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锁结构和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041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指纹锁结构和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锁结构和指纹锁。



背景技术:

指纹锁全称是电子指纹锁,指纹开锁的电子指纹锁,将指纹模块设于把手上,再采用连接线将指纹模块和电子锁内部电路连通。用户开门时,只需要一手握住把手,用大拇指按压设置在把手转动部的指纹识别模块,即可达到开锁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电子指纹锁在把手换向时(根据开门方向安装时需要变换把手朝向)需要拆螺丝换向,操作不方便,把手容易松动,换向时无法准确的进行一百八十度换向,需要经过多次调节,操作繁琐。另一方面现有的指纹智能锁把手转动时容易导致指纹连接线挤压破损甚至折断,造成指纹功能失效。

由此,市面上大多数指纹锁的离合器功能实现比较单一,装配到锁面上的把手的稳定性不理想,且把手换向方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纹锁结构和指纹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纹锁结构,包括:锁面、把手和把手限位件,所述把手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锁面上;

所述把手限位件贯穿所述锁面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把手限位件的周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抵接于所述锁面上,所述把手限位件包括换向件,所述把手限位件通过所述换向件固定于所述锁面上,所述把手限位件上还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把手限位件沿所述过线孔的开孔方向设置有过线槽,所述过线孔与所述换向件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限位件的周侧还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固定于所述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面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扭簧抵接于所述限位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件为螺栓或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锁面的相对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纹锁,包括指纹线、主板控制模块和上述的指纹锁结构,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所述主板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锁面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指纹线分别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和所述主板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线嵌套在所述过线槽内,从所述过线孔穿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纹锁结构,通过在把手限位件和锁面之间设置轴承,利用轴承的滚动摩擦使得把手限位件装配到锁面后,与把手限位件连接的把手不容易产生晃动;且把手限位件上设置有换向件,把手限位件与锁面固定连接,通过调整固定件,便于转动把手和把手限位件进行左右换向;同时把手限位件上设置有过线孔和过线槽,将指纹锁结构应用到指纹锁中时,便于指纹线穿过,防止把手带动把手限位件转动时而导致指纹线扭断。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限位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把手;20、把手限位件;30、锁面;21、轴承;22、换向件;23、过线孔;24、过线槽;31、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结构,锁面30、把手10和把手限位件20,把手10可转动地安装在锁面30上;把手限位件20贯穿锁面30与把手10连接,把手限位件20的周侧设置有轴承21,轴承21抵接于锁面30上,把手限位件20包括换向件22,把手限位件20通过换向件22固定于锁面30上,把手限位件20上还开设有过线孔23,把手限位件20沿过线孔23的开孔方向设置有过线槽24,过线孔23与换向件22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在锁面30与把手限位件20之间设置轴承21,转动把手10时通过轴承21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把手限位件20与锁面30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把手10转动时的灵活性,也不会使把手10产生晃动。同时,通过在把手限位件20上设置换向件22,把手限位件20与锁面30固定连接,通过调整换向件22,转动把手10的左右方向后再紧固换向件22,即可实现把手10左右开方向的换向调整。且换向件22和过线孔23相对设置,使得把手10换向时,只需要转动把手10和把手限位件20,即可实现左右换向且不会挤压到指纹线。

具体地,换向件22为换向螺丝,把手限位件20上开设有螺纹孔,换向螺丝通过螺纹孔实现与锁面30的螺纹连接。实际应用中,仅需要拆卸换向螺丝,转动把手10方向后紧固换向螺丝,即可实现把手10的左右换向。且螺纹孔与过线孔23相对设置,这样在拆卸换向螺丝进行把手10左右换向的调整时,把手10和把手限位件20一起转动,不需要拆卸把手10,就可以轻松达到左右换向的目的。

具体的,把手限位件20的周侧还设置有扭簧(图未示),扭簧固定于锁面30上。扭簧设置在锁面30与把手限位件20之间,扭簧抵接于锁面30上。锁面30设置有两个限位件31,两个限位件31分别设置在锁面30的相对侧,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限位件31的侧面。在将把手限位件20装配到锁面30后可以调整扭簧,从而实现对把手10的调整,减少把手10转动时的无晃动。实际应用中,设置扭簧的内径大于轴承21的外径,这样轴承21套设在扭簧内,使得整个智能锁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指纹锁,包括指纹线、主板控制模块和指纹锁结构,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把手10上,主板控制模块设置在锁面30远离把手10的一侧,指纹线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和主板控制模块连接。这样可以避免把手10转动时指纹线受到挤压,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指纹线嵌套在过线槽24内,从过线孔23穿出。将指纹锁结构应用在指纹锁上,指纹线可直接穿过把手限位件20与主板模块连接。指纹线线通过过线槽24和通孔,可以不经过离合组件直接从把手限位件20伸出从通孔经过,当把手10转动时,指纹线可以在过线槽24内移动,避免了指纹线在把手10带动把手限位件20转动时同时强制扭转而导致指纹线扭断,指纹锁使用出现故障。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