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587发布日期:2020-10-28 15:4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保护内部结构的门锁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门锁若要通过执手开门,通常是通过执手来控制方芯转动,使得方芯与门锁内部的零件发生联动,从而达到开门效果。执手与方芯的连接则是采用将方芯插入执手的分体式连接结构,因此执手上往往设有可与方芯配合的连接孔等结构。现有的执手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完成制作后往往会对执手进行喷涂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涂料也会进入执手上设置的通孔中。由于涂料附着于执手表面也会存在一定厚度,因此喷涂于通孔中的涂料厚度需要保证方芯与执手能够紧密连接。然而在门锁的长期使用中,由于方芯也时金属材料制成,在长期进行反复的转动后往往会刮掉部分执手用于连接方芯的连接孔中的涂料,使得方芯与连接孔之间出现间隙,从而造成方芯与执手无法紧密连接的情况,此时执手将出现松动,甚至可能出现转动执手时方芯无法随之转动的情况,最终影响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如cn02248214.8.7提供了一种插芯门锁把手调向装置,包括把手、复板、方芯轴组件、螺钉;所述的方芯轴组件包括方芯轴、弹簧匣、弹簧、定位块

上述门锁采用了把手与方芯的分体式结构,当把手完成喷涂处理后,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把手与方芯的连接容易出现松动,从而缩短门锁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设计一种结构稳定的门锁,能够大大延长门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门锁,该门锁的执手与方芯不会出现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稳定的门锁,包括执手和壳体,壳体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执手的连接通孔,所述执手包括持握部和联动部,联动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壳体的贴合面,贴合面上固定有不可拆分的连体方芯,连体方芯内形成有用于连接插销的插销孔,所述壳体内设有联动卡环,联动卡环内形成有供所述连体方芯插入的联动通孔,所述连体方芯通过所述连接通孔进入所述壳体内部,并穿过所述联动通孔来连接所述联动卡环,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可与所述联动卡环相配合的配合零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体方芯的表面形成有垂直于所述贴合面的垂直凹槽,所述联动通孔内形成有与所述垂直凹槽相配合的凸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体方芯的表面形成有平行于所述贴合面的平行凹槽,所述连体方芯上套有与所述平行凹槽相配合,且位于所述联动卡环上端的限位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连体方芯上套有被所述联动卡环压紧,并贴合于所述壳体内端的保护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配合零件位置的挡块,所述配合零件包括紧贴所述联动卡环的联动件,联动件上形成有背向所述联动卡环的套柱,套柱上套有与所述挡块相抵的弹簧,弹簧使得所述联动件具有向所述联动卡环所在方向移动的趋势,所述联动卡环包括形成有对称平面和圆角的配合环,以及位于所述配合环上端的限位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环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挡圈的直径大于所述配合环的长度与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圈贴合于所述联动件的上端,所述联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挡圈相配合的配合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卡环采用铁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孔边缘朝所述执手所在方向凸起,并形成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可供所述连体方芯穿过的补偿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小于贴合面的直径,并大于所述连体方芯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所述执手与连体方芯固定于一起,不可分离,因此所述执手上不需要设置用于连接方芯的通孔,所述连体方芯即便长期反复地进行转动,也不会刮掉所述执手上的涂料,所述执手与连体方芯始终紧密连接,门锁结构也始终稳定,大大地延长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2、所述连体方芯上套有所述联动卡环,所述联动卡环不仅起到了与所述配合零件进行联动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对所述执手的加固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执手与连体方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联动卡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配合零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1-执手,11-持握部,12-联动部,121-贴合面,2-壳体,21-连接通孔,22-挡块,23-收纳槽,3-连体方芯,31-插销孔,32-垂直凹槽,33-平行凹槽,4-联动卡环,41-联动通孔,411-凸体,42-配合环,43-限位挡圈,5-配合零件,51-联动件,511-套柱,512-配合凹槽,52-弹簧,6-限位垫圈,7-保护垫圈,8-补偿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结构稳定的门锁,包括执手1和壳体2,壳体2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执手1的连接通孔21,所述执手1包括持握部11和联动部12,联动部12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壳体2的贴合面121,贴合面121上固定有不可拆分的连体方芯3,连体方芯3内形成有用于连接插销的插销孔31,所述壳体2内设有联动卡环4,联动卡环4内形成有供所述连体方芯3插入的联动通孔41,所述连体方芯3通过所述连接通孔21进入所述壳体内部2,并穿过所述联动通孔41来连接所述联动卡环4,所述壳体2内还设有可与所述联动卡环4相配合的配合零件5。具体的,所述执手1与连体方芯3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将所述连体方芯3插入所述壳体2中完成所述执手1与壳体2的连接,通过在所述连体方芯3上套上所述联动卡环4,起到了对所述连体方芯3在所述壳体2中的固定作用,并且所述联动卡环4能够与所述配合零件5进行联动,从而实现打开门锁的目的。

如图3-4所示,所述连体方芯3的表面形成有垂直于所述贴合面121的垂直凹槽32,所述联动通孔41内形成有与所述垂直凹槽32相配合的凸体411。具体的,通过将所述凸体411限定于所述垂直凹槽32内来加固所述联动卡环4与连体方芯3的连接,并且所述连体方芯3能够在转动时通过所述垂直凹槽32与凸体411的配合来带动所述联动卡环4转动。

如图2-4所示,所述连体方芯3的表面形成有平行于所述贴合面121的平行凹槽33,所述连体方芯3上套有与所述平行凹槽33相配合,且位于所述联动卡环4上端的限位垫圈6。具体的,所述平行凹槽33能够对所述限位垫圈6进行固定,通过将所述限位垫圈6套于所述连体方芯3上,并夹紧所述联动卡环4,能够对所述联动卡环4进行加固,防止所述联动卡环4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进一步固定了连体方芯3在所述壳体2的位置。

如图1所示,所述连体方芯3上套有被所述联动卡环4压紧,并贴合于所述壳体2内端的保护垫圈7。具体的,所述保护垫圈7被所述联动卡环4压紧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保护垫圈7不会跟随所述联动卡环4转动,并且保护垫圈7能够避免所述联动卡环4与所述壳体2直接接触,避免所述联动卡环4在长期的反复转动中对所述壳体2内部造成磨损,使得所述壳体2变薄,从而防止所述联动卡环4在该门锁长期使用后出现晃动,保证该门锁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5所示,所述壳体2内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配合零件5位置的挡块22,所述配合零件5包括紧贴所述联动卡环4的联动件51,联动件51上形成有背向所述联动卡环4的套柱511,套柱511上套有与所述挡块22相抵的弹簧52,弹簧52使得所述联动件51具有向所述联动卡环4所在方向移动的趋势,所述联动卡环4包括形成有对称平面和圆角的配合环42,以及位于所述配合环42上端的限位挡圈43。具体的,当所述联动卡环4开始转动,所述配合环42的圆角开始与所述联动件51接触时,所述配合环42将所述联动件51推向所述挡块22,所述弹簧52开始受到压缩,当所述联动卡环4继续转动,所述配合环42的平面开始与所述联动件51接触时,所述弹簧52开始回弹,使得所述联动件51紧贴于所述配合环42的平面,所述限位挡圈43能够防止所述联动件51脱离所述壳体2。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环42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挡圈43的直径大于所述配合环42的长度与宽度。具体的,由于所述限位挡圈43需要能够压住所述联动件51,防止其脱离所述壳体2,所述限位挡圈43的直接需要大于所述配合环42的长度与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圈43贴合于所述联动件51的上端,所述联动件51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挡圈43相配合的配合凹槽512。具体的,所述配合凹槽512能够容纳所述限位挡圈43的边缘,使得所述限位挡圈43能够紧贴所述联动件51。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卡环4采用铁制。具体的,铁制的所述联动卡环4更加牢固,不容易在长期转动后出现断裂,延长了该门锁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通孔21边缘朝所述执手1所在方向凸起,并形成收纳槽23,所述收纳槽23内安装可供所述连体方芯3穿过的补偿垫圈8。具体的,所述收纳槽23和补偿垫圈8能够避免所述贴合面121与壳体2的表面直接接触,防止所述执手1在长期转动过程中与所述壳体2的表面产生摩擦,造成所述壳体2与所述执手1之间的连接由于出现间隙而发生松动,保证所述执手1与壳体2始终紧密相连。

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通孔21的直径小于贴合面121的直径,并大于所述连体方芯3的外径。具体的,该设计能够避免所述执手1进入所述壳体2内,对所述壳体2内的所述配合零件5造成挤压,并且所述连体方芯3不会与所述连接通孔21内的端面贴合,因此在转动过程不会对所述连接通孔21造成磨损。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