相向运动,两个复位弹簧27同时被拉伸;两个齿条25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蘸满墨汁的海绵30沿墨槽10的内壁相向运动并发生相互挤压;墨汁从海绵30中挤出并被涂抹到墨线46上,饱蘸墨汁的墨线46逐渐被拉出;与此同时,两个压板29分别通过相应的沥墨机构32中的伸缩杆35和伸缩套33带动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两个沥墨块39向相反的反向运动,两个沥墨块39远离墨线46,沥墨块39与墨线46不产生作用。

当弹线结束后需要收回墨线46时,撤去对墨线46的拉力,在盘卷回位装置42中涡卷弹簧的作用下,缠线轮44反向旋转并把被拉出的墨线46缠绕其上;在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两个齿条25带动两个第一滚轮22反向旋转,两个第一滚轮22向内送线;同时,两个齿条25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块28和压板29带动两个海绵30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海绵30不再相互挤压并远离墨线46,两个海绵30不再向墨线46上涂抹墨汁;与此同时,两个压板29分别通过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伸缩杆35和伸缩套33同时带动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两个沥墨块39相向运动,两个沥墨块39相互挤压正在回缩的墨线46;墨线46上残留的墨汁被两个沥墨块39挤出并滴落到沥墨槽13中;滴落的墨汁沿沥墨槽13中的回流斜面48经回流槽11流入墨盒6并被两个海绵30吸收;墨线46回收结束,两个齿条25、两个第一连接块28和两个压板29回到初始位置;连个海绵30回到初始位置;两个沥墨机构32恢复初始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墨线46在被向外拉动时,位于墨盒6里的两个压板29带动两个位于墨线46两侧的海绵30相向运动并相互挤压,海绵30中的墨汁被挤出到墨线46上,墨线46蘸着墨汁被拉出,为接下来的弹线工作做好准备;当墨斗的使用结束后,撤去墨线46上的拉力,在复位弹簧27和盘卷回位装置42的共同作用下,被拉出的墨线46向回收缩并缠绕在缠线轮44上;在墨线46收缩的过程中,两个沥墨机构32中的沥墨块39相向运动并挤压墨线46,墨线46上的残留墨汁被两个沥墨块39挤出并滴落到沥墨槽13中,被沥出的墨汁顺着沥墨槽13中的回流斜面48经回流槽11进入墨盒6中被两个海绵30吸收,一方面节约了墨汁,另一方面清理墨线46上的残留墨汁,保证墨斗里的清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