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335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包括底板、第一承力板、第二承力板及支承背板,第一承力板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其左端与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二承力板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且其右端与第一承力板朝上的斜面固定连接,第一承力板与第二承力板之间构成向上开口的“V”型定位缺口,支承背板设于底板、第一承力板及第二承力板三者的后侧且与三者固定连接。第一承力板和第二承力板两者朝下的斜面上均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承板,第一矩形支承板下端与底板下端面平齐,第一承力板与底板之间、第二承力板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承板。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且本发明应用时能对构成塔柱的筒体进行支承定位,能避免筒体随意滚动。
【专利说明】
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铁塔加工领域,具体是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背景技术】
[0002]目前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铁塔主要包括角钢铁塔和钢管铁塔两种,其中,钢管铁塔因具有占地面积小、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城市市区的高压输电线路。由于城市高楼林立,建筑繁多,为了满足架线高度的需求,钢管铁塔的塔柱通常由两段以上的筒体焊接而成。目前在加工制作构成钢管铁塔塔柱的筒体时,常常将大量筒体堆叠在一起,检测和加工筒体时再将筒体进行搬移,这不仅会影响施工效率,还会经常出现筒体滚动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应用时能对构成塔柱的筒体进行支承定位,能避免筒体随意滚动,进而便于对筒体进行加工和检测。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包括底板、第一承力板、第二承力板及支承背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承力板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其左端与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且其右端与第一承力板朝上的斜面固定连接,第一承力板与第二承力板之间构成向上开口的 “V”型定位缺口;所述支承背板设于底板、第一承力板及第二承力板三者的后侧且与三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力板和第二承力板两者朝下的斜面上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矩形支承板,所述第一矩形支承板下端与底板下端面平齐,所述第一承力板与底板之间、第二承力板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支承板。本发明应用时,所需本发明的架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架构等间距排布,构成塔柱的筒体放置于“V”型定位缺口上,由第一承力板和第二承力板对筒体进行定位支承。
[0005]进一步的,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还包括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杆竖直设置且其下端穿过底板并嵌入地面内,定位螺母套设于定位螺杆上端且与底板上端面接触。本发明通过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将底板牢固定位于地面上,可防止本发明放置筒体时出现倾覆。
[0006]为了使得本发明固定在地面上时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构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定位穿孔,任意相邻两个定位穿孔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定位螺杆通过穿过定位穿孔来穿过底板,每个定位穿孔对应穿过一根定位螺杆,每根定位螺杆上对应套设一个定位螺母。
[0007]为了提升本发明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支承板和第二承力板均与支承背板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背板竖直设置且其下端面与底板下端面平齐。如此,本发明放置在地面上时,支承背板下端也与地面接触,可使得本发明应用时传力更加均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力板与第二承力板之间的夹角为100°?150°。
[0010]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在本发明应用时,配备本发明所述的架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架构等间距排布,构成塔柱的筒体放于多个架构的“V”型定位缺口上,由第一承力板与第二承力板进行限位支承,如此,本发明应用时能避免筒体随意滚动,在加工和检测筒体时,在本发明的定位作用下,操作更加便捷,能提升施工效率。
[0011](2)本发明的第一承力板和第二承力板两者朝下的斜面上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矩形支承板,第一矩形支承板下端与底板下端面平齐,第一承力板与底板之间、第二承力板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支承板,在第一矩形支承板、第二矩形支承板对第一承力板和第二承力板的支承作用下,能避免第一承力板和第二承力板受力时出现变形或脱落,能保证本发明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板,2、第一承力板,3、第二承力板,4、支承背板,5、定位螺杆,6、定位螺母,7、第一矩形支承板,8、第二矩形支承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5]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包括底板1、第一承力板2、第二承力板3及支承背板4,其中,底板1水平设置,第一承力板2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其左端与底板1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二承力板3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且其右端与第一承力板2朝上的斜面固定连接, 第一承力板2与第二承力板3之间构成向上开口的“V”型定位缺口。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力板2 与第二承力板3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00°?150°,S卩“V”型定位缺口的夹角优选为100°? 150。。[〇〇16]本实施例的支承背板4设于底板1、第一承力板2及第二承力板3三者的后侧且与三者固定连接。为了使本实施例应用时传力更加均衡,本实施例的支承背板4竖直设置且其下端面与底板1下端面平齐。[〇〇17]本实施例的第一承力板2和第二承力板3两者朝下的斜面上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矩形支承板7,第一矩形支承板7下端与底板1下端面平齐,第一承力板2与底板1之间、 第二承力板3与底板1之间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支承板8。本实施例在具体设置时, 第一承力板2和第二承力板3连接的第一矩形支承板7的数量均为多块,第一矩形支承板7和第二承力板3均与支承背板4固定连接。
[0018]本实施例应用时,配备本实施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本实施例的架构等间距排布, 塔柱的筒体放置于“V”型定位缺口上。
[0019]实施例2:为了避免本实施例搁置筒体时出现倾覆,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还包括定位螺杆5和定位螺母6,其中,定位螺杆5竖直设置且其下端穿过底板1并嵌入地面内,定位螺母6套设于定位螺杆5上端且与底板1上端面接触。本实施例在具体设置时,底板1上构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定位穿孔,任意相邻两个定位穿孔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定位螺杆5通过穿过定位穿孔来穿过底板1,每个定位穿孔对应穿过一根定位螺杆5,每根定位螺杆5上对应套设一个定位螺母6。
[0020]如此,本实施例应用时,可牢固的固定于地面上,支承筒体时结构更加稳固。
[002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承力板(2)、第二承 力板(3)及支承背板(4),所述底板(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承力板(2)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 其左端与底板(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3)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且其右端与第一 承力板(2)朝上的斜面固定连接,第一承力板(2)与第二承力板(3)之间构成向上开口的“V” 型定位缺口;所述支承背板(4)设于底板(1)、第一承力板(2)及第二承力板(3)三者的后侧 且与三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力板(2)和第二承力板(3)两者朝下的斜面上均连接有竖直 设置的第一矩形支承板(7),所述第一矩形支承板(7)下端与底板(1)下端面平齐,所述第一 承力板(2)与底板(1)之间、第二承力板(3)与底板(1)之间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矩形支 承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螺杆 (5)和定位螺母(6),所述定位螺杆(5)竖直设置且其下端穿过底板(1)并嵌入地面内,定位 螺母(6)套设于定位螺杆(5)上端且与底板(1)上端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 构成有多个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定位穿孔,任意相邻两个定位穿孔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 置,所述定位螺杆(5)通过穿过定位穿孔来穿过底板(1),每个定位穿孔对应穿过一根定位 螺杆(5),每根定位螺杆(5)上对应套设一个定位螺母(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支 承板(7)和第二承力板(3)均与支承背板(4)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背板 (4)竖直设置且其下端面与底板(1)下端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支承钢管铁塔塔柱的架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力板(2)与第二承力板(3)之间的夹角为100°?150°。
【文档编号】B23K37/04GK105965411SQ201610309389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1日
【发明人】陈杰, 向波, 吴逢海, 欧阳含章
【申请人】成都市东方电力线路构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