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7550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圆筒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内筒体能够转动地插入圆筒体中,能够将机械钥匙贯穿插入到内筒体侧的保护器与沿着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内筒体的后端对置配置,螺旋状的弹簧被设置于内筒体或者所述圆筒体与保护器之间,在该圆筒锁装置中,弹簧(50)形成为具有:在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50a);以及从该螺旋部(50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内筒体(13)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螺旋部(50a)内弯曲的弯曲部(50b)。由此,能够防止螺旋状的弹簧产生变形。
【专利说明】
圆筒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的内筒体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中,保护器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侧,该保护器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所述内筒体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被设置于所述保护器与所述内筒体或所述圆筒体之间,且发挥对所述保护器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由于将正规的机械钥匙以外的非法钥匙或工具等强行推入到内筒体内并进行转动所导致的车辆的被盗或恶作剧的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知有这样的结构:与沿着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内筒体的后端对置地配置保护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36759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结构中,当通过螺丝刀等将保护器强行推入时,使保护器与圆筒体卡合而不能转动,并且通过设置于内筒体与保护器之间的螺旋状的弹簧,保护器被朝向沿着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后方施力,但是,由于所述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保护器和所述内筒体中的一方卡合,因此,在与所述保护器及所述内筒体一起转动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部可能挂在圆筒体上,这样的话,所述弹簧可能产生变形。
[0008]本发明就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设置于内筒体或者圆筒体与保护器之间的螺旋状的弹簧产生变形的圆筒锁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的内筒体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中,保护器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侧,该保护器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的插入方向的所述内筒体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被设置于所述保护器与所述内筒体或所述圆筒体之间,且发挥对所述保护器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圆筒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形成为具有:在所述内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以及从该螺旋部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所述内筒体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内弯曲的弯曲部。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在具有螺旋部的螺旋状的弹簧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在沿着内筒体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螺旋部内弯曲的弯曲部,因此,即使弹簧与保护器及内筒体一起转动,所述弹簧的至少一端侧也不会与圆筒体卡合,使所述弹簧变形的力不会作用于所述弹簧,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弹簧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圆筒锁装置的主视图。(第I实施方式)
[0014]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第I实施方式)
[0015]图3是示出圆筒体及内筒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
[0016]图4是分别在(a)LOCK位置、(b)OFF位置及(c)ON位置示出沿图2的4-4线的截面的图。(第I实施方式)
[0017]图5是分别在(a)LOCK位置、(b)OFF位置及(C)ON位置示出沿着图2的5-5线的截面的图。(第I实施方式)
[0018]图6是圆筒体、内筒体、保护器及弹簧的分解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
[0019]图7是从图2的7-7线箭头方向观察保护器的图。(第I实施方式)
[0020]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
[0021]标号说明
[0022]11:圆筒体;12:机械钥匙;13:内筒体;14:插入方向;15:保护器;22、23:转鼓;50、58:弹簧;50a、58a:螺旋部;50b、58b、58c: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4]【第I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6]首先在图1及图2中,该圆筒锁装置用于自动两轮车等,能够进行点火开关(未图示)的开关形态的切换和转向装置的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的切换,该圆筒锁装置具有:圆筒体11,其例如安装于自动两轮车的立管(未图示);内筒体13,其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11中,当在LOCK位置(锁定位置)及OFF位置(断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时,以伴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的推入操作为条件,能够以依次占据LOCK位置、OFF位置及ON位置(接通位置)的方式转动;以及保护器15,其以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12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13侧的方式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12的插入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后端对置配置。
[0027]—并参照图3,在所述圆筒体11上设置有:内筒体插入孔16,其一端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圆筒体11的后端(图2的左端)开口;容纳凹部17,其与内筒体插入孔16的另一端相连并且在所述圆筒体11的侧面开放;以及有底的开关容纳孔18,其在与该容纳凹部17之间隔着隔壁19,在所述圆筒体11的另一端(图2的右端)开放。
[0028]在所述开关容纳孔18中容纳有所述点火开关,该点火开关被组装于所述圆筒体11的开关罩20覆盖。此外,所述内筒体13被插入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中,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前端部贯通所述隔壁19而突入到所述开关容纳孔18内,以便随着所述OFF位置与所述ON位置之间的转动而对所述点火开关进行操作。
[0029]在所述内筒体13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正规的机械钥匙12的钥匙孔21。此外,在沿着所述内筒体13的轴向的I处保持有全转鼓22,该全转鼓22能够切换与所述圆筒体11卡合的状态和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向所述钥匙孔21而解除与所述圆筒体11的卡合的状态,在所述插入方向14上,在所述全转鼓22的前方的轴向上的隔开间隔的多处例如4处,各保持有一对半转鼓23,该一对半转鼓23能够切换与所述圆筒体11卡合的状态和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向所述钥匙孔21而解除与所述圆筒体11的卡合的状态。
[0030]—并参照图4,所述全转鼓22以能够在与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内筒体13,弹簧24发挥对沿着所述全转鼓22的滑动方向的所述全转鼓22的一端部朝向使其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一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弹簧24设置于全转鼓22与内筒体13之间。
[0031]在将机械钥匙12从所述钥匙孔21拔出的状态下,当所述内筒体13处于LOCK位置时,如图4(a)所示,所述全转鼓22的一端部处于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状态,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第I及第2突条28、29在相互间形成在该状态下供全转鼓22卡合的卡定凹部26,第I及第2突条28、29沿着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圆筒体11。
[0032]此外,在所述圆筒体11上,与第I及第2突条28、29—起以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滑动接触地支承该内筒体13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第3突条30以及第4突条31,该第3突条30关于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与第I突条28对称,该第4突条31关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与第2突条29对称,在第2及第3突条29、30之间形成有卡定凹部27,在将机械钥匙12从所述钥匙孔21拔出的状态下,当内筒体13处于OFF位置时,如图4(b)所示,卡定凹部27与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所述全转鼓22的一端部卡合。
[0033]而且,如果在所述LOCK位置或者所述OFF位置将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到所述钥匙孔21中,则所述全转鼓22成为其一端部收纳于内筒体13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如图4(c)所示那样将所述内筒体13转动至ON位置。
[0034]在图5中,成对的所述半转鼓23、23以能够在与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内筒体13,弹簧25、25发挥对沿着所述半转鼓23、23的滑动方向的所述半转鼓23、23的一端部向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一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弹簧25、25分别设置于半转鼓23、23与内筒体13之间。
[0035]在将机械钥匙12从所述钥匙孔21拔出的状态下,当所述内筒体13处于LOCK位置时,如图5(a)所示,所述半转鼓23、23的一端部处于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状态,在第5突条34与第I与第2突条28、29之间分别形成在该状态下分别与半转鼓23、23卡合的卡定凹部32、32,该第5突条34在第I与第2突条28、29之间的中央部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该第5突条34在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圆筒体11。
[0036]此外,在将机械钥匙12从所述钥匙孔21拔出的状态下,当所述内筒体13处于OFF位置时,如图5(b)所示,所述半转鼓23、23的一端部也处于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突出的状态,在第6突条35与第2和第3突条29、30之间分别形成在该状态下与所述半转鼓23、23的一端部分别卡合的卡定凹部33、33,该第6突条35在第2与第3突条29、30之间的中央部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第6突条35在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圆筒体11。
[0037]此外,在所述圆筒体11上,与第I?第4突条28?31以及第5和第6突条34、35—起,以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滑动接触地支承该内筒体13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第7突条36以及第8突条37,该第7突条36关于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与第5突条34对称,该第8突条37关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的轴线与第6突条35对称,第7突条36配置于第3与第4突条30、31之间的中央部,第8突条37配置于第4与第I突条31、28之间的中央部。
[0038]而且,当在所述LOCK位置或者所述OFF位置将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于所述钥匙孔21,则所述半转鼓23、23处于其一端部被收纳于内筒体13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如图5 (c)所示那样将所述内筒体13转动至ON位置。
[0039]一并参照图6及图7,所述保护器15由在外周上设置有多个例如4个卡合突部40a的保护器主体40以及以覆盖该保护器主体40的与所述内筒体1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安装于该保护器主体40的帽41构成。
[0040]所述保护器主体40形成为短圆柱状,能够使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圆筒体11中的内筒体插入孔16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端部,在该保护器主体40的外周的周向上的隔开间隔的多处(在该实施方式中是4处)一体地突出设置有所述卡合突部40a。
[0041]在所述保护器15的所述保护器主体40及所述帽41上,与所述内筒体13的所述钥匙孔21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将正规的所述机械钥匙12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13侧的钥匙插入孔42,在所述保护器主体40保持有被朝向关闭侧施力的一对内罩43、43,该一对内罩43、43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插入到所述钥匙插入孔42而打开。
[0042]所述圆筒体11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端部形成有大径插入孔45,大径插入孔4 5经由环状阶梯部44与所述内筒体插入孔16同轴相连,环状阶梯部44从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前方与所述保护器15所具有的所述卡合突部40a对置,包含所述卡合突部40a的所述保护器15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前部被插入大径插入孔45中。
[0043]另一方面,主体罩46具有从与所述环状阶梯部44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卡合突部40a对置的向内的凸缘部46a,该主体罩46以覆盖所述圆筒体11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该圆筒体U,所述保护器15能够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后退位置,所述卡合突部40a与所述主体罩46的所述向内的凸缘部46a抵接,在该前进位置,所述卡合突部40a与所述环状阶梯部44抵接。
[0044]此外,所述内筒体13被设置于其与所述圆筒体11之间弹簧(未图示)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方侧施力,在通常状态下,所述内筒体13的后端与所述保护器15抵接。
[0045]并且为了正确地确定所述钥匙插入孔42与所述钥匙孔21的相对位置,如图7明确示出的那样,在所述保护器15的保护器主体40的与所述内筒体13对置的端面上突出设置有一对定位突部47、47,在所述内筒体13的与所述保护器15对置的端面上形成有供所述定位突部47、47嵌合的一对定位凹部48、48。
[0046]此外,在所述圆筒体11上,从所述环状阶梯部44突出设置有4个卡定突部49,该4个卡定突部49与所述大径插入孔45的内周相连,在所述保护器15前进到了前进位置的状态下,该4个卡定突部49与该保护器15的所述卡合突部40a分别卡合,这些卡定突部49在所述保护器15处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不与所述卡合突部40a卡合。即当通过螺丝刀等非法工具将所述保护器15强行推入时,所述卡合突部40a与所述卡定突部49卡合,所述保护器15的转动被阻止。
[0047]在所述圆筒体11与所述保护器15之间设置有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50,该弹簧50对所述保护器15向所述后退位置侧施力。该弹簧50的一端部被分别形成于所述圆筒体11所具有的第I?第4突条28?31的所述保护器15侧的端部的平坦的弹簧座51支承,第I?第4突条28?31在所述保护器15侧形成为比第5?第8突条34?37长。此外,所述弹簧50的另一端部被所述保护器15中的保护器主体40支承,在所述保护器主体40上以支承所述弹簧50的另一端部的方式设置有环状的弹簧支承部52,该环状的弹簧支承部52的一部分由所述卡合突部40a向所述保护器主体40的连续设置部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前表面形成。
[0048]将所述弹簧支承部52的沿着周向的2处分断开的凹部53、53设置于所述保护器主体40,在这些凹部53、53中卡合有一体形成于所述帽41并且弯曲的卡合爪41a、41a,由此,在所述保护器主体40上安装所述帽41。
[0049]另外,根据本发明,如图6明确示出的那样,螺旋状的所述弹簧50形成为具有螺旋部50a以及弯曲部50b,该螺旋部50a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该弯曲部50b从该螺旋部50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的方向上向所述螺旋部50a内弯曲。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50形成为具有螺旋部50a以及与该螺旋部50a的所述圆筒体11侧的一端部相连的所述弯曲部50b,所述弯曲部50b可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成在所述螺旋部50a的一端部被第I?第4突条28?31的所述弹簧座51支承的状态下与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不干渉的程度。
[0050]另外,所述主体罩46将所述圆筒体11的所述容纳凹部17关闭而在与该圆筒体11之间形成动作室54,滑动部件55被容纳于所述动作室54中,该滑动部件55随着所述内筒体13在所述LOCK位置与所述OFF位置之间转动而在与该内筒体13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用于与自动两轮车的立管卡合而形成转向锁定状态的锁定销56能够滑动地嵌合于所述圆筒体11并且与所述滑动部件55连动地连结。
[0051]接着,对该第I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50设置于圆筒体11的第I?第4突条28?31与保护器15之间,并发挥对保护器15朝向沿着插入方向14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但是,由于该弹簧50形成为具有:螺旋部50a,其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以及弯曲部50b,其从该螺旋部50a的所述圆筒体11侧的端部在沿着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0a内弯曲,因此,当保护器15及内筒体13转动时,即使弹簧50与保护器15—起转动,所述弹簧50的一端侧也不与圆筒体11的第I?第4突条28?31卡合,不会有使所述弹簧50变形的力作用于所述弹簧50,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弹簧50产生变形。
[0052]【第2实施方式】
[0053]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所述圆筒体11的第I?第4突条28?31与保护器15之间,也可以替代所述弹簧50而使用图8所示的螺旋状的弹簧58,该弹簧58形成为具有螺旋部58a以及从该螺旋部58a的两端部在沿着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8a内弯曲的弯曲部58b、58c,即使使用这样的弹簧58,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54]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055]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50、58设置于圆筒体11与保护器15之间,但是也可以设置于内筒体13与保护器15之间。
【主权项】
1.一种圆筒锁装置,在该圆筒锁装置中,转鼓(22、23)随着正规的机械钥匙(12)的插入而解除与圆筒体(11)的卡合,保持有该转鼓(22、23)的内筒体(13)被能够转动地插入于所述圆筒体(11)中,保护器(15)能够将所述机械钥匙(12)贯穿插入到所述内筒体(13)侧,该保护器(15)与沿着所述机械钥匙(12)的插入方向(14)的所述内筒体(13)的后端对置配置,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弹簧(50、58)被设置于所述保护器(15)与所述内筒体(13)或所述圆筒体(11)之间,且发挥对所述保护器(15)朝向沿着所述插入方向(14)的后方侧施力的弹簧力,该圆筒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50、58)形成为具有:在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旋部(50a、58a);以及从该螺旋部(50a、58a)的至少一端部在沿着所述内筒体(13)的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螺旋部(50a、58a)内弯曲的弯曲部(50b; 58b、58c)。
【文档编号】E05B17/20GK105829625SQ201480066792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人】矢野仁士
【申请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