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7801发布日期:2019-02-12 23:3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画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



背景技术:

墨斗属于建筑工程和房建工程领域常用的一种画线工具,它通常被用于测量和房屋建造及房建中的定位安装等方面。墨斗有三个方面的用途:第一,做长直线;方法是将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第二,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第三,画竖直线,相当于当铅坠使用。传统的墨斗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时,墨斗中魔线没有被卡住,特别是在施工人员长时间拉紧的情况下非常不方便。市面上虽然也存在墨斗中的魔线拉出一段距离后可以被墨斗的中限位机构所卡住,但是该限位机构需要施工人员通过额外力进行操作,使用起来不方便。为了使墨斗使用起来方便,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对墨线进行自动卡住的画线装置。

本发明设计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矩型腔和圆腔的壳体、线锥、线绳、调节板、涡卷弹簧复位机构、线轮、固定导轨、第二导块、第二弹簧、u型板、固定连板、固定板、矩型环、第一导块、第一弹簧、摆杆、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滑动条、b海绵块、a弹性块、a伸缩杆、a支撑块、a海绵块、b伸缩杆、b支撑块、b弹性块、第一引导轮、l型板、第二引导轮、a弹簧、b弹簧,其中壳体中的矩型腔和圆腔相通;涡卷弹簧复位机构安装在圆腔中,涡卷弹簧复位机构中具有转轴;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两个固定导轨对称安装在矩型腔的两侧腔面上,且两个固定导轨位于矩型腔的上侧位置处。

u型板由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构成,顶板中间位置开有滑动方孔,两个侧板相对的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导槽,两个侧板相背的侧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固定连板的一端具有u型端,固定连板通过u型端固定安装在u型板的两个侧板上,固定连板远离u型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矩型环,固定连板的中间位置上表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二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固定导轨中,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块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导轨的内壁面上,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固定导轨中;u型板滑动于两个固定导轨之间。

调节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调节板穿过上述u型板中的滑动方孔,调节板滑动于上述u型板中;两个第一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导槽中,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块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槽的槽面上,两个第一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导槽中;调节板的下端粘合有b海绵块,调节板的上端穿过上述壳体的上壳面。

摆杆的中间位置通过销安装在上述两个固定板之间,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远离摆杆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调节板上,该铰接点位于u型板的两个侧板之间;第二伸缩杆远离摆杆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滑动条;滑动条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穿过矩型环,且固定安装有a弹性块。

a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矩型腔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a支撑块,a支撑块的上表面上粘合有a海绵块;a弹簧套在a伸缩杆上,a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矩型腔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安装在a支撑块上;a海绵块的位置与b海绵块的位置相对,且a海绵块与b海绵块相挤压配合。

b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矩型腔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b支撑块,b支撑块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b弹性块;b弹簧套在b伸缩杆上,b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矩型腔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安装在b支撑块上;b弹性块的位置与a弹性块的位置相对,且b弹性块与a弹性块相挤压配合。

上述调节板连接有b海绵块的一端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板;两个第二引导轮通过各自的轴分别安装在两个l型板远离调节板的一端上;两个第二引导轮位于b海绵块之下。

以上下分布的两个第一引导轮均通过轴安装在矩型腔的侧腔面上,两个第一引导轮的外圆面相互接触;两个第一引导轮靠近上述线轮。

线绳的一端通过缠绕的方式安装在线轮上,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引导轮之间的引导空间、a弹性块和b弹性块之间的间距,且经两个第二引导轮的引导后穿出壳体;线绳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线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拉环,其中拉环安装在调节板穿出壳体的一端端面上。拉环的好处在于,使用者拉动拉环便能使调节板向壳体外移动,使得墨斗操作起来更方便。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壳体的侧面开有加墨方孔,加墨方孔的位置与a海绵块、b海绵块的位置相对;加墨盖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加墨方孔处,且加墨盖的周边设置有密封条。当加墨盖将加墨方孔遮挡住后,密封条不仅能使加墨方孔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还能使得加墨盖紧紧与加墨方孔产生挤压限位,使得加墨盖不受外力作用时,加墨盖不会从加墨方孔中脱离出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密封条由弹性材料制作,比如橡胶材料或者塑料材料。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线锥远离线绳的一段具有锥尖。锥尖的设计便于线锥插入到缝隙中,使得线锥能够限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弹性块和b弹性块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定导轨的顶部与矩型腔的上腔面之间存在间距,这样的设计保证了u型板能够向上移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弹簧为压缩弹簧;当第二导块位于固定导轨内的底端时,第二导块上的第二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海绵块和b海绵块中均吸附有墨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弹簧和b弹簧均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中涡卷弹簧复位机构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本发明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中矩型环使得滑动条只能沿着矩型环的中轴线上下移动,保证本发明能够顺利动作。

本发明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作用相同,在摆杆围绕自身的销摆动过程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远离摆杆的一端均会做弧形摆动,为了保证得第一伸缩杆的铰接点跟随调节板做直线的上下运动,所以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需要自由伸缩来保证调节板经第一伸缩杆、摆杆、第二伸缩杆带动滑动条做直线的上下运动。

本发明中a伸缩杆对a支撑块起引导作用,保证a支撑块能沿着a伸缩杆的轴线平稳的上下移动。本发明中b伸缩杆对b支撑块起引导作用,保证b支撑块能沿着b伸缩杆的轴线平稳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中第一引导轮的作用在于,在线轮上的线绳释放或者重新缠绕的过程中,第一引导轮能对线绳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保证线轮上的线绳释放或者重新缠绕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涡卷弹簧复位机构,在墨斗不需要拉出线绳时,涡卷弹簧复位机构并没有储能;在墨斗拉出线绳时,线绳使得线轮旋转,线轮经转轴使得涡卷弹簧复位机构储能;在拉出的线绳需要收回时,涡卷弹簧复位机构使得转轴旋转复位便能使得线轮将拉出的线绳通过缠绕的方式收回。

两个第二引导轮位于b海绵块之下的设计在于,在初始状态下,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与b海绵块之间存在间距,保证该处线绳不会与b海绵块产生接触;在需要给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上墨时,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便能与b海绵块产生接触,b海绵块给该线绳上墨。

对于墨斗中线绳的状态:第一,在墨斗中的调节板处于初始状态时,两个第二引导轮所在的位置使得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高于第一引导轮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高度,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与b海绵块之间存在小间距,此状态下,第一引导轮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与固定连板成平行状态;第二,在a海绵块和b海绵块通过挤压接触的方式给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上墨时,两个第二引导轮所在的位置使得两个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和第一引导轮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共线,此状态下,第一引导轮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之间的线绳与固定连板成平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墨斗整体示意图。

图2是墨斗整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墨斗内部所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壳体的剖面(一)示意图。

图5是壳体的剖面(二)示意图。

图6是第二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固定连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摆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a弹簧、b弹簧和第二引导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线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墨斗内部处于初始状态的正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壳体;2、加墨方孔;3、加墨盖;4、线锥;5、锥尖;6、线绳;7、调节板;8、矩型腔;9、圆腔;10、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2、线轮;13、固定导轨;14、第二导块;15、第二弹簧;16、u型板;17、顶板;18、侧板;19、导槽;20、滑动方孔;21、固定连板;22、u型端;24、固定板;25、矩型环;26、第一导块;27、第一弹簧;28、摆杆;29、第一伸缩杆;30、第二伸缩杆;31、滑动条;32、b海绵块;33、a弹性块;35、a伸缩杆;36、a支撑块;37、a海绵块;38、b伸缩杆;39、b支撑块;40、b弹性块;41、第一引导轮;43、转轴;60、l型板;61、第二引导轮;62、a弹簧;63、b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本发明的附图中的结构只是示意性的,不作为具体比例、形状、安装关系的限定;附图中的结构只是便于本发明的理解,不作为实际需求的限定。对于本发明的附图中结构的安装,采用现有技术处理即可,附图不作为具体的限定。

一种房建装修使用的画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如图4、5所示,它包括具有矩型腔8和圆腔9的壳体1、如图2、3、7所示,线锥4、线绳6、调节板7、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线轮12、固定导轨13、第二导块14、第二弹簧15、u型板16、固定连板21、固定板24、矩型环25、第一导块26、第一弹簧27、摆杆28、第一伸缩杆29、第二伸缩杆30、滑动条31、b海绵块32、a弹性块33、a伸缩杆35、a支撑块36、a海绵块37、b伸缩杆38、b支撑块39、b弹性块40、第一引导轮41、l型板60、第二引导轮61、a弹簧62、b弹簧63,如图4、5所示,其中壳体1中的矩型腔8和圆腔9相通;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安装在圆腔9中,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中具有转轴43;如图12所示,线轮12固定安装在转轴43上;如图2、4所示,两个固定导轨13对称安装在矩型腔8的两侧腔面上,且两个固定导轨13位于矩型腔8的上侧位置处。

如图8所示,u型板16由两个侧板18和一个顶板17构成,顶板17中间位置开有滑动方孔20,两个侧板18相对的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导槽19,两个侧板18相背的侧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14;固定连板21的一端具有u型端22,固定连板21通过u型端22固定安装在u型板16的两个侧板18上,固定连板21远离u型板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矩型环25,固定连板21的中间位置上表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板24;如图6、7所示,两个第二导块14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固定导轨13中,两个第二弹簧1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块14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导轨13的内壁面上,两个第二弹簧15分别位于两个固定导轨13中;如图3、7所示,u型板16滑动于两个固定导轨13之间。

如图9所示,调节板7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26;如图7、10所示,调节板7穿过上述u型板16中的滑动方孔20,调节板7滑动于上述u型板16中;如图7所示,两个第一导块26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导槽19中,两个第一弹簧27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块26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槽19的槽面上,两个第一弹簧27分别位于两个导槽19中;调节板7的下端粘合有b海绵块32,如图1、2所示,调节板7的上端穿过上述壳体1的上壳面。

如图9、10所示,摆杆28的中间位置通过销安装在上述两个固定板24之间,摆杆2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9,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30;第一伸缩杆29远离摆杆28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调节板7上,该铰接点位于u型板16的两个侧板18之间;第二伸缩杆30远离摆杆28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滑动条31;滑动条31远离第二伸缩杆30的一端穿过矩型环25,且固定安装有a弹性块33。

如图11所示,a伸缩杆3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矩型腔8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a支撑块36,a支撑块36的上表面上粘合有a海绵块37;如图4、11所示,a弹簧62套在a伸缩杆35上,a弹簧62的一端安装在矩型腔8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安装在a支撑块36上;如图13所示,a海绵块37的位置与b海绵块32的位置相对,且a海绵块37与b海绵块32相挤压配合。

如图11所示,b伸缩杆3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矩型腔8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b支撑块39,b支撑块39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b弹性块40;如图4、11所示,b弹簧63套在b伸缩杆38上,b弹簧63的一端安装在矩型腔8的下腔面上,另一端安装在b支撑块39上;如图13所示,b弹性块40的位置与a弹性块33的位置相对,且b弹性块40与a弹性块33相挤压配合。

如图9所示,上述调节板7连接有b海绵块32的一端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板60;两个第二引导轮61通过各自的轴分别安装在两个l型板60远离调节板7的一端上;两个第二引导轮61位于b海绵块32之下。

如图4、5所示,以上下分布的两个第一引导轮41均通过轴安装在矩型腔8的侧腔面上,两个第一引导轮41的外圆面相互接触;如图13所示,两个第一引导轮41靠近上述线轮12。

如图13所示,线绳6的一端通过缠绕的方式安装在线轮12上,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引导轮41之间的引导空间、a弹性块33和b弹性块40之间的间距,且经两个第二引导轮61的引导后穿出壳体1;线绳6位于壳体1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线锥4。

它还包括拉环,其中拉环安装在调节板7穿出壳体1的一端端面上。拉环的好处在于,使用者拉动拉环便能使调节板7向壳体1外移动,使得墨斗操作起来更方便。

如图5所示,上述壳体1的侧面开有加墨方孔2,加墨方孔2的位置与a海绵块37、b海绵块32的位置相对;如图1所示,加墨盖3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加墨方孔2处,且加墨盖3的周边设置有密封条。当加墨盖3将加墨方孔2遮挡住后,密封条不仅能使加墨方孔2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还能使得加墨盖3紧紧与加墨方孔2产生挤压限位,使得加墨盖3不受外力作用时,加墨盖3不会从加墨方孔2中脱离出来。

上述密封条由弹性材料制作,比如橡胶材料或者塑料材料。

如图1所示,上述线锥4远离线绳6的一段具有锥尖5。锥尖5的设计便于线锥4插入到缝隙中,使得线锥4能够限位。

上述a弹性块33和b弹性块40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如图2、4所示,上述固定导轨13的顶部与矩型腔8的上腔面之间存在间距,这样的设计保证了u型板16能够向上移动。

如图7所示,上述第二弹簧15为压缩弹簧;当第二导块14位于固定导轨13内的底端时,第二导块14上的第二弹簧15处于预压缩状态。

上述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中均吸附有墨汁。

上述a弹簧62和b弹簧63均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下:

当本发明中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中的墨汁不够时,使用者打开加墨盖3,用加墨瓶对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进行加墨;加墨完毕后,重新盖上加墨盖3。

本发明墨斗未进行拉线操作时的初始状态为: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未储能;如图7所示,第二导块14位于固定导轨13内的底端,第二导块14上的第二弹簧15处于预压缩状态;第一导块26位于相应导槽19的顶部,第一导块26上的第一弹簧27处于轻微压缩的状态,如图13所示,此时a海绵块37与b海绵块32之间存在间距,第一伸缩杆29、摆杆28和第二伸缩杆30与固定连板21相平行;此状态下滑动条31上的a弹性块33与b弹性块40通过挤压的方式将线绳6所限位,b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保证了a弹性块33与b弹性块40能紧紧挤压;两个第二引导轮61所在的位置使得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高于第一引导轮41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高度,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与b海绵块32之间存在小间距,此状态下,第一引导轮41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与固定连板21成平行状态;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与a海绵块37之间存在小间距,a弹簧62处于轻微压缩状态。线绳6分别与a海绵块37、b海绵块32存在间距的好处在于,避免在墨斗中的线绳6未拉出时,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对线绳6的上墨。

当墨斗需要进行拉线操作来进行测量或者做标记时,以做标记为例:使用者首先将线锥4通过插入的方式固定在一处,然后使用者向下摁压调节板7,第一导块26跟随调节板7运动,第一弹簧27被压缩;由于u型板16上的第二导块14位于固定导轨13的底部,所以第一弹簧27的压缩不会使得u型板16往下移动。在调节板7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一伸缩杆29跟随调节板7向下移动,第一伸缩杆29自动伸长;根据杠杆原理,第一伸缩杆29的向下移动使得摆杆28经第二伸缩杆30带动滑动条31向上移动,第二伸缩杆30自动伸长。在调节板7向下移动过程中,调节板7经l型板60带动第二引导轮61向下移动,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线绳6也会向下移动,b海绵块32跟随调节板7向下移动;随着b海绵块32跟随调节板7向下移动,b海绵块32会与a海绵块37产生挤压接触,为了保证b海绵块32与a海绵块37产生良好挤压接触效果,所以在b海绵块32挤压a海绵块37时,a海绵块37会使得a支撑块36向下移动,a伸缩杆35和a弹簧62均被压缩;这样a弹簧62的反弹力就能保证b海绵块32与a海绵块37产生良好挤压接触效果;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线绳6被b海绵块32和a海绵块37所挤压,线绳6被包裹在b海绵块32和a海绵块37之间。在调节板7经b海绵块32挤压a海绵块37的过程中,第二引导轮61跟随调节板7向下移动,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线绳6也会向下移动;当调节板7被下压到极限位置后,此时b海绵块32挤压a海绵块37达到最大,两个第二引导轮61的位置正好使得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和第一引导轮41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尽量共线;在滑动条31向上移动过程中,a弹性块33跟随滑动条31向上移动;随着a弹性块33跟随滑动条31向上移动,a弹性块33与b弹性块40之间的挤压力逐渐变弱,在b弹簧63的复位作用下,b支撑块39带动b弹性块40逐渐向上移动复位;随着a弹性块33跟随滑动条31向上移动,以及b弹簧63的复位使得b弹性块40逐渐向上移动复位结束后,a弹性块33会脱离与b弹性块40的挤压接触,从而线绳6不再被b弹性块40和a弹性块33所挤压限位;此时,b弹性块40所在的位置使得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和第一引导轮41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尽量共线。以上所述,在调节板7被使用者下压后,线绳6被b海绵块32会与a海绵块37所挤压住,线绳6不再被b弹性块40和a弹性块33所挤压限位,那么使用者便能在继续维持住下压调节板7的状态下,拉动墨斗壳体1做直线运动,期间,线绳6从墨斗中拉出,线绳6使得线轮12旋转,线轮12经转轴43使得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储能;在线绳6从墨斗中拉出过程中,线绳6通过摩擦的方式经过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过程中,线绳6被重新附着上墨汁,两个第二引导轮61依然对线绳6起到引导作用。当线绳6拉出到一定长度后,且线绳6拉紧后,使用者提起线绳6中段弹下即可,这样便能利用线绳6做上标记。

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和第一引导轮41与临近的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尽量共线的好处在于,当使用者沿着线绳6穿出壳体1的孔的轴线向外拉线锥4的过程中,设计中矩型腔8中的线绳6尽可能共线能保证线锥4的拉力沿线绳6传递,避免线绳6对矩型腔8中所接触的相关结构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及摩擦力,保证矩型腔8中的相关结构对线绳6不产生过多的摩擦阻力,进而墨斗中的线绳6在拉出时摩擦阻力尽可能小,同时还能减弱线绳6在拉出时的磨损情况。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持续维持住线绳6处于拉紧状态,使用者只要不再下压调节板7,墨斗中的a弹性块33和b弹性块40便能重新通过挤压配合的方式将线绳6限位,其过程为:使用者不再下压调节板7,那么在第一弹簧27的复位作用下,第一导块26带动调节板7向上移动复位;由于第二弹簧15处于预压缩状态,第二弹簧15的压缩力较大,那么第一弹簧27复位的过程中,第一弹簧27的复位力不足以使u型板16带动第二导块14向上移动,保证了u型板16在不动的情况下,调节板7能够向上移动复位。在调节板7向上移动复位过程中,第一伸缩杆29跟随调节板7向上移动,第一伸缩杆29自动收缩;根据杠杆原理,第一伸缩杆29的向上移动使得摆杆28经第二伸缩杆30带动滑动条31向下移动复位,第二伸缩杆30自动收缩。第一伸缩杆29、摆杆28和第二伸缩杆30会恢复到原始状态。在调节板7向上移动过程中,b海绵块32跟随调节板7向上移动复位,l型板60和第二引导轮61跟随调节板7向上移动复位,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被重新提起来,a海绵块37会与b海绵块32脱离挤压接触,a海绵块37会跟随a支撑块36在a弹簧62的复位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最终b海绵块32会与a海绵块37脱离接触,线绳6不再与b海绵块32、a海绵块37所接触。在滑动条31向下移动复位过程中,a弹性块33跟随滑动条31向下移动复位,a弹性块33重新与b弹性块40产生挤压接触,且随着滑动条31的继续向下移动,a弹性块33会通过挤压b弹性块40使得b弹性块40向下移动,b弹性块40经b支撑块39向下移动,b伸缩杆38和b弹簧63被重新压缩;最终,a弹性块33重新与b弹性块40的挤压接触,使得线绳6重新被b弹性块40和a弹性块33所挤压限位。最终线绳6在拉出后,只要使用者不再对调节板7下压,墨斗中的a弹性块33和b弹性块40便能重新通过挤压配合的方式将线绳6限位的好处在于:使用者不需要通过单独额外操作来使得墨斗中的线绳6限位,仅仅松开对调节板7的下压便能使墨斗中的线绳6限位,线绳6的限位操作达到了自动化,从而本发明的墨斗使用起来更方便,达到了墨斗自动卡住线绳6的目的。

当从墨斗中拉出来的线绳6需要重新回收起来时,其过程:使用者通过拉动拉环将调节板7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拉动,第一导块26跟随调节板7运动;由于第一导块26与u型板16的导槽19的顶部已经相接触,所以调节板7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移动过程中,调节板7经第一导块26带动u型板16向远离b海绵块32的方向移动,第二导块14跟随u型板16运动,第二弹簧15继续被压缩,u型板16在两个固定导轨13之间滑动。由于固定连扳与u型板16属于固定连接,且矩型环25和固定连扳属于固定连接,所以在u型板16移动的过程中,固定连扳上所安装的结构跟随u型板16移动,且固定连扳上所安装的结构与u型板16相对静止;这样的动作结果使得第一伸缩杆29、第二伸缩杆30和摆杆28始终与固定连板21平行,那么滑动条31与矩型环25相对静止;滑动条31相对于线绳6来说,滑动条31向远离线绳6的方向移动,那么滑动条31向远离线绳6的方向移动将重复上述滑动条31出现解除对线绳6限位的过程,也就是说,a弹性块33会脱离与b弹性块40的挤压接触,从而线绳6不再被b弹性块40和a弹性块33所挤压限位。期间,b海绵块32跟随调节板7向远离线绳6的方向移动,l型板60和第二引导轮61跟随调节板7向上移动,两个第二引导轮61之间的线绳6被向上提起来,线绳6不会与b海绵块32相接触。最后,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使得转轴43旋转复位便能使得线轮12将拉出的线绳6通过缠绕的方式收回,期间,第二引导轮61和第一引导轮41引导线绳6收回。此过程中,线绳6分别与a海绵块37、b海绵块32依然存在间距的好处在于,避免在墨斗中的线绳6收回时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对线绳6的上墨,进而保证了墨只有在出线时上墨,有效地a海绵块37和b海绵块32中墨汁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了收线时过多的墨汁附着在线轮12上,从而避免了过多墨汁附着在线轮12上后长时间风干后造成的硬化现象。

当涡卷弹簧复位机构10释放完储存的能量后,线轮12收回被拉出的线绳6;使用者不再拉动拉环,那么在第二弹簧15的复位作用下,第二导块14带动u型板16向下移动复位,u型板16经第一导块26带动调节板7向壳体1内部移动复位,u型板16与调节板7相对静止;u型板16移动复位的过程中,固定连扳上所安装的结构跟随u型板16移动复位,且固定连扳上所安装的结构与u型板16相对静止;最终滑动条31也向线绳6的方向移动复位,直到a弹性块33重新与b弹性块40的挤压接触,线绳6重新被b弹性块40和a弹性块33所挤压限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下压调节板,使得a海绵块与b海绵块通过挤压接触的方式给线绳上墨,期间利用杠杆原理来解除b弹性块与a弹性块通过挤压来对线绳的限位,保证线绳能顺利从墨斗中拉出且还能给线绳持续的上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持续维持住线绳处于拉紧状态,使用者只要不再下压调节板,墨斗中的a弹性块和b弹性块便能重新通过挤压配合的方式将线绳限位;这样的好处使得使用者不需要通过单独额外操作对墨斗中的线绳限位,仅仅松开对调节板的下压便能使墨斗中的线绳限位,线绳的限位操作达到了自动化,从而本发明的墨斗使用起来更方便,达到了墨斗自动卡住线绳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