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猫眼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5987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防猫眼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猫眼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防猫眼锁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使用户不必开门即可观察到门外的状况,以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现有的智能防猫眼锁具通常在门体上设置猫眼,然而猫眼也为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便利,使不法分子通过破坏猫眼并利用特殊工具从而下压门内的把手将门开启进行作案。

常规的智能防猫眼锁具不设有防猫眼非法开门的功能,即便设有防猫眼非法开门的功能,也会存在以下的不足:

常规设有防猫眼开门功能的智能防猫眼锁具对锁体适配能力不高,多数只可适配电子锁体;或者把手左右换向时操作复杂,不利于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或者用户开锁相对繁琐,不能单手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猫眼锁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猫眼锁具,包括把手组件、锁面和锁体;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与所述锁面可转动连接的把手、与所述把手周向固定的旋钮组件和套设在所述旋钮组件外表面的复位弹簧;所述旋钮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凸起部;

所述锁体包括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的把手座和与所述把手座嵌套的换向件;所述把手座包括第一套筒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一端的平台部,所述平台部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及换向螺柱;所述换向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相互插合或脱离的凹陷部,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可脱离卡合连接的第二卡位和与所述换向螺柱抵接的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按钮靠近所述锁面一端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设置,所述换向螺柱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面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座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与所述把手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顶置在所述把手的内表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顶置在所述旋钮组件的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盖合在所述把手上的把手盖,所述把手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按钮轴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把手组件与所述锁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连接;且/或,所述把手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把手座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体还包括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上开设有螺柱孔,所述固定压板通过所述螺柱孔与所述锁面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开门时需要按压旋钮组件后下压把手,关门时只需要上提把手,简化开关门的操作;一方面还可以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破坏猫眼从而开门盗窃,且能够有效的防止家中宠物或儿童误开锁,提升防猫眼锁具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通过设置换向件和把手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猫眼开锁的锁具不通配机械锁体的问题,且使得左右把手可互换,简化把手换向工序,适于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锁体;11、换向件;12、把手座;13、固定压板;111、弯折部;112、第二卡位;113、第二套筒;114、凹陷部;121、第一套筒;122、平台部;123、第一卡位;124、换向螺柱;125、扭簧;

20、锁面;21、第二通孔;22、限位部;

30、把手组件;31、把手盖;32、把手、33、旋钮组件;34、复位弹簧;311、第一通孔;331、按钮;332、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定把手被“下压”为能够实现开锁,把手被“提拉”为能够实现反锁,该“下压”即把把手向下旋转,该“提拉”即把把手向上旋转。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清楚上述设定仅是为了能更直观地解释本发明,技术人员也可把把手锁设计成“提拉”为能够实现开锁,“下压”为能够实现反锁的形式,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压、提拉”等用于表明动作方向的用词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猫眼锁具,具有防猫眼非法开门及把手可左右换向的功能,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防猫眼锁具包括:把手组件30、锁面20和锁体10;把手组件30包括与锁面20可转动连接的把手32、与把手32周向固定的旋钮组件33和套设在旋钮组件33外表面的复位弹簧34;旋钮组件33为一体成型结构,旋钮组件33包括按钮331和凸起部332;锁体10包括与把手32固定连接的把手座12和与把手座12嵌套的换向件11;把手座12包括第一套筒121和设置在第一套筒121一端的平台部122,平台部122上设置有第一卡位123及换向螺柱124;换向件11包括第二套筒113,第二套筒113的一端设置有与凹陷部114相互插合或脱离的凹陷部114,第二套筒11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位123可脱离卡合连接的第二卡位112和与换向螺柱124抵接的弯折部1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锁具,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猫眼非法开锁,还可以防止儿童误开锁,且解决了设有防猫眼非法开锁的防猫眼锁具开门繁琐的问题,防猫眼锁具开关门操作简单,开锁可以一手握开门,上锁无需其它动作上提把手32即可上锁;且防猫眼锁具换向简单,操作方便,只需将换向螺柱124固定的螺丝拆开后更改把手32的左右,把手32可直接旋转180°;且防猫眼锁具在售卖时仓库备货不分左右把手32,可以减少仓库的库存数量。

具体地,旋钮组件33为一体成型结构,旋钮组件33包括按钮331和凸起部332,按钮331周向与把手32盖31活动连接,按钮331的外表面直径小于把手32盖31上的第一通孔311直径,按钮331与凸起部332连接处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311的直径,这样能够把把手32盖31抵接在按钮331的周向,避免按钮331被按压后容易产生松动,从而使得把手组件30长久耐用。

凸起部332位于把手32盖31和把手32形成的空腔内,凸起部332的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3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凸起部332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的设置在按钮331靠近锁面20一端的周侧。两个凸起部332能够更好地与凹陷部114实现卡合,转动旋钮组件33时更加平稳地开锁或上锁,旋钮组件33可以与复位弹簧34紧密固定,旋钮组件33在按压时不容易产生晃动。还可以设置复位弹簧34的内径长度大于凸起部332的外部轮廓长度,复位弹簧34刚好能与凸起部332的外部轮廓卡合,减少旋钮组件33按压时的晃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把手座12包括第一套筒121和设置在第一套筒121远离锁面20一端的平台部122,第一套筒121靠近锁面20的一端还设置有与凸起部332错开的卡插部,卡插部与把手32固定连接,平台部122围绕第一套筒121的外部直径设置,平台部122远离锁面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位123和换向螺柱124,换向螺柱124远离第一套筒121的周向设置,第一卡位123靠近第一套筒121的周向设置,第一卡位123与换向螺柱124之间间隔设置。

换向件11包括嵌套进第一套筒121的第二套筒113和设置在第二套筒113远离锁面20一端的第二卡位112,第二卡位112设置在第二套筒113的周向,第二卡位112与第一卡位123之间可脱离卡合连接。

换向件1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套筒113远离锁面20一端的弯折部111,弯折部111抵接换向螺柱124,弯折部111朝向换向螺柱124凹陷,设置弯折部111可以使得换向件11避开换向螺柱124,弯折部111形成一个避空位,防止换向件11转动时对换向螺柱124的影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弯折部111相对的设置在第二套筒113远离锁面20的两侧,两个弯折部111呈左右对称。

换向件1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套筒113靠近锁面20一端且与凸起部332配合的凹陷部114,凹陷部114和凸起部332之间适于相互插合或脱离。旋钮组件33和换向件11通过这种轴向插接的方式实现卡合或者脱离,当然,采用其他结构的连接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只要实现可脱离的连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换向件11和锁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动关系,换向件11往不同方向转动时,锁舌对应会做伸缩运动,实现开锁或上锁,由于这部分的传动在行业内是现有技术,不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范围,因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只需知悉实施例中的换向件11如何产生转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锁面20的内侧壁上的限位部22。限位部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锁面20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扭簧125,扭簧125套设于把手座12的外表面,限位部22与扭簧125的一端抵接。扭簧125的作用在于:开锁时下压把手32,使扭簧125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在复位上锁时提供一定的回弹力,使上提把手32所需要的人力更小,使用舒适度高。

锁体10还包括固定压板13,固定压板13上开设有螺柱孔,固定压板13通过螺柱孔与锁面20固定连接。固定压板13上还设置有避位部,避位部用于避开换向螺柱124。避位部设置在固定压板13的两侧,两个避位部可以对称设置。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防猫眼锁具的连接关系为:

将旋钮组件33一端装进把手32盖31的第一通孔311,另一端装进把手32的第三通孔(图未示)内,复位弹簧34安装在把手32盖31与把手32之间,复位弹簧34的一端顶置在把手32的内表面上,复位弹簧34的另一端顶置在旋钮组件33的周侧;

在将复位弹簧34与旋钮组件33装进把手32后,装上把手32盖31用两颗自攻牙螺丝将把手32盖31与把手32锁紧作为一个把手组件30。把扭簧125装到锁面20上,与锁面20的限位部22抵接;然后将换向件11套进把手座12的第三通孔后,将装好的扭簧125、换向件11和把手座12穿过锁面20的第二通孔21定位,再与先前装好的把手组件30用m5固紧螺丝将其锁紧装配好。然后将固定压板13通过两颗m3固紧螺丝与锁面20的螺柱固定。最后确定把手32的左右方向后将m5平衡螺丝锁紧到把手座12的螺柱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仅为了方便说明防猫眼锁具的组装过程,选取某一型号的螺丝进行说明,螺丝的型号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螺丝。

防猫眼锁具的工作原理为:

在自然状态下,把手座12和把手组件30是两件固定件,换向件11与把手座12和把手32这两件固定件是可以相对转动的;换向件11连接锁体10的大方轴。把手32盖31设有第一通孔311,按钮331轴向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311内,当用手压下旋钮组件33时,旋钮组件33与换向件11连接,此时下压把手32,换向件11与把手组件30会一起转动,即可开锁。当松开旋钮组件33时,复位弹簧34将旋钮组件33弹起复位到始点。旋钮组件33与换向件11断开连接,下压把手32时,把手座12转动,换向件11不动。当上提把手32时,因把手座12与换向件11同一个转动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卡位123和第二卡位112,所以上提把手32时,不需压下旋钮组件33就可以与把手32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上锁。

防猫眼锁具的具体操作为:

自然状态下,旋钮组件33受到复位弹簧34的弹力作用,使旋钮组件33的两个凸起部332与换向件11脱离接触,下压把手32时,换向件11转动。

工作状态时,下压旋钮组件33,克服复位弹簧34的弹力,使旋钮组件33分别与换向件11和把手座12连接,下压把手32时,换向件11与把手座12联动。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原理:

防猫眼锁具的换向原理为:

把手组件30与把手座12为联动状态时,用十字螺丝刀拧开m5平衡螺丝,在右开门时用手转动把手组件30顺时针转动180°后,此时第一卡位123由在换向件11的左侧转到右侧。再锁紧m5平衡螺丝即可。如果是左开门状态时,则拧开m5平衡螺丝后,把手组件30逆时针转动180°后再锁紧m5平衡螺丝即可。

右开门时,自然状态下由于换向件11处于离开旋钮状态,换向件11可以自由转动,由于把手组件30上提时,因把手座12与把手组件30联动,所以处于换向件11左侧的第一卡位123会带动换向件11同时转动,达到上锁的效果。

左开门时,自由状态下同右开门时同理,但由于左开门时第一卡位123在换向件11的右侧,所以上提把手32时,换向件11会因为把手座12卡住而一起转动,达到上锁的效果。

在进行换向安装的拆卸时,不需要拆卸固定压板13,直接在换向螺柱124孔内将换向螺柱124拧出,然后180°旋转把手32,再将换向螺柱124重新拧到原位,即可完成换向。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